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为后期临床诊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12月6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整理与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CD4+、Th1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2、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隐形氧化蛋白产物(AOPP)、硫氧还原蛋白(TR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体液免疫较为亢进,而细胞免疫被抑制,且存在显著的氧化应激反应,因此,临床可通过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以有利于评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实际病情,且在其诊疗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梅毒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一期患者主要以轻度糜烂、溃疡、硬下痛等症状为临床表现,二期患者主要是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由于梅毒具有病情扩散、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故临床及时诊治在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1]。现阶段,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多[2]。相关研究发现,血清固定症状的发生可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增加,经多次驱梅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难以有较显著的改善,从而严重伤害了患者及其家庭[3]。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梅毒治疗期间,机体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可发挥重要作用,有效的免疫反应可消除梅毒螺旋体,以及活化杀伤细胞[4]。因此,外周血自然杀伤( NK)细胞、淋巴细胞亚群计数( CD3+、CD4+、Th1、Th2)、免疫球蛋白( Ig) A、IgG作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其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会发生改变。此外,由于梅毒可对患者的皮肤及黏膜造成损伤和侵害,以产生刺激,进而可诱发机体剧烈的炎性反应,导致机体产生慢性氧化应激反应。但目前关于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整理与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20~40岁,平均( 33. 47±4. 52)岁;体 重 指 数( BMI) 18~25 kg /m2,平 均( 21. 32±0. 89) kg /m2。观察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21~40岁,平均( 33. 52±4. 63)岁; BMI 19~25 kg /m2,平均( 21. 36±0. 91) kg /m2。两组年龄、性别、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符合《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续) -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者;已接受过规范的驱梅治疗者;非特异性梅毒抗体检查仍持续阳性,且持续时间>2年;依从性良好者;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者等。排除标准:神经梅毒(经脑脊液常规、生化等检测确认)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和妊娠期者;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肝肾、造血系统等)者;艾滋病抗体阳性者;有不洁性生活史(追踪期间)者等。
1. 2方法:
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观察组入院时,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抽取空腹肘静脉血约8 ml,并将其分为两份。外周血NK、CD3+、CD4+、Th1、Th2水平测定:取一份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 BF-710 B3R1)进行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NK、CD3+、CD4+、Th1、Th2水平。取另一份静脉血,待其凝固后将其置于离心机中( 3 000 r/min,10min)进行离心,上清即为血清。血清IgA、IgG水平测定:使用浊度分析仪(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XK)进行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gA、IgG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测定:使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进行测定两组研究对 象 的 血 清 丙 二 醛( MDA)、超 氧 化 物 歧 化酶( SOD)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进行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隐形氧化蛋白产物( AOPP)、谷胱甘肽( GSH)、硫氧还原蛋白( TRX)水平。
1. 3观察指标:
①两组研究对象免疫指标比较: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NK、CD3+、CD4+、Th1、Th2及血清IgA、IgG水平。② 两组研究对象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对比分析研究对象的血清SOD、GSH、MDA、AOPP、TRX水平。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 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 χ2检验。
2、结果
2. 1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NK、CD4+、Th1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2、血清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外周血CD3+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1。
表1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2. 2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SOD、GS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DA、AOPP、TR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2。
表2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3、讨论
梅毒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所导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慢性、系统性),而血清固定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一种现象,即患者经正规的梅毒治疗后( 2次及以上),复查时其梅毒滴度没有下降甚至有向上波动的情况,且其发生可能与免疫失衡、细胞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6-7]。近年来,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 康,因此临床及时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随着近年来临床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深入研究,有学者发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多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等)及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进而易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疾病预后[9]。但目前临床对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尚未统一,故本研究通过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改善提供相关依据。有相关研究表明,在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与发展中,体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其中NK细胞作为重要免疫细胞之一,其能够识别靶细胞、杀伤介质,并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其水平降低表明患者的细胞免疫受到抑制,病情加重。CD4+是一种辅助淋巴细胞,其具有体内免疫调节功能,可抵抗抗原入侵,故其水平升高表明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患者的病情好转。CD3+可参与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过程,其含量升高表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但其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的敏感性较低,故含量无明显改变。IgA、IgG作为体液免疫指标,均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当机体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时,可激活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使得体液免疫反应亢进,其原因可能为某些超抗原或蛋白片段所致,以使得IgA、IgG抗体经各种途径进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因此相对于健康者,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血清IgA、IgG水平升高。Th1、Th2作为两种不同亚 型(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其中Th1主要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而Th2主要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故二者可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及功能,当患者的病情加重,预后不佳时,Th1水平降低、Th2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人比较,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体液免疫较为亢进,而细胞免疫被抑制,与黄勇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处于慢性氧化应激状态,其机体的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已被打破,且可发生脂质过氧化,并损伤细胞及组织结构功能,不利于患者预后。其中SOD作为抗氧化物质,可对抗体内的自由基产物,当其含量降低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氧化应激作用增强,使得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患者病情加重。AOPP可用于反映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其可促进机体氧化应激的过程,加剧脂质过氧化,故其含量升高表明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加重,患者病情恶化。MDA属于一种脂质过氧化产物,临床可用于评估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脂质过氧化程度,故其含量降低表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患者病情改善; TRX作为一种体内氧化应激系统的重要成员,其可参与机体的氧化应激过程,在正常人体内,其含量较低,但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其含量较高。
GSH具有还原性,不仅能够将体内的单线态氧、羟自由基进行清除,还可缓解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故其含量升高表明机体抗氧化作用较强,患者的病情好转。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人比较,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显著的氧化应激反应。综上,与健康人比较,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体液免疫较为亢进,而细胞免疫被抑制,且存在显著的氧化应激反应,因此,临床可通过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以有利于评估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实际病情,且在其诊疗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本研究有一些不足之处(样本量少、中心单一等),临床可纳入更多的样本量,进行更为深入的、多中心的研究,为临床上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4
参考文献:
[1崖顺波,陆桂甫.头孢曲松联合苄星青霉素对梅毒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3,7( 7) : 92-94.
[2唐友东,瞿 易,朱 蕾. 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梅毒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2,31( 7) : 146-150.
[3]吴桂菊,贾红玲,赵 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LR/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性科学,2023,32( 5) : 143-146.
[4]程文豪,卢雨沫,胡文龙,等. IL-15、IL-18、IL-21和NK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1( 4) : 339-344.
[5]梁丽芬. 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续)———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15,27( 26) : 3260-3264.
[6]龚爱红,王绘翔,李彩虹,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21,39( 7) : 514-515.
[7]温 晶,李 珍,赵 伟,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Th2,Treg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37( 6) : 356-359.
[8]徐 超,陶勇峰,马启超,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炎性因子的检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20( 1) : 18-20.
[9]刘焕颜,梁晓冬,邓 婕,等.梅毒血清固定的产生及临床转归[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 ( 10) : 637-640.
[10]关 杨,吴肖冰,郑锦芬,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 因 子 的 表 达[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 ( 6 ) :326-330.
文章来源:李旺胜,黄平平.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吉林医学,2025,46(01):98-100.
分享:
性传播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全面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该病发病率越来越高[1]。该病的发生对人们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梅毒是临床常见且高发的一种性病,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梅毒患病初期临床症状相对明显,偶尔发生,连续复发,严重影响到患者心理健康及身体等。
2025-03-13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在2023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中按照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三类,是常见可经输血传播感染病原体之一。为确保血液质量安全,TP特异性抗体(TP-Ab)是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检项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中要求:TP感染标志物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血清学检测试剂进行检测。
2025-02-25目前国内外关于梅毒感染与孕产妇的相关研究较多,多偏向孕产妇梅毒感染现况、不良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研究[3-5],而对梅毒感染孕产妇心理状况或不良情绪的调查研究相对少。孕产妇感染梅毒除了有躯体疼痛相关症状外,还易引发焦虑、恐惧等系列精神心理问题,致使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6],故关注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情绪十分必要。
2025-01-27梅毒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 一期患者主要以轻度糜烂、溃疡、硬下痛等症状为临床表现,二期患者主要是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由于梅毒具有病情扩散、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故临床及时诊治在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2025-01-22近年来,受到人口流动性增加和性观念改变的影响,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和继发性病例频发,尤其是在一些内陆省份[5]。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也使梅毒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024-12-31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引发的性传播疾病,感染后病毒可累及人 体所有组织器官。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可能会影响胎儿 宫内生长发育质量,出现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 局,影响妊娠质量。抗梅毒治疗可降低 TP 浓度,降 低高浓度 TP 引发的各器官组织感染,保证母婴安全, 但部分患者经治后仍会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2024-12-24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发的性传播疾病,感染后病毒可累及人体所有组织器官。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可能会影响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质量,出现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妊娠质量。抗梅毒治疗可降低 TP 浓度,降低高浓度 TP 引发的各器官组织感染,保证母婴安全,但部分患者经治后仍会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2024-12-24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发展的倾斜政策及现在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县级医院侵入性操作日益增多,医务人员在诊疗行为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现回顾我院一起艾滋病合并梅毒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县域一线医护人员如何在医疗卫生服务中预防和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事件。
2024-11-27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 NS)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侵犯中枢神经神经系统引起脑脊膜、脑血管、脑实质、脊髓等病变,临床表现可从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至复杂多样的神经受损症状,严重者甚至产生难以逆转的器官功能障碍。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具有嗜神经性,可导致脑膜病变。
2024-10-29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可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目前,梅毒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因此,加强梅毒的筛查和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室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其是梅毒诊断的常用方法。
2024-09-30人气:22455
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5567
人气:1508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期刊人气:9149
主管单位: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0412
国内刊号:22-1115/R
邮发代号:12-41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