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梅毒感染对孕产妇不良情绪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2025-01-27    2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究梅毒感染对孕产妇不良情绪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舟山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1 05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孕产妇梅毒感染发生率。对比梅毒感染与正常孕产妇孕晚期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新生儿结局,且分析不同特征梅毒感染孕产妇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孕产妇梅毒感染率为1.00%(100/11 050),梅毒母婴传播率为7.00%。梅毒感染孕产妇孕晚期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孕产妇(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13.00%)高于正常孕产妇(2.01%)(P<0.05)。初检梅毒血清滴度试验(RPR)滴度≥1∶16、非规范治疗/未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SAS、SDS评分及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滴度<1∶16、规范治疗者(P<0.05);不同梅毒确诊时间孕产妇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感染易让孕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增加不良新生儿结局,加强梅毒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梅毒的同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

  • 关键词:
  • 不良情绪
  • 传染病
  • 孕产妇
  • 新生儿结局
  • 梅毒感染
  • 加入收藏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经由性传播,具有病程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1]。2017年中国上报孕产妇梅毒感染者约3.3万例,其中梅毒治疗者接近81%,特别是孕早期(占45.3%),距离目标要求(95%)仍有差距[2]。目前国内外关于梅毒感染与孕产妇的相关研究较多,多偏向孕产妇梅毒感染现况、不良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研究[3-5],而对梅毒感染孕产妇心理状况或不良情绪的调查研究相对少。孕产妇感染梅毒除了有躯体疼痛相关症状外,还易引发焦虑、恐惧等系列精神心理问题,致使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6],故关注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情绪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产前检测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梅毒感染对孕产妇不良情绪(抑郁、焦虑)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梅毒感染孕产妇身心管理、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舟山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005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单胎妊娠;(3)于舟山妇女儿童医院建档、产检及分娩;(4)接受梅毒血清滴度试验(RPR)等血清学检测;(5)相关资料齐全,对研究涉及药物不过敏;(6)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严重妊娠合并症或其他妇科疾病;(2)有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3)患恶性肿瘤;(4)有自身免疫异常或患感染性疾病;(5)因意外事件而实施人流;(6)还未发生妊娠结局。本研究经舟山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舟妇儿院伦审KY2023017号)。

1.2研究方法

1.2.1检测方法

孕产妇空腹采集静脉血4mL,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等检查,试剂盒分别购自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如RPR、TPPA结果均为阳性,患者表现出各期梅毒症状则可综合判断为梅毒[7]。

1.2.2治疗方法

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按照相关指南[7]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周,共3次;治疗后每个月行1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评估复发或再感染与否。妊娠期梅毒仅需抗梅毒处理1疗程,若孕妇对青霉素过敏,需谨慎选择头孢曲松干预。治疗后对孕产妇进行临床及血清学随访,胎儿娩出后也要及时评估与治疗,依据文献[8]评估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哺乳结束后需采用多西环素复治。

1.2.3不良情绪评估

孕晚期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9]、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2.4随访

对孕产妇随访观察,统计流产、早产/低体重儿、死胎/死产等不良新生儿结局,同时出现≥2种情况记1人次。

1.3观察指标

(1)统计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2)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临床资料;(3)对比梅毒感染与正常孕产妇SAS、SDS评分及新生儿结局;(4)观察不同特征[初检RPR滴度(≥1∶16与<1∶16)、梅毒确诊时间(孕早、中与晚期)、治疗情况(规范治疗与非规范治疗/未治疗)]梅毒感染孕产妇SAS、SDS评分及不良新生儿结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以频数(百分数)[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10050例孕产妇中梅毒阳性100例(1.00%),其中先天梅毒新生儿7例(7.00%),经治疗1个月后,先天梅毒新生儿临床症状均改善。100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年龄:18~24岁7例(7.00%),25~29岁52例(52.00%),30~34岁14例(14.00%),≥35岁27例(27.00%);户籍地:城市65例(65.00%),农村35例(35.00%);学历:大专及以上30例(30.00%),中学63例(63.00%),小学及以下7例(7.00%);职业:服务业40例(40.00%),农民/农民工15例(15.00%),无业/待业20例(20.00%),工人/职工8例(8.00%),其他17例(17.00%);婚姻状况:已婚82例(82.00%),未婚18例(18.00%);初检RPR滴度<1∶1680例(80.00%),≥1∶1620例(20.00%);梅毒确诊时间:孕早期14例(14.00%),孕中期54例(54.00%),孕晚期32例(32.00%);治疗情况:规范治疗75例(75.00%),未规范治疗/未治疗25例(25.00%)。

2.2梅毒感染与正常孕产妇SAS、SDS评分比较梅毒感染孕产妇孕晚期SAS、SDS评分分别为(58.35±3.14)、(57.40±6.52)分,均高于正常孕产妇的(46.27±5.30)、(48.16±6.4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52、14.253,均P<0.01)。

2.3梅毒感染与正常孕产妇新生儿结局比较

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为13.00%,其中流产儿3例,早产/低体重儿7例,死胎/死产2例,新生儿早期死亡1例;正常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为2.01%,其中流产儿36例,早产/低体重儿113例,死胎/死产30例,新生儿早期死亡21例。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χ2=52.466,P<0.01)。

2.4不同特征梅毒感染孕产妇SAS、SDS评分比较

初检RPR滴度≥1∶16、非规范治疗/未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滴度<1∶16、规范治疗者(P<0.05)。不同梅毒确诊时间孕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随梅毒确诊时间延长而上升(q=8.505、17.964、14.369,P<0.05);孕晚期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孕早期、孕中期(q=9.242、11.134,P<0.05);而孕早期与中期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562,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不同特征梅毒感染孕产妇SAS、SDS评分比较

2.5不同特征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比较

初检RPR滴度≥1∶16、非规范治疗/未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滴度<1∶16、规范治疗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梅毒确诊时间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2。

表2不同特征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比较


3、讨论


本研究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孕产妇梅毒感染率为1.00%,低于谢艺溶等[10]报道的2021年舟山地区的1.9%,而高于王影等[11]调查某院2016年至2019年的0.33%及Gulersen等[12]统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0.11%(2016年至2019年)。可见不同地区、不同年限孕产妇梅毒感染率不一,这可能受地区人口量、经济或卫生水平等影响,虽然被调查医院孕产妇梅毒感染率不高,但并不能代表本地区或本省感染水平,仍需加强女性梅毒相关宣教。有研究称,妊娠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学历低、未婚、从事服务行业等[10]。年龄方面,梅毒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且以年轻人为主[13]。本研究中,梅毒感染孕产妇年龄25~29岁占比最大,这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性生活等相对活跃;职业上服务业占比40%,其可能是梅毒感染的危险职业。建议加强女性特别是育龄高峰期女性梅毒感染相关知识宣传,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特别是性生活。

较多研究认为梅毒感染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14-16]。本研究中,相比正常孕产妇,梅毒感染者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显著较高,可见梅毒感染会增加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的风险,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16]。究其原因为,梅毒感染对孕产妇皮肤、心血管等相关组织或系统产生影响,致使机体损伤,同时梅毒螺旋体可借助胎盘经由血液垂直传播到胎儿,累及胎儿皮肤、内脏器官等,导致其宫内生长受限,进而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新生儿结局[17]。故临床需加强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与否且积极对症处理,以改善母婴不良结局。本研究还发现,初检RPR滴度≥1∶16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占比高于<1∶16者,规范治疗比非规范治疗/未治疗者显著降低,与陈志芳等[18]研究结果一致。陈冠锋等[19]研究报道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初检RPR滴度≥1∶16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治疗是保护因素。可见需高度重视首检RPR滴度较高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引导其积极治疗,最大限度于分娩前降低RPR滴度或让其转阴,同时对胎儿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处理。陈冠锋等[19]研究还表明妊娠结局与梅毒确诊时间相关,越晚确诊则不良妊娠风险发生概率越大,本研究中发现孕晚期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最大,但与孕早中期对比无显著差异,与上述报道不同,这可能与样本量差异有关。但仍建议尽量早对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以早期发现梅毒感染,及时治疗,以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另外,不同于上述报道,本研究还对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情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正常孕产妇,梅毒感染者SAS、SDS评分显著升高。可见梅毒感染孕产妇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还发现,初检RPR滴度≥1∶16、非规范治疗/未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SAS、SDS评分相对于滴度<1∶16、规范治疗者均显著升高,且不同梅毒确诊时间孕产妇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初检RPR滴度、治疗、梅毒确诊时间可能影响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情绪。故临床不仅要对梅毒感染孕产妇积极治疗,还要加强其心理疏导,通过健康宣教、情景演绎等多种方式引导孕产妇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综上所述,梅毒感染易让孕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流产等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风险,临床需强化相关人员健康理念,尽早进行梅毒筛查、诊断与治疗,同时还需重视其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2]李珍,王前,乔亚萍,等.2017年我国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60-63.

[3]赖智双,黄志蓉.厦门市2014-2020年孕产妇梅毒感染及用药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1):3992-3996.

[4]李晓辉.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妊娠不良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2):2307-2309.

[5]朱元浩,高峰,张书豪,等.2015-2020年广东省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22,37(12):1530-1535.

[6]李杏媚,吴燕,吕美丹.心理干预对患有梅毒的孕产妇不良情绪产生和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4):3187-3189.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3):168-179.

[8]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EB/OL].(2022-12-05)[2023-05-03].

[9]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3-214,223-224.

[10]谢艺溶,顾海娜.2021年舟山地区11260例孕妇妊娠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1):19-22.

[11]王影,刘荃,彭芳林,等.某院2016—2019年梅毒感染产妇及母婴传播情况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1,30(3):27-29

[13]邓星梅,王娜,吴晶,等.曲靖市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9):1017-1020.

[15]王升华,袁丽,尹亚童,等.2015-2019年青岛市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0):1143-1146.

[16]高洁,陈霞,吴颖岚,等.湖南省2013-2018年梅毒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11):1213-1216,1229.

[17]盛健,吕亚慧,王太君,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对流产及死胎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22(3):227-232.

[18]陈志芳,成晓燕,娄海琴,等.妊娠期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6):2495-2499.

[19]陈冠锋,郭庆云,邵森,等.浙江地区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现状及不良妊娠结局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9):1346-1350.


基金资助:2020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20KY194)△;


文章来源:周燕,周珊娜,方萌琛.梅毒感染对孕产妇不良情绪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5,34(01):143-14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性科学

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

期刊人气:280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性学会,中国性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993

国内刊号:11-4982/R

邮发代号:80-197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