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重新复制激活引起,以躯体单侧出现集簇状水泡为典型表现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皮肤病。即使接受抗病毒治疗,也有5%~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后遗神经痛(PHN)[1]。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和顽固的并发症,可导致睡眠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与经济负担[2]。
34
0
德宏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除梁河县外,其余4个县市(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均与缅甸接壤,是我国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控制该地区艾滋病的传播,当地不断创新防治模式,开展了多轮防艾禁毒战争,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报告感染者数持续下降,在2019年底实现了“三个90%”的艾滋病防治目标。
21
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发展的倾斜政策及现在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县级医院侵入性操作日益增多,医务人员在诊疗行为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风险。现回顾我院一起艾滋病合并梅毒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的处理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县域一线医护人员如何在医疗卫生服务中预防和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事件。
30
CRF01_AE毒株传播起源于非洲,是首个被发现的HIV-1流行重组毒株,在传播过程中其作为母株重组形成其他HIV-1重组毒株,具有较强的传播性、适应性、致病性和复制能力,会加快疾病进程、削弱治疗效果和增加耐药突变。该毒株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性传播风险人群和注射吸毒者中被发现,早期传播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边陲省份。
40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是临床中重要且应用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由于医务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诱发过敏反应存在担忧,同时对药物过敏反应机制与皮肤试验(以下简称“皮试”)意义的认识存在误区,皮试均被广泛应用于用药前预测速发型过敏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与《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4]均要求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先进行皮试;
39
近年来,宁夏MSM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2013-2022年宁夏累计报告梅毒患者33 072例,梅毒疫情依然严峻、不容乐观[2]。MSM是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之一。宁夏现有银川市和吴忠市2个MSM监测点,开展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血清学及行为学监测。本研究拟对2019-2023年宁夏MSM监测数据中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艾滋病(AIDS)作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由于工作、学习、就业等多种原因,流动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频繁迁移,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性行为等因素,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影响,进而成为疫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22
瘢痕疙瘩是皮肤外伤后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形成的过度增长,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1]。其特点包括病变超过原始皮肤损伤范围持续性生长,外观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质硬韧和充血的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样组织。
28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后世医家在四逆散基础上,演变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健脾经典方剂,故四逆散被后世誉为“疏肝祖方”[1]。四逆散在临床中常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但在皮肤病领域应用甚少。临床中皮肤病多从血热、湿热、血瘀、风热论治,鲜有从肝郁入手。
193
湖北省自1988年报告首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以来,截至2022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数超过3万例,在全国属于低流行省份。为了解湖北省HIV/AIDS的传播特点、重点人群以及传播途径等流行特征,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新报告的HIV/AIDS基本情况,以期为疫情研判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53
银屑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情进展与VEGF、IL-17、IL-23等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IL-17可协同细胞干扰素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进而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其还能够诱导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机体炎症反应。
4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及皮疹为主要症状,该病受遗传、环境、不良情绪、免疫功能障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2]。目前,临床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治疗该疾病。
45
据统计,手部湿疹在国内一年发病率约为7.3%~11.8%,国外则为6.5%~17.5%,属皮肤科常见病,是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该病症状多样,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海绵水肿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1]。该病具有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的治疗难点,是皮肤科一大治疗难题。
52
慢性角化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具体表现为皮肤表层的粗糙与异常增厚,好发于手足等特定区域,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征。随着疾病进展,瘙痒感通常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及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康复过程,不利于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实践中采用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29
瘢痕疙瘩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过量沉积为特征,是创伤愈合最常见的病理形式。瘢痕疙瘩具有肿瘤及炎症特性,它可向外扩展增长并超出原有创缘,在皮肤表面形成鲜红色或淡紫色的结痂和斑块,这不仅影响了美观,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影响因子:1.498
影响因子:1.472
影响因子:0.4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50
影响因子:0.64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