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围绕制度压力、商业模式、合法性三个关键词对制度压力与商业模式合法性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通过梳理制度压力、商业模式、合法性相关文献,对制度压力、商业模式合法性的概念、维度划分、测量指标作出界定。以文献分析结论为基础,对制度压力与商业模式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探索制度压力对于商业模式合法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假设。然后,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作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得到正向促进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近年来,新制度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领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行为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新制度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环境均会存在制度压力,企业为获得长远发展,需迎合制度压力,规范商业行为,从而获得所处环境的接受和认可,即获得合法性[1]。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商业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逐渐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议题。利益相关方理论认为,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必须符合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预期,企业的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以及价值获取逻辑必须满足利益相关方诉求,除了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外,同时还需要为包括员工、供应商、政府、行业以及社会在内的多个主体创造价值[2]。由此可见,商业模式认可程度是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让利益相关者认可企业的商业模式逻辑,才能配合企业实施一定的活动,促进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合法性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关键词。综上,本文将围绕制度压力和商业模式合法性两个关键变量,对制度压力与商业模式合法性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一、文献分析
(一)制度压力
针对制度压力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界定,如Oliver(1991)[3]、Scott(1995)[4]、魏泽龙和谷盟(2015)[5]、王雪娜(2022)[6]等。学者们认为企业为了长期存在需要获得附近环境的认同和帮助,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以适应来自外部制度环境的压力。这些压力或来源于政府,或来源于行业,或来源于社会,这些要素被广泛地看作为制度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3-4]。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需遵循由政府、行业以及社会等途径所赋予组织的一系列制约,按照一定的标准谋取利益并获得利益相关者合法性,以维持企业良好运转与可持续经营,如果违反有关准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和制裁[5-6]。综合学者们观点,本文将制度压力界定为企业所在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组织行为或组织活动所施加的压力,在政府、行业、社会所构建的规章制度下,企业的行为受到约束,若不遵从规则,将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者们对制度压力的划分也各有不同,目前划分方法多以二要素、三要素居多。其中二要素的代表性学者有North(1990)[7]、Yiu和Makino(2002)[8]等。North(1990)把制度压力划分为正式制度压力和非正式制度压力[7],而Yiu和Makino(2002)则将制度压力划分为组织内部制度压力和外部制度压力[8]。三要素的代表性学者有Dimaggio和Powell(1991)[9]、Scott(1995)[4]、苏彩云(2021)[10]等。Dimaggio和Powell(1991)划分为强制压力、规范压力、模仿压力[9]。Scott(1995)划分为规制性制度压力、规范性制度压力、认知性制度压力[4]。苏彩云(2021)则将制度压力分为了政府规制压力、同行业组织模仿压力、社会公众道德标准规范压力[10]。制度压力的划分目前以三要素为主流,因此,结合学者们的划分方法,本文将制度压力划分为政府强制压力、行业规范压力、社会认知压力。
关于制度压力的测量,本文主要借鉴张广玲等(2017)[11]、万美妤(2022)[12]等学者的测量量表,从政府强制压力、行业规范压力、社会认知压力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其中政府强制压力包括“当地政府对本企业违规行为的约束很有效”等2个题项,行业规范压力包括“贵企业参与或引导行业的管理规范与标准”等2个题项,社会认知压力包括“相对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贵企业的产品广受社会的认知”等2个题项。
(二)商业模式合法性
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企业、客户、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组织成员、股东等一众利益相关者价值增值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通过将内外部要素进行整合,达到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梳理商业模式合法性的相关文献发现,对商业模式合法性进行界定的多为国内学者,如赵毅等(2016)[13]、杨琴(2017)[14]、贺仁龙(2021)[15]。学者们的普遍做法是将合法性融入商业模式的概念,认为商业模式合法性即企业构建的商业模式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程度、接受程度。综合学者们对商业模式合法性的界定,本文将商业模式合法性界定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构建的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增值活动,以及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信息流所组成的价值网络机制的认可度、认同度和预期度。
商业模式的划分以三要素法和九要素法居多。三要素法将商业模式划分为价值定位、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或市场定位、经营系统和盈利模式。九要素法基于三要素法进行扩展,其中Osterwalder(2005)[16]的划分方法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可。结合Osterwalder(2005)学者的研究,将商业模式划分为三个维度九个要素:价值定位(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细分)、价值创造(关键业务、核心资源、重要合作)、价值获取(客户关系、成本结构、收入来源)。从合法性的角度出发,本文将商业模式合法性划分为价值定位合法性、价值创造合法性、价值获取合法性三个维度。其中价值定位合法性包括价值主张合法性、渠道通路合法性以及客户细分合法性,价值创造合法性包括关键业务合法性、核心资源合法性以及重要合作合法性,价值获取合法性包括客户关系合法性、成本结构合法性以及收入来源合法性。
结合杨琴(2017)[14]商业模式的测量量表和杜运周和李毛毛(2012)[17]、俞园园(2016)[18]的合法性测量量表,从价值定位合法性、价值创造合法性、价值获取合法性三个维度对商业模式合法性进行测量。价值定位合法性包括价值主张合法性、渠道通路合法性以及客户细分合法性三个二级指标,价值创造合法性包括关键业务合法性、核心资源合法性以及重要合作合法性三个二级指标,价值获取合法性包括客户关系合法性、成本结构合法性以及收入来源合法性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采用3个题项测量,量表共包含27个题项。
二、研究假设
(一)制度压力对价值定位合法性的影响
当今社会各类企业对自身的价值定位参差不齐,与此同时,伴随着不同组织面临的合法性问题,企业的价值定位尤为重要,企业价值定位合法性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追求与利益收入。价值定位是指满足客户的需求,明确怎样回应各细分客户群特有偏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制定。制度压力对价值定位合法性的影响具体包括了制度压力对价值主张合法性、渠道通路合法性、客户细分合法性的影响。
价值主张合法性是企业对顾客的真正需求的深刻描述,企业向顾客表达出价值所在时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期望。制度压力可以促使价值主张在表达顾客需求时更为合理,能更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同时能够更好地赋予企业各类管理规范与标准,从而使得企业的价值主张在表达上更为贴合顾客与利益相关者,通过高质量的管理规范与标准促使顾客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更大的信赖,对企业描述顾客需求的时候具有引导作用。渠道通路合法性是指顾客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供应链中进行流动与传递过程的认可。制度压力通过约束供应链的传递标准与沟通规范来提高顾客与利益相关者对渠道通路的认可。客户细分合法性是指企业在按照顾客的偏好,行为,需求等原因对顾客实行划分,向特定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时利益相关者的认知程度。制度环境通过对企业组织行为或组织活动施加的压力从而使得企业在客户细分上更加谨慎,使得目标客户群体更加精准,提高客户细分合法性的程度。
因此,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H1a:制度压力对价值主张合法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假设H1b:制度压力对渠道通路合法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假设H1c:制度压力对客户细分合法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制度压力对价值创造合法性的影响
相较于价值定位来说,企业的价值创造更多体现在企业的创造投入与企业的创新能力。价值创造是指企业通过创新活动使得整个价值链上利益相关者的业务实现增值,具体包括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等组织或个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增值。根据本文对商业模式合法性中价值创造的划分,制度压力对价值创造合法性的影响包括了制度压力对关键业务合法性、核心资源合法性、重要合作合法性的影响。
关键业务合法性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最主要的运营项目的认可,制度压力可以促使企业在运作主要项目时更加谨慎,同时企业最主要项目得到重视,运作过程中受到制度压力从而更为标准化与系统化,使得项目更加合理与规范,并且向着高效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赋予企业管理规范与标准。核心资源合法性是指企业中有价值的、短缺的、不可完全模仿的、不可替代的,同时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这些资源的合规性与企业员工的认可性。制度压力对企业的核心资源进行管理与规划,企业获取核心资源的手段和过程受到制度压力的约束,使得获得后的核心资源更加正规,使企业在获取资源和使用资源时避免受到处罚,节约更多的隐性成本。重要合作合法性是指与企业有利益来往的生产商、经销商以及顾客等所组成的伙伴网络和合作关系的规范程度。制度压力对企业的重要合作进行规范,合作关系牢固程度与依赖程度受到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压力通过施加管理约束以促使这种合作关系变得更加规范与规制。
因此,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H2a:制度压力对关键业务合法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假设H2b:制度压力对核心资源合法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假设H2c:制度压力对重要合作合法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制度压力对价值获取合法性的影响
价值获取是指构建出多样性的利益价值获取方式,以回答企业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获取新赢利,提升企业供应链价值。根据本文对商业模式合法性中价值获取的划分,制度压力对价值获取合法性的影响包括了制度压力对客户关系合法性、成本结构合法性、收入来源合法性的影响。
客户关系合法性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往来关系是否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制度压力在客户关系的维护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受到行业普遍规范标准的制约,同时受到当地社会认知对其的约束,使之交易行为变得更为合理,从而让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更为牢靠,减少在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成本。成本结构合法性是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各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结构的认可程度。制度压力可以使企业进一步规范成本结构,从而使得成本分配更加合理,进而帮助企业节约各类成本,剔除损耗成本,规范企业的成本构成。收入来源合法性是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要素实行价值认知和增值,从多渠道发现利益机会进而获取收入的认可程度。制度压力通过对企业收益渠道的规范与管理从而使得收入来源标准化、多样化,使企业的收入来源更加规范,控制风险,使企业的价值利润平稳化、可持续化。
因此,本文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H3a:制度压力对客户关系合法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假设H3b:制度压力对成本结构合法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假设H3c:制度压力对收入来源合法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数据来源于问卷星平台,发放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在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去除题项结果相同或只有一项不同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75%。
(二)信效度分析
本文利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中的内部一致性来测量信度,取值通常在0—1范围内,Cronbach’sα系数越大,说明信度就越高。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量表检测的结果表明,制度压力三个维度政府强制压力、行业规范压力、社会认知压力以及商业模式合法性三个维度价值定位合法性、价值创造合法性、价值获取合法性测量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信度较高。
通过SPSS20.0软件对量表进行KMO和Bartlctt’s球体检验,制度压力量表KMO值为0.812>0.8,商业模式合法性量表KMO值为0.863>0.8,两个量表Bartlctt’s球体检验的显著性均为0.00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两个量表分别进行因子旋转,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分别有3个和3个,与问卷设置的量表维度一致,表明可以有效提取量表信息量。从检测结果可知,制度压力量表的三个维度与商业模式合法性量表的三个维度所有对应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高于0.7,表明题项有效。
(三)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其中模型1—3为制度压力与价值定位合法性的关系模型。模型1显示政府强制压力对价值主张合法性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β=0.223,P<0.001);行业规范压力对价值主张合法性也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β=0.011,P<0.001);社会认知压力对价值主张合法性同样是显著的积极影响(β=0.061,P<0.01),假设H1a成立。模型2显示政府强制压力对渠道通路合法性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β=0.231,P<0.01);社会认知压力与渠道通路合法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且有积极影响(β=0.091,P<0.05),假设H1b成立。模型3显示社会认知压力对客户细分合法性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β=0.116,P<0.01),假设H1c成立。
模型4—6为制度压力与价值创造合法性的关系模型。其中模型4显示政府强制压力对关键业务合法性存在积极影响,且显著性强(β=0.016,P<0.001),行业规范压力对关键业务合法性同样有积极且显著的影响(β=0.034,P<0.01),假设H2a成立。模型5中行业规范压力与核心资源合法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且有积极影响(β=0.127,P<0.05),假设H2b成立。模型6政府强制压力与重要合作合法性有一定的关系且有积极影响(β=0.039,P<0.05);社会认知压力对重要合作合法性存在积极且显著性的影响(β=0.288,P<0.001),假设H2c成立。
模型7—9为制度压力与价值获取合法性的关系模型。模型7数据显示政府强制压力对客户关系合法性存在正向显著影响(β=0.029,P<0.01),假设H3a成立;模型8显示行业规范压力对成本结构合法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β=0.320,P<0.05),假设H3b成立;模型9显示社会认知压力对收入来源合法性存在积极影响(β=0.211,P<0.001),假设H3c成立。
表1 变量间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果及对策建议
制度压力对商业模式合法性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在一定范围内,制度压力对企业施加的压力越大商业模式越具合法性,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更加认可。制度压力对商业模式合法性的三个维度价值定位合法性、价值创造合法性以及价值获取合法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在制度压力与价值定位合法性的关系中,政府强制压力、行业规范压力以及社会认知压力对价值主张合法性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府强制压力的影响最大,因此,企业在构建以及传递客户价值主张时需重点考虑政府强制压力。政府强制压力、社会认知压力对渠道通路合法性具有正向影响,行业规范压力的作用性不显著,因此,企业在选择渠道通路及构建渠道销售网络时需同时关注来自政府的强制压力和社会公众的认知压力。在制度压力与客户细分合法性的关系中,只有社会认知压力的正向作用显著,因此,企业在进行客户群体划分时需重点结合当地的社会认知。
在制度压力与价值创造合法性的关系中,政府强制压力、行业规范压力对关键业务合法性具有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在识别、管理和优化关键业务时需主要迎合当地的政府强制压力和行业规范压力。在制度压力与核心资源合法性的关系中,只有行业规范压力的正向作用显著,因此,企业在获取和积累核心资源时需符合来自行业的规范压力。对于重要合作关系,企业更多地会面临来源于政府强制和社会认知的双重压力,因此,企业在构建组织内或组织间的合作关系网络时,应结合当地政府的强制压力和来源于社会的认知压力。
在制度压力与价值获取合法性的关系中,客户关系合法性主要受到政府强制压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关系维系的过程中,需结合政府强制压力选择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维护方式。成本结构合法性则主要受到行业规范压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分析成本结构,进行供应链整合或技术创新投入的过程中需重点考虑来源于行业内部的规范压力。收入来源合法性主要受到社会认知压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收入来源类型时要结合当地社会认知,合理利用几种或多种收入来源,提高企业经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亚兵,夏月,赵振.数字时代制度压力对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观[J].软科学,2022,36(10):40-46.
[2]肖红军,阳镇.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9):3-18.
[5]魏泽龙,谷盟.转型情景下企业合法性与绿色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4):76-84.
[6]王雪娜.制度压力与绩效信息使用:变革型领导和沟通的链式中介效应[D].兰州大学,2022.
[10]苏彩云.组织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制造企业绿色创新与利益相关者支持[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1.
[11]张广玲,刘晨晨,王辉,等.制度压力与跨渠道整合程度关系研究:企业能力的调节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7,13(2):107-126.
[12]万美妤.供应链视角下制度压力对双元绿色创新的影响[D].吉林大学,2022.
[13]赵毅,张晓玲,葛沪飞,等.商业模式合法性维度匹配对企业业绩稳定性的影响:以江、浙两地349份调研数据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12):20-29.
[14]杨琴.商业模式成型中的合法性问题:性质与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17.
[15]贺仁龙.制度压力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合法性构建及差异化治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42(4):104-109.
[17]杜运周,李毛毛.魅力型领导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87-96.
[18]俞园园,梅强.组织合法性中介作用下的产业集群关系嵌入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6,13(5):10.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制度环境对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20YJC630116); 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区域软环境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理研究(2018GWQNCX023);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网络嵌入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2023A04J1072);
文章来源:任雪娇,黎泽平,王晨.制度压力对商业模式合法性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24,(10):115-118+134.
分享:
近年来,财务共享中心逐渐在我国大中型集团企业中得到普及,但多数财务共享中心仍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伴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早期建设的财务共享中心无法满足企业现阶段财务管理要求。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考核制度和培训体系,从而保障共享中心运营效果。
2025-03-26在全球加速推进“双碳”目标大趋势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优化,企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与策略。
2025-03-26目前,在日趋竞争、需求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变动和竞争压力,市场环境要求企业迅速适应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变化,坚持持续创新以维持和提升其市场地位。双元创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应对机制,两种创新方式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快速适应和持续成长。
2025-03-25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流通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供应链作为流通企业运营的中枢,其运作的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协调困难、反应迟缓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025-03-24绿色并购正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揭示了绿色并购对企业创新、环境绩效及社会形象的影响(潘爱玲等,2019;章砚等,2023;吴烨伟等,2023;凌润泽等,2024)。然而,关于企业绿色并购的同行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许多研究表明,企业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同行业企业行为的影响。
2025-03-23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esg被赋予核心地位。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2020年的报告指出,全球可持续投资规模已超3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资本市场在投资决策中对esg信息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2025-03-21作为公司关键决策人员的CEO对公司的创新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决策会受到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CEO的“绿色”教育或工作经历可能会重塑其价值观,企业的创新战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但仍然缺乏直接的证据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创新还会受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调节作用。
2025-03-21随着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不断提升,环保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为此需要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并且工期紧,资金压力大,很多环保公司采取BOT模式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使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BOT项目是为了缓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与投资资金紧张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资模式。
2025-03-20数字化转型是许多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亟须开展的一项工作,企业不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还要满足更高的工作要求及标准,才能减少其在实际发展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开展运营工作时应用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
2025-03-20在当前经济运行韧性增强、社会贡献日益显著、风险管控精准有力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持续加强和司库体系的基本建成,为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财务数智化作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手段,旨在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提升财务管理的智能水平和效率,从而助力中央企业在新时代的经济环境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5-03-2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企业管理
期刊人气:2658
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1003-2320
国内刊号:11-1099/F
邮发代号:2-65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