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企业规模持续扩张与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财务健康与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核心支柱,其不仅构筑了企业经济安全的坚固防线,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稳健前行的关键力量。本文剖析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与实施方案,以期助力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长远战略目标.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企业唯有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扎稳打,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强化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有效构建起抵御外部风险的坚实屏障,确保企业财务安全无虞,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内部实施的一种管理体系,旨在帮助其实现既定目标,同时有效降低和规避风险,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作用。内部控制也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通过规范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制约等手段,确保各项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减少浪费和冗余,降低运营成本。
内部控制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确保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在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能够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顺畅,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风险。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机遇,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综上,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A企业作为剖析案例。A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其发展历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为客户提供高效、定制化的综合服务方案,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A企业发展现状描述
与金融机构采用的拨备覆盖率类似,企业可通过观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率来窥见其对资产潜在损失的预防与准备情况。2022年,A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率为4%,2021年为4.2%,2020年为4.4%,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这反映出企业在应对潜在资产损失方面的能力有所削弱,资产质量风险因此上升。为维持资产健康状态,A企业亟须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监控与管理,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与累积。
通过审视A企业的财务状况(见表1)可知,2020年,企业存款余额为750亿元,同比下降了6.25%,2020年不良贷款率为1.80%,同比增长了20%,而2020年企业的净利润为40亿元,同比下降了20%,说明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A企业的经营成果较不乐观,企业还需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现金流的稳健性,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表1 A企业财务状况
资金流动性作为衡量企业短期财务灵活性的核心指标,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分析A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可知,流动比率从2016年的1.55到2022年的1.25,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尽管当前流动比率尚未触及业界公认的警戒阈值,但这种持续性的下滑趋势预示着A企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资金流动性压力,可能对日常运营活动的顺畅执行及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存在问题总结
A企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对A企业现状的分析,得到目前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内部控制框架缺陷
为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协作与监督,共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质量。然而,目前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搭建与实施存在明显短板。首先,内部审计功能被边缘化,未能深入剖析企业运营状况;其次,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晰,责任归属模糊,导致问题出现时相互推诿,影响工作效率;最后,内部核算体系执行不力,资源分配效率低下,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温床。
2.管理理念须与时俱进
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理念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很多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其管理层与员工大多习惯传统管理,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内控的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市场变化、经济环境等因素不能及时察觉,从而无法有效预防和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此外,企业整体内控管理素养及观念尚需提升,存在管理理念保守陈旧的问题。转型后,企业未能及时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与引导,在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中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力有限,使风险管理执行力较差,进而引发财务风险管理上的诸多挑战与风险。
3.治理结构存在不足
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是企业高效内部控制与管理的保障,对于资源优化配置与激发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严谨且高效的组织框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目前,很多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存在显著不足,主要表现为决策权不能全面覆盖,导致部分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管理环节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团队要遵循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奠定基础。有些企业虽然明确了每个部门职能的职责,但监督和管理难度较大,内控制度未能切实落实。此外,企业员工的参与性较差,限制了员工潜能的发挥,也减少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这种治理结构削弱了企业的业务创新能力,使企业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也阻碍了内部改革的顺利推进,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人力资源质量较差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遭遇瓶颈,主要是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思想较为落后所致。在业务领域拓展方面,企业并没有针对专项业务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也未聘用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使各项业务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同时,部分企业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并留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种现状不仅加剧了人才流失,也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这又导致人力成本投入逐渐增加,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深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执行力
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虽不直接贡献经济利润,却是支撑企业稳健前行、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
首先,鉴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性与复杂性,企业应保持内部控制体系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紧跟市场趋势、技术变革等外部环境变化,避免制度僵化。通过实施定期评估与适时调整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紧密对接,实现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
其次,强化制度的实践应用。内部控制不应是纸上谈兵,而应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角落。企业可借鉴行业内外成功案例,如某领先企业通过构建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下属业务单元实施精准监督与绩效评估,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地。
再次,优化资源配置,再造业务流程,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与质量。
最后,构建闭环的反馈与改进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状况进行全面复审,深入挖掘执行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与障碍,针对制度缺陷进行及时修正,防止问题重复发生。通过这种持续优化的循环过程,企业能够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成熟度与有效性,有效抵御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二)革新财务内控管理理念与强化风险评估
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内控管理的认知深度直接关乎企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
首先,企业需从管理层层面出发,全面革新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的认知水平。管理层需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与控制在企业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短期收益与长期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短视行为对潜在风险的忽视。
其次,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再次,通过加大财务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将制度要求融入日常财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违规行为。通过定期审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资金运作的合规性与效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
鉴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此处以A企业为例,展开论述。盈利性风险聚焦于企业实际经营成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是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稳定性的重要维度。在评估A企业的盈利性风险时,应聚焦于其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关键盈利指标。值得注意的是,A企业的成本收入比在2022年为74%,2021年为76%,2020年为78%,呈现持续下降的情况,这显示了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不足,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高成本收入比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可能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威胁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A企业亟须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优化成本结构,以期提升盈利能力并巩固市场地位。
从次,管理层应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风险判断能力,在财务内控管理领域保持高度警觉,通过参与专业培训、研读专业资料、参与行业交流等途径,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以更加专业的视角审视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实践。与此同时,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控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营造全员参与、共同防控财务风险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最后,企业内部控制可通过周期性的风险评估流程有效识别并控制多项潜在风险,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部分风险因素具有高度的隐匿性与突发性,这对企业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企业需要积极引入更先进的风险监测工具与技术,以实现对风险因素全面、及时捕捉。
(三)优化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效能
在企业持续推进治理结构优化的道路上,关键的一步是清晰界定股权架构,对股东群体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调整,确保每位股东均具备合格的资质与良好的信用,同时警惕并预防股权高度集中可能引发的治理失衡风险。
首先,企业应积极寻求并引入具备行业影响力及优势互补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那些能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业务协同发展的伙伴,从而构建出一个既多元化又相互制衡的股权生态。
其次,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明确界定董事会的决策流程与议事规范,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基于充分的信息分析、科学的评估论证以及合规的审议程序,从而有效减少因决策不当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再次,在上述过程中,高管团队作为公司治理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与领导力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实施严格的高管考核与问责机制,以激励高管团队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并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应紧跟时代潮流,将金融科技视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大幅增加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这样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还将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企业能够优化内部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四)提升人员专业素养,激发创新活力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需不断适应并引领变革。在人才管理方面,企业应加大对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持续培训。
培训内容应聚焦于财务管理的前沿知识、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最新应用,以及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在人才引进策略上,企业应特别关注那些既具备扎实的内部控制理论基础、金融政策与法律知识,又熟练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具备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加入将有助于缓解企业人才结构老化的问题,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企业还应定期举办内控管理交流研讨会,鼓励新老员工共聚一堂,分享各自在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与独到见解。这种跨代际的知识传递与思想碰撞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更新与升华,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
此外,企业应深知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公益观,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关怀员工,并鼓励员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企业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不仅能展现其良好的社会形象,留住优秀人才,还能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通过高效的内部治理与持续的创新驱动,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并把握发展机遇,企业应采取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加大财务服务创新力度,拓展服务领域与深度;另一方面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能够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黎明.大宗商品贸易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4(20):54-57.
[2]吴奇恒,赵英会.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13):165-167.
[3]朱爽.基于合并报表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天津经济,2024(06):36-38.
[4]黄璇.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今日财富,2024(18):164-166.
[5]陈桔.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活力,2024,42(11):91-93.
[6]乔钰.如何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商界,2024(06):82-83.
[7]段雪梅.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06):154-156.
[8]彭小芳.探究国企财务管理在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J].商讯,2024(12):45-48.
文章来源:白洋.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9):13-15.
分享: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财务运行环境日趋复杂,财务风险日益显著。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于持续经营。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规范企业运营流程、强化内部监督与制衡,为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01-04数字经济赋能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和升级,截至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管理手段与工作载体,通过现代化工具拓展财务部门职能内容,增强财务部门履职效果。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激发企业参与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热情。
2024-11-06近年来,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快了创新和转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是当下企业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相关研究人员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调查。研究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创新绩效的一个主流因素。
2024-11-06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中的管理信息系统指的是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递信息的系统,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管理、决策工作的开展。以往企业对信息资源的规划缺少有利技术的支撑,所以规划和管理、利用效果不够理想。而利用该系统,可自动化处理日常事务,如数据录入、报表生成、流程审批等,提高管理效率。
2024-11-06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结构调整、效率优化和动力转换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取得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国有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将绩效考核和激励性薪酬与管理理念相融合,增强员工职责意识。
2024-11-05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一种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财融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精度。利用ERP系统,企业可以实施多种融合策略,包括业务流程整合、数据整合、系统集成等。其中,业务流程整合是极为常见和重要的融合策略之一,企业可以通过重新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将其与ERP系统相结合,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024-11-05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聚焦细节,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决策与严格执行,确保成本得到有效管控,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价值,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实现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益的平衡。
2024-11-05现阶段,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压力。内部控制是企业对财务、业务以及其他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对规范企业整体运营,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模式逐渐暴露出一定的不足,急需企业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
2024-11-05传统发展模式上,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来推动业务增长。但在当今竞争激烈、研发成本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中,新兴的技术和业务模式不断涌现,加之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逐渐增高,仅依靠企业内部知识网络和独立行动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024-09-10会计稽核需要以会计准则与相关规范作为基础,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核和检查,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提供保障。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业务工作形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也会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进行会计稽核,需要对各类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
2024-09-10人气:7326
人气:6089
人气:4532
人气:4293
人气:41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新营销
期刊人气:812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2412-3994
国内刊号:45-1323/F
邮发代号:48-110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3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