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实践

  2024-11-05    5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课程思政是农业高等院校新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发点,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着力点。园林专业结合新农科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在契合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梳理出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10个维度,并构建“四横三纵”的课程思政教育整体架构,引入生态系统平衡理论调控课程教学过程,厚植“三农”情怀,突出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园林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最后基于我国“三农”发展前瞻提出多学科融合与生态助农等六方面的思政教学建议。

  • 关键词:
  • “三农”情怀
  • 园林专业
  • 应用型人才
  • 新农科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面临“三农”的挑战与机遇,高等农林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新型人才(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农科”应运而生。“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率先奏响了新农科建设三部曲[1],涉农高校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厚植青年学生“三农”情怀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以期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林人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2-3]。

农林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创新高地,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务必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为一体。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将思政元素渗透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的实施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由于专业课程体量较大,且其设置符合农林高校学生认知特点与接受规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更能全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聚焦课程思政,使之与思政课程同向并行、互为补充,对于打破单一思政课程载体、深入分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状况、培养具备“三农”情怀的新农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园林专业创建于2004年。其园林专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逐步形成了“稳基础,重实践,强技能”的专业办学定位,培养懂“植物”、会“设计”、擅“工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积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园林专业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周边省份人居环境建设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为地方输送了大量的园林专业技术人才。按照“继承、特色、创新、实践”的培养思路,园林专业已然成为新农科建设中重要的学科之一[4]。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乡村建设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建设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不断增强。提高园林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国家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基于这一需求,涉农高校如何培养服务“三农”的本领,打造具有“三农”情怀的课程思政体系是涉农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课题。


1、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自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后,“课程思政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热点之一。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参与主体包括了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受教主体,具体涉及到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而参与客体即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需要各个参与主体之间达成默契,形成自上而下的引导机制,同时又要与具有高度系统性和协调性的课程体系相配合[5]。全国高校的园林专业纷纷展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众多学者对园林“课程思政”进行多维度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的理论实践研究成果。但就目前而言,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仍处于一个相对离散的状态,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教育教学理念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缺少有效衔接,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仍是“两张皮”,育人和育才没有得到完全有机统一,通过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实现价值引领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课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第二,园林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尚存在理念重视不够,行政管理人员对课程思政执行实施的意义方面认知程度在不断加深,但仍存在实践力度不够深入,能力资源亟待补充等问题。

第三,在专业教师层面,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能坚持思想政治学习,但在理论内化方面仍存不足。基于这种较为薄弱的政治理论基础,教师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等方面就会出现力有不逮之感,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讲得别扭,学生听着突兀,并且还会有思政教育挤压专业课程课堂时间的现象。

第四,在受教主体层面,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通过耳濡目染对专业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及其对自身今后工作生活的帮助往往认识不足。

第五,在课程实施途径方面,课程思政在园林专业目前研究较为分散,主要集中于单独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缺乏专业化、系统化。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有待进一步深挖拓展和深入研讨。


2、基于新农科背景园林专业思政教育的实践


为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保证思政教学效果,现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园林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课程思政架构设计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园林专业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提炼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涵。

2.1园林专业的思政目标

园林是传统农学专业之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学科内涵,涵盖生态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相融的交叉应用型学科[6-7]。专业培养目标要在满足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符,并契合专业培养目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围绕牧工商一体化人才培养需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形成“学校-学院-专业-课程-课堂”多层次联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全方位构建新时代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农林人才培养体系。而园林专业立足新农科,完成了从“提档升级”到“交叉融合”,优化“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弘扬中华传统耕读文化,形成耕读文化主脉络,开创性践行两山理论教学;加入农业、生态、人类发展的情怀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对“三农”情感和服务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素养。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农为特色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结构。

图1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架构

本专业在契合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梳理出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10个维度,并从课程群的层面通过“四横三纵”对园林专业提出了课程思政内容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纵向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分析园林专业各年级段学生的思想、精神发展状况和身心发展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确定了不同年级段的思政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引导学生思想发展,进而实现价值主导、逐级进阶的纵向思政教育体系;横向上引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形成“三联课堂”。第一课堂即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系统地讲授专业知识,重点发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塑;第二课堂是指各类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内社团活动,重在科学精神、专业技能和团队意识的培养;第三课堂主要是校外实习课程,另外还包括各种为提高综合素养开展的社会实践、耕读教育等活动,旨在职业精神、个人品格的养成。“三联课堂”“育人”联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了思政教育主题、思政教育内容等方面全方位的资源整合重塑。园林专业通过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打造了思政教育网络架构,为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为“新农科”背景下的“新农人”提供保障。

表1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思政领域与价值分目标

2.2构建园林专业思政分目标

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并行不悖,思政教育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之一。考虑不同课程、不同课堂的自身特点和相互衔接问题,将指标点分配给各门课程和各类课堂,使各门课程、各类课堂在课程思政教育上同向同行。园林专业根据学生各年级重点思政维度,确定主要价值目标:①“三农”情怀、勇于探求的科学精神、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②乡村发展、乡村建设、文化自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碳”目标、服务“三农”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价值目标;③田园综合体、公园城市、乡村景观、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红色传承等;④论文写在大地,设计做在乡村,创新与实践能力,真题真做落实服务“三农”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详见表1)。


3、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模式


园林专业对课程思政教学规律进行了总结提炼。整体依照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馈4个方面依次展开,分别为“元素挖掘”“课程融入”“教学渗透”“知识依附”“固定记忆”“价值内化”“正向反馈”“负向反馈”8个环节(如图2)。

图2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图

园林专业引入生态系统平衡理论[8],将反馈调节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因此,园林专业思政教学过程包括两块内容,一是课程思政存在的物质环境,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实现;二是课程思政内容不断丰富、表现形式持续改进的能量环境,通过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来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园林专业教师课前筹备,精心审阅教学内容,提炼潜在的专业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并融入专业课程各个知识点中,然后采取妥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达给学生。如,在讲述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授课教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挖掘出“三农”这一思政元素,通过问题导入(如“乡村该如何发展”“城市和乡村如何融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知识点关联、案例教学等方式,突出浸润和融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目前,我国城乡规划与建设方面面临如空间结构复杂化、用地节约集约化、绿地功能多元化等诸多新趋势、新问题和新挑战,思政元素的加入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城乡绿地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理解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关心课程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思想,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生态观。此外,园林积极将课程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践行“为人民设计”的使命,致力于做有温度、有灵魂、有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助推乡村发展的社会服务,着力培养服务“三农”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例如,园林专业师生参加了由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政府、东坝头乡人民政府及主流媒体共同策划组织的公益活动———“走进兰考张庄打造漂亮院子”,让创意设计融入村落生活,让生态之美在乡间绽放,艺术扮靓乡村美好建设的实践愈加深入。


4、教学实施效果与改进措施


为切实把握园林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的执行情况,以园林专业各年级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以线上形式发放了课程思政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包括课程思政基本情况认知、基于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维度体系的理性认知部分、课程思政实施内容及途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参与调研学生共计353人,回收有效问卷353份。

由图3可知,96.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具备承载德育教育的基础。但对于专业课堂上涉及到的思政元素体现和授课老师的讲述,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为消极的态度。这说明围绕课程思政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都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在学生中仍需加强课程思政宣传的强度和广度。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倾向于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相关的思政元素,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的影响。在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维度体系的理性认知部分,学生对7个维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向性,这表明学生对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维度体系认可度和接受度较高,也验证了这个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思政态度、对思政内容关心上比例占了98.3%,这说明在专业课堂上,园林专业思政内容讲授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图3)。对于“三农”情怀效果影响来看,其中91.3%的学生表示效果非常好,这说明了学生厚植了“三农”情怀,筑牢了专业思想,增强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3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思政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思政实践教学环节与高新技术结合不够紧密,教材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另一方面思政教学体系还不够健全,社会服务功能还比较薄弱等问题。对于园林专业思政建设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展开。①建立园林专业科技小院师生工作站,增强产教融合,厚植“三农”情怀,实现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与实践能力;②构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评价体系,创新新农科思政课程链,实现思政育人功效的系统延展性;③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组课程结构,建设跨学科平台,开设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特色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生态重构;④加强教材建设,撬动数字化教学转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教材的时代性;⑤切实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园林上应用,实现园林专业智慧教育新生态;⑥打造专业引领的省级思政一流课程,全面实现专业思政教学效果的引领性。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厚植“三农”情怀,培育高素质的园林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5、结语


“扎根大地、耕读育人”理念,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3]。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园林专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时代厚植“三农”情怀;深刻把握未来乡村发展动向,将学科前沿融入园林专业课程体系[9],在课程思政实施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深挖园林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深化实践教学,建好实践基地,强化“大思政课”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作用。将内含精神与价值外化于实践教学、内化于学生价值追求。大力培养学农爱农和服务“三农”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洪涛,栗杰,汪景宽,等.“新农科”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改造提升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23(01):38-43.

[2]郭瑾莉.地方高校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的着力点[J].中国高等教育,2022(增刊2):66-68.

[3]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N].人民日报,2019-09-07(001).

[4]何茜,周玮,许窕孜,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22,40(03):16-20.

[5]花丽,彭海静.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教论坛,2020(06):67+69.

[6]刘燕,旦艺豪,王春.“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建设路径探讨[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1):115-117.

[7]邓健,赵满兴,刘冲,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延安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22,40(02):31-35.

[8]马晓旭.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构建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25(05):31-38.

[9]闫艳华,冯彩平,杨阳,等.“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中的融合探索[J].当代畜牧,2023(05):92-94.


基金资助: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2021SJGLX03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XJLX-001,2021-XJLX-002,2021-XJLX-07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2);


文章来源:宗建伟,杨雨华,罗士喜.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4,47(23):199-20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现代园艺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期刊人气:215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4958

国内刊号:36-1287/S

邮发代号:44-11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