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

  2020-12-21    11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分析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体为59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2组,A组31例,B组28例,行肋间比神经保留手术和常规手术。对比疗效。结果:A组的术中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期间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减少并发症,优化术中指标。

  • 关键词:
  • 乳腺癌
  • 妇科肿瘤
  • 恶性肿瘤
  • 手术
  • 肋间臂神经
  • 加入收藏

乳腺癌是当前社会下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甚至有居于恶性肿瘤之首的趋势,对女性身心健康、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幼稚化癌细胞发生无序聚合或无限增殖等表现,浸润正常组织,使乳房细胞的结构紊乱,连接松散,进而引发癌变[1]。疾病进展到中晚期会累及血液或淋巴系统,导致癌细胞远处转移,需进行手术切除,以减少复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手术治疗也已经由传统根治术发展到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多种术式,目的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保全女性基本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保证其生活质量。现临床多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术中多清扫淋巴结,但肋间臂神经是否切除的争议较大。为此,本研究选取59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旨在探究术中行肋间臂神经保留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主体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院治疗的59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2组,A组31例,年龄24~78岁,平均(40.58±0.67)岁;右侧病灶18例,左侧病灶13例。B组28例,年龄25~76岁,平均(40.12±0.58)岁;右侧病灶17例,左侧病灶11例。比较并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允许对比。

1.2方法

B组行常规手术,即乳腺癌改良术或乳房保留切除术,对腋窝部位淋巴结行清扫处理。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清扫淋巴结时,一并切除肋间臂神经。

A组术中对肋间臂神经进行保留:清扫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结与脂肪组织,沿胸壁进行自上而下清扫。至第2肋间时,于侧胸壁与前胸壁交界处可见粗神经,其与胸长神经垂直,纵穿肋间,即肋间臂神经。沿该神经走行于其前方软组织从内至外的剪开神经,使其转移至上臂后内侧。于神经深面彻底清理多余组织,若术中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则将肋间臂神经切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用时、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术中失血量等指标;记录术后疼痛、感觉障碍与胸大肌萎缩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值不足0.05。


2、结果


2.1对比术中指标

A组的术中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术中指标[x±s]

2.2对比并发症率

A组术后1周出现2例疼痛,3例感觉障碍,术后1个月出现1例疼痛,2例感觉障碍,术后3个月出现1例疼痛,1例感觉障碍;B组术后1周出现13例疼痛,15例感觉障碍,术后1个月出现12例疼痛,14例感觉障碍,术后3个月出现10例疼痛,12例感觉障碍;A组并发症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并发症率[n(%)]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群体的常见病,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比10%左右,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多发于30岁以上女性。其发病机制与饮食习惯、婚育、电离子辐射等因素相关。其常规疗法是手术,且根治性较佳,以乳腺癌改良术最为常用,术中可切除病灶,最大化保留乳房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但对于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否并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肋间臂神经的起始位置在第二胸神经腹支,组成部分是第二肋间的神经外侧皮支、第三肋间与第一肋间的神经外侧皮支,分布于背侧的尺骨鹰嘴周边和上臂内侧,常与淋巴结伴行。若对其行离断处理,会导致肩胛区域疼痛和上臂内侧麻木,且难以通过药物进行缓解。保留肋间臂神经不会破坏该部位的纤维成分,进而保护感觉神经,不对上肢运动造成干扰,术后的感觉障碍发生率较低。此外,其利于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康复效果。与常规手术相比,其操作流程复杂,但有明确的操作规范,手术难度不大,具有可推广性。但由于其治疗费用较高,所以术前需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手术优势,通过视频播放等形式使其了解手术原理,并基于自愿原则,选择最终术式。

结果中,A组的术中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乳腺癌手术期间对肋间臂神经行保留处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减少术后疼痛与胸大肌萎缩等并发症,且能缩小手术范围,彻底清扫肿瘤组织,减少疾病复发。但在该术式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医生明确掌握手术流程,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规范且快速的实施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风险性升高。此外,术前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全面探查肿瘤位置与数量,预估手术疗效,对于腋窝大范围感染者,需做好解释工作,实行肋间臂神经切除治疗,以优化治疗预后。

总结手术要点认为:传统各型乳腺癌手术多忽略了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意义,认为其涉及到穿过有大量淋巴结的腋窝组织当中,所以若保留会有碍于腋窝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提高术后复发几率,而且技术操作复杂,因此术中提倡一并切除。但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手术经验的积累,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只要注意找准该神经、循其走行追踪即可。现代医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于专业术者并不麻烦、但是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却有相当大影响。由此认为,行乳腺癌手术时,应尽量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安.术中保留胸前与肋间臂神经对早期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15-17.

[2]刘少杰,冯得财,陈晓越,等.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104-106.


杨杰,朱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43+7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国际肿瘤学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肿瘤学杂志

期刊人气:326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22X

国内刊号:37-1439/R

邮发代号:24-64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