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40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原发乳腺癌患者131例。其中56例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年轻组,年龄22~40岁,平均(34.0±4.1)岁;75例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年龄41~72岁,平均(53.4±8.5)岁。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年轻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增殖指数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年轻组患者ER阴性率和三阴型乳腺癌比例分别为41.1%、26.8%,高于中老年组的22.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多地选择保乳手术或乳腺癌根治术联合乳房重建(P<0.05)。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HER-2过表达率为50%,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老年乳腺癌相比,年轻乳腺癌ER阴性率和三阴型乳腺癌比例均更高,并且该人群具有更高的乳房外观美容需求。年轻乳腺癌HER-2过表达患者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的转移。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乳腺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1]。目前,年轻乳腺癌的定义存在争议。由于年龄的界定对年轻乳腺癌诊疗具有积极影响,欧洲肿瘤学会(ESO-ESMO)年轻女性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定义年轻乳腺癌年龄为≤40岁[2]。美国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比例约13.6%[3],而中国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比例约18.8%[4]。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对侧乳腺癌发生及全身转移的风险,死亡率更高[5]。并且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年轻患者仍面临生育、哺乳以及追求良好乳房外观的需求。深圳乳腺癌新发病例年均增长15%,远远高于全国3%~4%的增长速度[1]。明确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以及腋窝淋巴结累及的影响因素,对该区年轻乳腺癌的预防、诊治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深圳市年轻乳腺癌(≤40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原发乳腺癌患者131例,均为女性。其中56例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年轻组,年龄22~40岁,平均(34.0±4.1)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51例,原位癌1例,特殊类型癌4例(化生性癌2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75例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年龄41~72岁,平均(53.4±8.5)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原位癌5例,特殊类型癌3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乳头状癌1例)。本研究经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比较指标
(1)临床资料,包括月经初潮年龄、乳腺癌家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哺乳史、产次、确诊方式(穿刺活检、麦默通微创活检、切取活检);(2)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分级、有无脉管癌栓及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指数Ki-67以及分子分型;(3)局部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根治术联合乳房重建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2判读标准
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和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第7版)标准。组织学分级参照诺丁汉分级标准,综合腺管形成、细胞核多形性及核分裂像进行评分,最终分为Ⅰ级(3~5分)、Ⅱ级(6~7分)和Ⅲ级(8~9分),分化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分子分型标准参考2011年圣加伦会议的专家共识;ER和PR阳性的定义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有≥1%的细胞核染色阳性。HER-2检测及判读参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HER-2(++)患者均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进一步明确HER-2状态。Ki-67以癌细胞核着色阳性细胞≥20%为高表达,<20%为低表达。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的比例约42.7%(56/131)。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见表1。年轻组患者月经初潮时间更早(P=0.001),未生育比例更高(P=0.005)。
表1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2.2肿瘤生物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比较
2组患者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分析,年轻患者组ER表达阴性、分子分型为三阴型乳腺癌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更高(P<0.05)。在局部手术治疗方面,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多地选择保乳手术或乳腺癌根治术联合乳房重建(P=0.001)。见表2。
2.3年轻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PR、HER-2、Ki-67表达的关系
56例年轻组患者中26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PR、HER-2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发现年轻组HER-2过表达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的转移(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约42.7%,明显高于Li等[4]报道的中国4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比例(约18.8%)。Co等[6]报道深圳年轻乳腺癌所占的比例为30.2%,在其研究中,定义年轻乳腺癌年龄为≤35岁,这可能是导致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深圳年轻乳腺癌比例高,可能与精神和工作压力、新潮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经历(包括性和婚育)、膳食结构改变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雌激素污染和摄入有关[7]。此外,深圳是年轻城市,年龄结构以年轻人居多,也是导致年轻乳腺癌比例高的因素之一。以上提示我们应注意加强年轻女性有关乳腺癌科普知识宣教与筛查,以达到早期诊疗的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现与中老年人群(>40岁)相比,年轻乳腺癌人群(≤40)常表现为月经初潮年龄早,并且更多的患者发病时未生育。在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年轻乳腺癌组非管腔型乳腺癌更多见,并且三阴型乳腺癌所占比例更高。HER-2和Ki-67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乳腺癌生物学标记物[8],本研究中,年轻乳腺癌HER-2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这与既往研究报道[9]一致。此外,年轻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方面对外观的要求更高,更多的患者选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与乳房重建手术。
表22组肿瘤生物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式比较
表3年轻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与ER、PR、HER-2、Ki-67表达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年轻乳腺癌患者ER表达阴性的比例高,更容易出现三阴型乳腺癌。这与既往报道[3,5]的年轻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是一致的,也符合基于肿瘤异质性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年龄组流行病特点,认为乳腺癌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被认为是不同疾病,而ER阴性更容易分布在50岁以前发病的乳腺癌患者[10]。同一分期的三阴型乳腺癌与激素受体阳性、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相比,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11]。因此,在全身系统治疗时多选择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此外,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年龄与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相关性研究发现,以不同分子亚型分层,三阴型乳腺癌在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结局是类似的,相比之下,LuminalA与LuminalB型乳腺癌在年轻乳腺癌的死亡风险增高[12]。因此,管腔型乳腺癌的年轻患者在治疗上也值得关注。
本研究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手术治疗中选择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与乳房重建手术更常见。这与既往研究报道[13]是一致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改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14]。年轻患者要求保留乳房外形比例高,提示治疗疾病的同时,需要关注乳腺癌手术治疗对患者自我形象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导致各分子分型患者比例与总体人群相比存在一定偏倚。第二,观察时间短,没有生存数据。我们将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对本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及验证。
综上所述,深圳年轻乳腺癌比例高,需重视该人群的筛查工作。年轻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上与中老年乳腺癌存在异质性,同时存在更高的术后美容要求,需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并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7]程兆明,蒋光愉,曾颖,等.217077名妇女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4):328-332.
[9]刘倩,丁兀兀,陈丽,等.年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19,30(7):820-823.
[10]曹明丽,宋丰举.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流行病学新认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9):449-451.
[13]徐新伟,杜秀銮,黄炎,等.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3):327-329.
朱烨丰,梁碧婵,姜敏,高迎飞,王尊.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20(04):202-205.
分享:
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是一种低分级、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好的三阴性乳腺癌[1]。虽然分泌型癌被定义为一种惰性肿瘤,但仍被归类为基底样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BL-TNBC)亚群。
2025-04-22Nottingham病理组织学分级反映了乳腺癌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化等级越高,恶性程度越低,预后越好。临床早期评估乳腺癌分化程度多由空芯针穿刺活检获得,但其为有创检查,因此采用无创性方法术前早期评估分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5-04-18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inflammationindex,SII)是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比值,其反映了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水平[4]。本研究通过收集9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究CTCs与SII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为临床上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化疗效果。
2025-04-17乳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使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易诱发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不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还将增加医疗费用[1-2]。临床常使用长效升白制剂预防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包括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津优力、新瑞白)、硫培非格司亭[3]。
2025-04-14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暴露、年龄、行为生活方式、生育方式等密切相关[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存在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通过促进癌细胞分裂、增殖、恶性转化使乳腺癌进一步发展。
2025-03-21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病人需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病人极易对自己产生厌恶情绪[2]。
2025-03-17确诊为BC后应及时治疗,否则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乳房肿块、皮肤红肿、乳头溢液等症状发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最初癌细胞在乳腺位置,随着癌细胞生长繁殖会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扩散,其中癌细胞最容易向腋窝扩散,一旦癌细胞扩散,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2]。
2025-03-12化疗药物除了对癌细胞产生破坏外,也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引发心脏毒性反应,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2],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进行心功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3]。
2025-02-20临床对于TNBC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往研究认为,早期乳腺癌病灶发生微转移,既往有专家认为考虑到患者出现胸骨旁内乳淋巴结转移风险,故手术采取扩大根治术治疗方案,腋窝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关键[2];但实际临床显示,扩大手术清扫范围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价值有限。
2025-02-20乳腺癌除常规癌症症状困扰之外,还会出现外在形象受损、性功能障碍、家庭婚姻关系改变等问题,故其癌因性疲乏度较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更为多见与严重,大量乳腺癌患者皆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疲乏感的伤害侵袭,成为其预后不良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生活质量因此受损者不在少数[3]。
2025-02-17人气:18547
人气:16002
人气:14841
人气:14018
人气:1160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人气:148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692
国内刊号:33-1074/R
邮发代号:32-8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