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P3(FOXP3)、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Shoc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5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FOXP3、CMTM6、Shoc2的阳性表达。收集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分析FOXP3、CMTM6、Shoc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随访3年,分析三项指标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CMTM6、Shoc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大小无关(P>0.05);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CMTM6、Shoc2在乳腺癌组织内呈高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联系紧密,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且三项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则患者预后越差。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近年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在持续进步,但仍然有超过50%的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癌细胞远处转移情况,继而危及生命,预后较差[2,3]。因此,从分子角度阐明乳腺癌的转移、复发机制,探寻乳腺癌新的分子靶标,对于完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叉头框蛋白P3(FOXP3)是FOX蛋白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4]。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MTM6)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蛋白质,参与表现遗传调控、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5]。Shoc2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Ras/ERK通路内发挥关键作用。但临床关于三项指标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之间的联系报道较为缺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5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FOXP3、CMTM6、Shoc2在乳腺癌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信息示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患者纳入遵照自愿原则,依从性高;术前未行放化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全身性感染者;存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免疫系统异常者;存有认知、视听或语言交流障碍者;存在血液系统病症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的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2.78±2.34)岁;体重指数(BMI)18.6~27.3 kg/m2,平均BMI(23.56±1.79)kg/m2。
1.2 方法
(1)标本采集:术中采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留存待检。(2)检测方法:首先把全部组织标本制作成4μm切片,施行脱蜡、水化处理,并行抗原修复,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在室温下孵育15 min,之后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洗涤3次;然后以10%山羊血清封闭0.5 h,滴加一抗,置于4℃冰箱中过夜,次日以PBS洗涤3次,滴加二抗之后于25℃环境下孵育30 min;之后以苏木精染色,脱水封片,镜检。(3)阳性评估标准:①染色强度:无色:0分;浅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②阳性细胞数评分:阳性表达率<5%:0分;阳性表达率>5~25%:1分;阳性表达率>25~50%:2分;阳性表达率>50%:3分。两者乘积>3分为阳性表达,反之为阴性表达。
1.3 观察指标
(1)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情况。(2)收集患者的年龄、BMI、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一般资料,分析FOXP3、CMTM6、Shoc2表达与上述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3)随访3年,统计患者生存率,并分析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达,以χ2检验;计量资料表达,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情况
癌组织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对比(例,%)
2.2 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FOXP3、CMTM6、Shoc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BMI、肿瘤大小无关(P>0.05);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见表2。
2.3 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5.00%(14/40)、36.84%(14/38)、36.59%(15/41),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81.82%(9/11)、69.23%(9/13)、8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4、4.104、4.492,P=0.016、0.043、0.034)。见图1~3。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6,7]。乳腺癌复发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临床现阶段关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肿瘤免疫逃逸、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抑癌基因失活等密切相关[8,9]。及时明晰乳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及与患者预后有关的分子标志物,对指导临床进行更具规范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10,11]。
FOXP3为转录因子蛋白,属于脊椎动物叉头样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包含11个外显子与10个内含子,能够参与一系列基因的转录与调控,进而促使肿瘤发生与发展[12]。CMTM家族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域蛋白,称作MARVEL结构域,在穿膜蛋白与分泌蛋白的转运内均发挥重要作用。而CMTM6是其家族内的一个成员,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密切相关,可通过维持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调节抗肿瘤免疫[13,14]。Shoc2蛋白可为Ras-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提供作用平台,将信号分子定位在细胞内特定位点为其与高浓度的作用底物发生联系提供微环境,并可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信号调节通路信号的强度,并保护活化的信号分子的活性。Shoc2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存在重要的意义,通过促进Ras通路的激活调节细胞异常增殖和微丝微管重新构造,从而影响不同肿瘤细胞的恶性潜能,促使肿瘤发展[15]。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组织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三项指标在乳腺癌组织内表达水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FOXP3、CMTM6、Shoc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BMI、肿瘤大小无关;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FOXP3、CMTM6、Shoc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提示FOXP3、CMTM6、Shoc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值得需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仍然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的局限性,可能会对本次研究结果的精准性构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临床之后还需不断完善试验设计,扩大样本量,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表2 FOXP3、CMTM6、Shoc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例,%)
图1 FOXP3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的Kaplan-Meier图
图2 CMTM6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的Kaplan-Meier图
图3 Shoc2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的Kaplan-Meier图
综上所述,FOXP3、CMTM6、Shoc2在乳腺癌组织内呈高表达,三项指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且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低,预后更差,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婷,刘起鹏,郭婉莹,等.曲妥珠单抗联合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11):1075-1079.
[3]王汉楚,吴焕,陈月.ADAM12联合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7):865-867.
[4]冯凯,韩猛,王心妹,等.叉头框蛋白P3在老年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J].癌症进展,2020,18(18):1873-1876.
[5]韦俐,杨小骏,王琦,等.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9):1058-1062.
[7]王峰,刘杰,曲根宝,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5):753-755,804.
[8]赵子伟,方红,韩雪,等.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3):506-510.
[9]梅林,许扬,徐少华,等.卡培他滨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抑癌基因表达及心肌损伤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2):317-320.
[10]齐小芬,白宾,薛会朝,等.乳腺癌组织中Cath-D、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标志物水平、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3):404-407.
[11]程朝晖,徐伟明,陈玉珠.血CTCs和cfDNA联合检测与传统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辅助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9):994-997.
[12]李会芳,侯永强,王明军,等.乳腺癌组织FOXP3、HMGA2、RASAL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0):3959-3964.
[13]杨小骏,韦俐,郑晓,等.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0,27(4):391-395.
[14]李玲,何霞,周自城,等.CARD9 PKM2 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21,27(9):1427-1432.
[15]耿文文,蒲倩,高海东.Shoc2表达对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22(5):365-368.
文章来源:李平,赵培,李玉环等.乳腺癌组织中FOXP3、CMTM6、Shoc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01):38-41.
分享:
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是一种低分级、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好的三阴性乳腺癌[1]。虽然分泌型癌被定义为一种惰性肿瘤,但仍被归类为基底样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BL-TNBC)亚群。
2025-04-22Nottingham病理组织学分级反映了乳腺癌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化等级越高,恶性程度越低,预后越好。临床早期评估乳腺癌分化程度多由空芯针穿刺活检获得,但其为有创检查,因此采用无创性方法术前早期评估分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5-04-18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inflammationindex,SII)是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比值,其反映了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水平[4]。本研究通过收集9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究CTCs与SII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为临床上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化疗效果。
2025-04-17乳腺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使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易诱发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不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还将增加医疗费用[1-2]。临床常使用长效升白制剂预防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包括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津优力、新瑞白)、硫培非格司亭[3]。
2025-04-14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暴露、年龄、行为生活方式、生育方式等密切相关[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存在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通过促进癌细胞分裂、增殖、恶性转化使乳腺癌进一步发展。
2025-03-21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病人需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病人极易对自己产生厌恶情绪[2]。
2025-03-17确诊为BC后应及时治疗,否则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乳房肿块、皮肤红肿、乳头溢液等症状发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最初癌细胞在乳腺位置,随着癌细胞生长繁殖会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扩散,其中癌细胞最容易向腋窝扩散,一旦癌细胞扩散,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2]。
2025-03-12化疗药物除了对癌细胞产生破坏外,也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引发心脏毒性反应,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2],因此,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进行心功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3]。
2025-02-20临床对于TNBC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往研究认为,早期乳腺癌病灶发生微转移,既往有专家认为考虑到患者出现胸骨旁内乳淋巴结转移风险,故手术采取扩大根治术治疗方案,腋窝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关键[2];但实际临床显示,扩大手术清扫范围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价值有限。
2025-02-20乳腺癌除常规癌症症状困扰之外,还会出现外在形象受损、性功能障碍、家庭婚姻关系改变等问题,故其癌因性疲乏度较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更为多见与严重,大量乳腺癌患者皆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疲乏感的伤害侵袭,成为其预后不良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生活质量因此受损者不在少数[3]。
2025-02-17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5087
人气:14845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期刊人气:2146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671
国内刊号:45-1366/R
邮发代号:48-3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