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丝瓜新品种金冠大肉花点及其栽培技术探究

  2021-01-09    135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有棱丝瓜,是南方地区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具有生津止渴、解暑的功效,夏秋市场需求巨大。受种植、消费习惯影响,有棱丝瓜主要栽种区分布在广西、广东及海南一带。有棱丝瓜分为大肉类型和长绿类型,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长绿丝瓜为主,其他地区以大肉丝瓜为主。与长绿丝瓜相比,大肉丝瓜具有生长势强、抗性好、采收期长、口感好、耐贮运的特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目前丝瓜优良品种较少,所以开展优质、丰产、抗逆大肉丝瓜杂交新品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2011-2012年进行生产试验,2016年秋季、2017年春季参加广东省丝瓜品种区域试验,定名为金冠大肉花点丝瓜,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菜20180026。

  • 关键词:
  • 丝瓜新品种
  • 作物品种
  • 栽培技术
  • 蔬菜种类
  • 金冠大肉花点
  • 加入收藏

1、特征特性


金冠大肉花点丝瓜为大肉类型有棱丝瓜,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从播种至始收春季69天、秋季55天,延续采收期春季34天、秋季25天,全生育期春季103天、秋季80天;第一雌花节位13.4~26.7节,第一坐节瓜位16.2~28.1节。小瓜初生翠绿色白花点,嫩瓜绿色白花点,成熟瓜翠绿色白花点,瓜呈棍棒形,瓜色绿白;瓜长34.4~35.6cm,横径5.26~5.35cm,单瓜质量347.7~359.5g,单株产量0.97~1.15kg,每667m2产量约1650kg;肉厚,密度好,口感好,商品率91.6%~92.0%;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等均为强,抗逆性强;中抗枯萎病,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


2、产量


2016年秋季进行广东省丝瓜区域试验(初试),金冠大肉花点丝瓜每667m2前期产量407.2kg,总产量1535.9kg。2017年春季复试,每667m2前期产量418.7kg,总产量1611.5kg。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等均为强,抗逆性强,中抗枯萎病。


3、品质


2017年委托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检测中心对金冠大肉花点进行品质指标测定,金冠大肉花点VC含量49.3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粗蛋白含量0.94%、粗纤维含量0.6%,营养价值高;对照粤优2号VC含量26.0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粗蛋白含量0.87%,粗纤维含量0.4%。果实成熟期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感观品质鉴定,金冠大肉花点外观得分83分,食味得分85分,总得分84分,比对照粤优2号(外观、食味、总得分均为80分)更佳。


4、栽培技术


4.1整地、播种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和排灌方便,前作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微酸至中性的壤土种植。深翻30~40cm,整理好3级排灌沟并起垄。采用高垄单行栽培,垄宽125cm(包沟),垄高30~40cm。春播2月上旬至3月上旬,每667m2用种量为150g,采用营养杯保护地育苗;秋播6~8月催芽直播,每穴播种2~3粒,齐苗后选留1株健壮苗,每667m2用种量为300g[2]。种子处理:播前用55℃温水浸种10~15min,待冷却到常温后继续浸种12~24h,此过程每隔4h换水1次,并用手轻搓种子,捞起沥干水后置于30~33℃下催芽,露白即可播种。春丝瓜前期气温较低,苗期应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4.2田间管理

(1)施肥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同时每667m2施腐熟土杂粪1500~2000kg、磷肥30kg、豆饼粉25~30kg。春植丝瓜追肥视苗的长势及结果状况进行,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第一雌花出现时结合培土追肥1次,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采收1~2次后进行第二次培土追肥,667m2施硫酸钾复合肥20kg加尿素10kg。夏丝瓜容易徒长,幼苗期可少追肥,一般初花期结合培土追肥1次,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初收后再培肥1次,以后每采收1~2次追肥1次,每667m2用硫酸钾型复合肥20kg加尿素10kg。

(2)排灌丝瓜播种后淋足水分,以利种子发芽。春丝瓜出苗至定植前,一般少淋水;定植后植株恢复生长势到伸蔓前适当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较大,应保证供应充足水分。夏秋丝瓜做好降温、防旱工作。大雨天切实做好排水工作。

(3)搭架引蔓和植株调整、理瓜棚架的形式主要是“人”字架。一般植株开始抽蔓时引蔓上架。丝瓜的主、侧蔓都能结果,一般以主蔓结果为主;通常在主蔓坐果前,摘除基部侧蔓,生长中期按去弱留强的原则摘除弱侧蔓,后期一般不摘蔓。丝瓜雌花或幼瓜常被卷须、茎叶或竹架等阻碍,形成畸形瓜或弯曲瓜,因此应及时理瓜,摘除畸形幼瓜。理瓜、引蔓宜于晴天下午进行,防止断蔓。

(4)人工辅助授粉和疏花疏果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摘除畸形雌花和幼瓜,提高商品率。

4.3病虫害防治

(1)丝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

防治方法:培育无病苗,苗床或定植穴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加强田间管理,浇灌水最好选在晴天早晨进行,要因时因地看苗情及对水分需求,确定浇灌量和间隔天数;发现病株应立即施药,药剂可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遇阴雨天应增加喷药次数,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2)丝瓜病毒病病毒病又叫花叶病,为害植株叶片及果实。防治病毒病较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和消灭蚜虫;发现病株,应及早拔出烧毁,并用石灰消毒,以防蔓延;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丝瓜炭疽病丝瓜炭疽病主要在成株期发生,主要发生在茎基部或茎节部位。连作地,氮肥过多,湿度大及通风不良环境下发病严重。药物防治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4)瓜实蝇、美洲斑潜蝇和瓜绢螟为害丝瓜的主要虫害是瓜实蝇、美洲斑潜蝇和瓜螟。瓜实蝇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美洲斑潜蝇可在虫道长度2cm以下时进行药剂防治,用1.0%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以减缓该虫抗药性的产生;瓜绢螟在幼虫盛发期,对低龄幼虫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4.4采收

适时采收对保证果实品质和产量都很重要。一般开花授粉后7~10天为商品果的适宜采收期。当瓜条饱满、果皮有光泽时便可采收。


参考文献:

[1]王益奎,黎炎,李文嘉.我国丝瓜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9(4):121-124.

[2]林奕韩,郑汉藩,陈捷凯,等.白沙夏优2号棱丝瓜栽培技术规程[EB/OL].(2003-8-21).


陈木溪,陈坤豪,郑汉藩,王少发,陈银霞,林暖璞.丝瓜新品种金冠大肉花点及其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1(01):16-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蔬菜

期刊名称:蔬菜

期刊人气:88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北京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8336

国内刊号:11-2328/S

邮发代号:82-874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