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马鞍山市设施蔬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市场引、政策推”,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50万亩(3.33万hm2),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但比较效益不高,与山东寿光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开展设施蔬菜发展现状的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设施蔬菜持续健康发展对策,实现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
设施蔬菜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蔬菜生长的环境,做到冬季保温增温,夏季能够遮光降温避雨,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1]。设施栽培能有效建立可控的小区域环境,实现水药肥科学配比和土壤墒情、质量控制监管的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为推进生产管理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平台[2]。据多方调研分析,设施蔬菜平均每667 m2产值30 000元、每667 m2效益15 000元,温室蔬菜平均每667 m2产值47 000元、每667 m2效益26 000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区域经济、确保“菜篮子”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3]。
马鞍山市设施蔬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开始以3.5~4.0 m跨度竹木结构为主的小棚,逐步发展到5~6 m的钢结构普通大棚;近年来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8 m以上的大跨度双层保温大棚推广应用面积已占设施面积的30%以上,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比例在不断提高。现在普通农户大多采用6 m为主的单层大棚种植,规模化基地基本采用8 m以上的大跨度双层保温大棚种植和连栋大棚进行新品种展示,设施蔬菜棚体结构呈现多元化。
1、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
马鞍山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17 586.67 hm2,年播种面积达35 333.33 hm2(含西甜瓜),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62.71%,品种涵盖茄果类、瓜类、豆类等8大类30多个品种。全市现有50亩(3.33 hm2)以上的蔬菜标准园65个,30万亩(2万hm2)蔬菜产地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20多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其中“和县辣椒”“和县黄金瓜”2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1.2区域分布
马鞍山市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和县、含山县、当涂县、雨山区。其中和县是马鞍山市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占全市设施蔬菜的70%以上,生产方式以蔬菜生产企业、蔬菜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规模化基地生产为主导;其他县区主要以小农户经营为主,规模化基地生产相对较少。
1.3设施类型
主要有小棚、普通大棚、双层大棚和连栋温室。其中小棚、普通大棚以一家一户为主体组织生产,主要种植芹菜、莴苣、小白菜等叶菜和茄果类等。双层大棚和连栋温室以企业和种植大户为主体,主要生产茄果类、瓜类、豆类等高架蔬菜;连栋温室主要用于茄果类、西甜瓜等蔬菜瓜果的种苗培育和新品种展示。
1.4主推技术
马鞍山市通过培育蔬菜标准园,在规模化基地推广应用了物联网、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高温闷棚及频振式杀虫应用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学品30%以上的投入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保障了设施蔬菜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特别是和县总结形成的“春提前、夏调理、秋延后、冬保鲜”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已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同时和县秋延辣椒越冬在田保鲜栽培、高温闷棚、茄果类基质育苗等4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5经济效益
设施栽培前期投入成本高,但抗自然风险力强,而且设施水平越高效益也越高。根据全市调研情况看,设施栽培中,小棚每667 m2每年,总成本为7 136元,产值为12 124元,净利润为6 987元;大棚每667 m2每年,总成本为9 134元,产值19 380元,净利润10 247元;双层大棚每667 m2每年,总成本为11 563元,产值24 042元,净利润为12 479元;连栋温室每667 m2每年,总成本为10 000元,产值24 000元,净利润14 000元。
1.6销售市场
马鞍山市设施蔬菜主产区的和县,其主导产品秋延辣椒和西甜瓜,产品以外销为主,主要销往江西、湖北及长三角地区;其他品种,如黄瓜、西红柿、芦笋等蔬菜瓜果主要销往芜湖、南京、合肥等周边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其他县区的蔬菜主要以供应马鞍山本地市场为主。
2、设施蔬菜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难题
近几年,随着物流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蔬菜产品已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产品销售面向全国市场,市场竞争激烈,设施蔬菜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就马鞍山市设施蔬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
马鞍山市由于设施类型涵盖了大、中、小3种,农业机械在蔬菜生产中应用除翻耕、旋耕较普遍外,在定植、采收等其他方面应用较少,设施蔬菜由于受空间作业的制约,机械化应用程度更低,机械化应用率不到30%,制约了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
2.2生产成本逐年攀升
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部分农资增长了近70%,同时,设施农业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从业人员50后占80%以上,是蔬菜生产劳动力“主力军”,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劳动效率低,用工风险系数高,用工成本较高。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两项叠加,使得规模化蔬菜企业急需转型升级,转型升级需要再投资,然而农业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影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速度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2.3一二三产衔接不畅
目前,马鞍山市的蔬菜主要是以新鲜产品供应市场,蔬菜加工率不足10%,且本地加工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加工水平较低;围绕蔬菜产业方面的冷链物流、冷藏保鲜及服务业等产业相对欠缺。一二三产没有协调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3、促进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注重上层规划,从国家和省级协调各相关部门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定、设施农业生产用地保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动设施农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台相关人才保障和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吸引农业的核心人才进入基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引导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与设施农业企业对接,开展对农贷款、完善农业保险赔付比例,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后劲。
3.2提升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重点推进农业设施基地建设、提升园区机械化水平、提高设施农业产能。加大设施蔬菜的适用新型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园区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农业,节本增效。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的方式,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3.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全产业链建设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小农户等组建联合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共同体,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将发展设施蔬菜与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一体发展、统筹布局,努力形成上中下游衔接、一二三产齐备、业态丰富多样、相互融合渗透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产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李腾飞.设施农业的发展分析及未来展望——以北京市为例[J].农业经济展望,2012(5):25-27.
[2]赵家进,刘跃明,王立东,等.云南省设施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蔬菜,2022(10):1-4.
[3]周杰,夏晓剑,胡璋健,等.“十三五”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和科技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蔬菜,2021(10):20-34.
文章来源:刘海燕,王德春晖,林承平等.马鞍山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23(16):82-84.
分享:
近年来,嘉峪关市蔬菜产业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优良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戈壁农业发展。为了满足“绿色、优质、高效、特色”的农业发展需求,需进一步培育壮大蔬菜产业规模、提升产量品质、加强品牌培育。
2023-10-092022年阳新县蔬菜播种面积1.87万hm2,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本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极端恶劣自然灾害天气频发,蔬菜生产条件比较脆弱,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每年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亟需开展大棚蔬菜保险工作,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增强灾后重建的信心。
2023-08-23设施蔬菜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蔬菜生长的环境,做到冬季保温增温,夏季能够遮光降温避雨,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栽培能有效建立可控的小区域环境,实现水药肥科学配比和土壤墒情、质量控制监管的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为推进生产管理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平台。
2023-08-23饲用甜菜的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饲喂家畜的优质多汁类饲料,合理饲喂可以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要想种植饲用甜菜获得较高的产量,需要掌握饲用甜菜的生物特征,了解饲用甜菜对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的要求,并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做好种植地块的选择工作,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并做好收获的工作。
2021-08-25饲用南瓜的特点是营养丰富、耐贮存,全株均可作为饲料使用,可以很好的解决饲料短缺的问题,因此,近年来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病害发生的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根腐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种植条件不佳,种植技术不合理,田间管理不到位等,需要了解该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2021-08-25近些年来,盐城地区的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叶菜类蔬菜种植规模显著扩大。在叶菜类蔬菜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需结合地区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规范开展栽培管理活动,促使叶菜类蔬菜的产量得到提高,扩大蔬菜栽培效益。同时,针对叶菜类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需转变落后的防控模式,将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过来,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提升蔬菜的品质安全水平。
2021-08-23近些年来,设施蔬菜得到较快发展。和传统蔬菜栽培模式相比,设施蔬菜能够克服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人为调控,促使蔬菜的生长发育环境得到改善,推动蔬菜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不仅能够提高地方民众的收入水平,还可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021-08-23进入7月份以来,河北省出现连续多日的大范围降雨,极易发生渍涝灾害。油葵属于抗旱不耐涝作物,对水分的反应很敏感,在生长期极易造成病害迅速发生。在苗期容易出现叶片萎蔫,植株不能恢复生长,逐渐枯死;在开花期易造成花粉不育,授粉不良,秕粒多,结实率低;在成熟收获期病害发生严重且易倒伏,尤其是盘腐型菌核病重,造成烂盘现象。
2021-08-20近年来,无公害绿色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使得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越来越多。然而,无公害蔬菜基地对土壤、大气、水质等要求比较严格,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与植保技术无法满足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需求[1]。因此,通过探讨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和植保技术要点,对进一步提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1-08-18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价值高,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南方地区气候条件适合油菜的种植,光热条件好,南方油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促进了当地种植人员的增产增收。当前油菜成为了南方很多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为实现油菜高产,还需充分运用各种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南方油菜种植产业发展。
2021-08-1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蔬菜
期刊人气:887
主管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北京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8336
国内刊号:11-2328/S
邮发代号:82-874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0.9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