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是是贵州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3.23亿m3。水库于2021年12月28日实现下闸蓄水,文中重点介绍工程建设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工程调水和大坝阻隔对流域水资源、河流水文情势、水环境与水生生态的影响,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九洞天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在保证下游河道生态和环境用水,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使工程土流失风险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一、工程概况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以下简称“夹岩工程”)由水源工程区、毕大供水工程区和灌区骨干输水工程区三部分组成。工程开发任务是:以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贵州省黔西北地区区域扶贫开发及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夹岩水利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323m,水库总库容为13.23亿m3,多年平均供水量为6.88亿m3,总供水人口267万人,设计灌溉面积90.03万亩,电站总装机容量90MW。夹岩工程总投资186.49亿元,总施工期66个月。
夹岩工程水源工程建设内容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洞、放空洞、发电引水系统、取水口、库尾伏流分洪隧洞等组成。毕大供水工程设计流量为6m3/s,建设内容由库内取水口、有压取水隧洞、提水泵站及压力管道、出水池、无压输水隧洞接有压输水管道等组成。线路总长26.8km。灌区骨干输水工程渠首设计流量为34 m3/s,建设内容由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金遵干渠、黔西分干渠、金沙分干渠、供水管线、支渠,以及灌区骨干泵站等组成,涉及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黔西县、纳雍县、赫章县、金沙县、遵义县、仁怀市等区域。灌区骨干工程渠道总长648.19km,其中6条干(分干)渠总长266.79km,16条支渠(管)总长381.4km。
二、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根据分析,在本工程兴利调度原则下,工程运行后,大部分时间能满足12.1m3/s的最小下泄流量要求,在平水年、枯水年12月、1月、2月入库水量小于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按入库水量进行下泄。(2)拟定夹岩水利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设置界碑、警示标志等,设置防污帘,减小施工期对下游水库水质的影响。(3)发电取水口分两层,以减小低温水影响。(4)施工期对基坑废水采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的养护和冲洗;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水采取“调节池+絮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隧洞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营地洒水、绿化。(5)蓄水期,对库区进行库底清理、卫生清理。(6)在每台发电机组下均设计渗漏集水井,一旦发生漏油,立刻清理后,用移动式油箱装载,运至附近具有含油废水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7)主体设计采用无压隧洞不打排水孔抵抗外水压力的设计方式,从源头控制了地下水不外排,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隧洞施工采用“短进尺,快循环,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的施工方法,考虑加强防护、衬砌措施,保证地下水不外排。
2.陆生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期避让古树名木与珍稀动植物、避让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避让生态公益林与基本农田等。(2)采取重建措施,包括将受水库淹没影响的3株古树移栽至业主营地,迹地植被恢复等。(3)施工时尽量避开鱼类的主要洄游、产卵季节,避开产卵区域或鱼类幼鱼生长区域;避免工程弃渣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施工围堰内的鱼类要及时捕捞、暂养、救治并放归河道。(4)修建升鱼机,为运行期促进坝址上下游鱼类种质基因交流打下基础。(5)在业主营地范围内修建鱼类增殖站,运行期人工繁殖及孵化鱼苗,年增殖放流数量20万尾。(6)开展野生鱼类驯化技术研究,进行鱼类资源经济补偿。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按照规定文明施工,加强对施工区洒水抑尘,弃渣土定时清运堆放,选用低扬尘工艺,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各皮带机机头位置和各破碎设备出料口增设喷雾器进行喷洒降尘。(2)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废气达标排放。(3)生活污水污泥臭气、垃圾收集站臭气,采取加强管理、及时清运、四周考虑绿化带等措施来控制。(4)保持道路清洁、运行状态良好,无雨日进行洒水降尘,控制车速,加强绿化。
4.声环境保护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源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2)车流量高的路段加强交通疏导,敏感路段上下行进出口处分别设立1个交通警示牌,加强道路的养护和车辆的维护保养,公路沿线加强行道树种植与养护。(3)为施工人员配备使用噪声个人防护设备。
5.固废处置措施
(1)施工弃渣,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要求,运至渣场处理。(2)对生活固废垃圾,在施工营地、运行期各管理处(站)设置生活垃圾垃圾桶和垃圾收集池,采用垃圾运输车定期就近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6.人群健康保护
(1)在施工前,对施工区(特别是施工人员生活和集中活动场所)进行彻底的一次性消毒,在工程涉及区域应开展经常性灭鼠工作,控制自然疫源性疾病。(2)大力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综合性防治措施,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控制介水传染病。(3)对施工人员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及装备和进行疫情检疫调查,确保人群健康。
三、水库运行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
在水库运行期,水质可能会出现前期污染、中期好转、最后逐步稳定的趋势。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强化水库运行过程监督,通过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库保护,并实施针对性的水环境防护,降低污染物的进入,减少水质的恶化时间,从而有效地维护水库初期的水环境的质量。(1)要制定实施对水库水环境的保护方案:严禁在水库的分支、库区内设立各种排污设施;加强对水库的保护,加强对水库周围生态环境的认识,维护和保障水库的水资源的安全。(2)要建立专职人员日常巡查机制,对水库及其周围可能出现的危害水体和污染进行监测。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维护水库的质量。对水质进行定期的系统监控,定期取样,以便对水库的环境进行定期、及时的了解和维护。(3)要完善制度。在水库运行初期,一些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对水库的制度进行及时的定制和完善,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4)要对水库水质进行分析。要根据水质污染物的针对性进行生物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电化学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水质监测,并进行水质分析,通过提出了相应的水质的治理对策,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2.陆生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持续做好施工期避让古树名木与珍稀动植物、避让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移栽古树的监测保护。(2)持续开展野生鱼类驯化技术研究和运行期人工繁殖及孵化鱼苗,确保年度鱼类增殖放流数量。
四、环境监测与管理
1.环境监测
为做好工程区环境保护工作,验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果,预防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制定施工期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人群健康监测计划,通过连续、系统地观测工程兴建前后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为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管理以及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履行环境管理职责,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实施,使各项环境保护设施正常、有效运行,保证各类污染物合理回用或达标排放,预防污染事故发生,使工程区及其附近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要求,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并采取措施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S].
[2]《夹岩 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R].
[3]《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下闸蓄水验收建设管理工作报告》[R].
文章来源:管贤,余秋兰.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07):112-113
分享:
作为全球海洋大国之一,中国海陆位置优越,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东临浩瀚的太平洋,环绕着四大海域:北部的渤海、东部的黄海、东南部的东海,以及南部的南海。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中国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国家经济及食物供应提供了宝贵的海洋财富。
2024-10-17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工程调水和大坝阻隔对流域水资源、河流水文情势、水环境与水生生态的影响,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九洞天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在保证下游河道生态和环境用水,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使工程土流失风险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2023-07-05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人为增加自然水域各类生物资源量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主要通过人工繁育苗种,将苗种投放入自然水体,补充野生种群数量。放流种群在自然水体中的存活率和放流后自然水体中资源量的变化,是衡量增殖放流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乌伦古湖是位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断陷湖,由大小两湖区布伦托海(大海子)和吉力湖(小海子)组成,是新疆的第二大天然渔业基地。
2020-12-14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我国作为海洋捕捞第一大国,捕捞产量和渔船数量均居世界首位。2018年实现海洋捕捞总产值2228.76亿元,其中远洋捕捞总产值达262.7266亿元,比2017年增加26.9466亿元,远洋捕捞业成为我国海洋捕捞业新的增长点[1]。
2020-12-14脊椎动物的肌肉生长分为限定性生长与非限定性生长,如鸟类和哺乳类的肌肉生长模式为典型的限定性生长,它们的肌纤维数量在出生前已经固定,出生后肌肉的生长主要取决于胚胎期形成的肌纤维数量和增加已有肌纤维尺寸的大小。不同于鸟类与哺乳类,大多数鱼类的肌肉呈现非限定性生长模式,肌纤维数目不是固定的,兼有肌纤维数目增生(Hyperplasia)和肥大(Hypertrophy)的“马赛克”式生长。
2020-12-04龙头鱼(HarpadonnehereusHamilton,1822)俗称狗母鱼、九肚鱼、虾潺、豆腐鱼、鼻涕鱼等,为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龙头鱼科(Harpadontidae),龙头鱼属(Harpadon)的底层中小型经济鱼类,在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均广泛分布,也是定制网和底拖网的重要渔获对象[1,2]。龙头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是受到消费者广为喜爱的海产品之一。
2020-11-17我国从1984年开始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进行试验性对虾增殖放流,从1985年开始开展了对虾的增殖放流工作,并取得明显的增殖效果。30多年来,辽宁省陆续增加增殖种类,相继开展了海水品种的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褐牙鲆、大竹蛏、中华虎头蟹、日本对虾以及河豚鱼等品种以及淡水品种的鲢鳙鱼、亚洲公鱼、中华绒螯蟹、瓦氏雅罗鱼和细鳞鲑等品种的增殖放流工作。
2020-07-29过度捕捞、水体污染和工业化开发等人类活动已导致世界上多数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增殖放流是近海渔业资源短期恢复的有力措施。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6年,20个国家共放流了187个品种[1]。截至2018年,世界沿海80多个国家开展了约200个物种的增殖放流,但绝大多数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
2020-07-29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统计,1970-2011年全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比重从由3.8%上升到41.2%,由此可见,水产品产量的增加源自于养殖行业的大力进步,而基于中国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情,中国养殖业的进步对渔业产生的效益贡献更是巨大[1]。水产养殖业对水质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水环境状况的优劣是养殖成败和水产品的质量是否安全的关键所在。
2020-07-29青岛市通过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在相关海域设立渔业资源增殖养殖区,投放人工鱼礁,开展人工放流苗种,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改良沿海渔场。结合近岸传统池塘养殖,浅海滩涂养殖和底播养殖,在部分区域开发筏式养殖、网箱养殖以及深水抗风浪网箱等渔业模式,多方向多产业综合开发,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多功能的休闲渔业园区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共同发展
2020-07-2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期刊人气:68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报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水利
国际刊号:1000-1123
国内刊号:11-1374/TV
邮发代号:82-690
创刊时间:195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12
影响因子:1.298
影响因子:0.360
影响因子:0.663
影响因子:0.2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