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应用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分为对照组(传统切除术)和观察组(乳腺旋切微创术),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瘢痕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24 hVAS评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采取乳腺旋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手术瘢痕以及术后乳房美观度,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更能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手术效果。
乳腺肿块作为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划分为 良性和恶性,其中良性占比更高,多为纤维腺瘤、乳腺 囊肿等良性病变[1]。其中乳腺纤维腺瘤虽然属于良性 病变,多见于乳腺小叶纤维组织以及上皮组织,但也 存在一定恶化风险,需要积极接受手术切除治疗,预 防肿块恶化风险。传统治疗手术为开放性手术,不仅 手术切口大,术后容易形成大范围瘢痕,影响乳房美 观度,还会增加并发症风险,给患者带来一定心理负 担[2]。乳腺旋切微创手术是在超声设备引导下进行 定位,提前掌握瘤体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通过微创 旋切术精准治疗,从而满足患者对于乳房美观度的要 求,也能起到一定预防并发症的作用[3]。本文于本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62 例展 开研究,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2 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 31 例,女;年龄 36~62 岁,平均(51.25±3.37)岁;病程 1~5 年,平均 (3.21±0.58)年;瘤体数量 2~6,平均(3.52±1.12)个。 观察组 31 例,女;年龄 38~63 岁,平均(51.30±3.52)岁; 病程 1~5 年,平均(3.18±0.64)年,瘤体数量 2~6 个, 平均(3.45±1.10)个。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瘤体数量在 2 个及以上。(2)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对该项研究表 示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免疫疾病或凝血障碍。(2)存在 心、脑血管疾病。(3)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超声 检查确定纤维瘤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并根据患者情 况制定手术方案。局部麻醉后,于纤维瘤附近作切口, 长度 2~4 cm 即可,顺着皮肤纹理进行切开操作,或者 顺着乳晕边缘弧形切开,将腺体、皮下组织进行分离, 仔细查看纤维瘤位置以及大小的情况。发现纤维瘤后 游离边缘组织,完成游离后切除纤维瘤,仔细查看是 否存在残余,确认后进行止血缝合处理,对切口进行 包扎或加压包扎。
观察组行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局麻处理后,使 用超声设备观察纤维瘤具体方位以及直径数量等信 息,并做好对应的标记,以具体位置为依据确定穿刺 点作切口,长度为 0.5 cm。在超声影像支持下控制好 进针方向和深度,注意规避大血管,将旋切针的卡槽置于纤维瘤的下方,负压吸住纤维瘤后进行旋切,旋 切过程中通过扇形旋转方式充分将纤维瘤切除后再 经验性左右旋切 2 次,吸净渗血,超声下观察有无残留 纤维瘤组织,若无,退出旋切针,压迫旋切区及穿刺区 5 min 后使用弹力绷带进行适度加压包扎。
1.4 观察指标
(1)分别统计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瘢痕长 度。(2)分别在术后 2、24 h 时间点上,采取视觉模拟评 分(VAS),指导患者完成调查,0~10 分,分数降低表明 疼痛感更弱。(3)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 CRP 水平。(4) 分别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乳房变形、血肿、感 染、瘀斑。(5)术后 1 个月分别从乳房形状、乳头感觉、 色素沉着、切口瘢痕进行评价,0~3 分项-1,分数高表 明美观度更好。(6)随访患者,了解患者对手术效果满 意度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6.0 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加以处理。对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s进行t检验,针对计数 资料(%)开展x 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瘢痕长度皆短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术后2、24 hVAS 评分、CRP 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P< 0.05)。详见表 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详见 表 3。
2.4 两组术后美容效果对比
观察组乳房美观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详见表 4。 2.5 两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00.00%)高于 对照组(80.65%)(P< 0.05),详见表 5。
表4 两组术后美容效果对比
表5 两组满意度对比
3、讨论
乳腺纤维瘤作为常见的一类良性肿瘤,大部分患 者在偶然间触及肿块就医后确诊。大部分患者为单发 性,以单侧发病为主,但也有患者双侧、多发性发病[4], 且肿块生长存在一定随机性,可能在乳房任何位置上 生长,但在乳腺小叶和上皮组织更为多见[5]。该病发 病主要受到女性雌性激素分泌影响,当女性长期处于 内分泌失调的状态,致使雌激素分泌出现异常时,便 极容易形成纤维瘤。该病归属于良性疾病,但存在一 定局部侵袭性,切除后仍然可能复发[6]。对此临床建 议积极采取手术方式切除,但常规手术方式切口大, 术后容易形成瘢痕,引起乳房变形,严重影响术后乳 房美观度。因此很多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或 对乳房美观度的担忧心理,对手术治疗存在排斥情绪。
乳腺旋切微创术作为新型手术逐渐应用于一线治疗,术中在超声设备的支持下能够获取清晰术野, 帮助医生掌握纤维瘤的具体位置,从而选择最合适的 位置作切口[7]。使用旋转刀头套针可以多次、反复切 割纤维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手术全程不需更换 旋切刀,不需退出套针,在手术操作上更为简便。在 超声设备支持下,手术医生能够根据纤维瘤位置精准 操作,最大程度上规避手术操作损伤周围组织[8]。切 除多个纤维瘤只需要一个小切口即可实现,在超声像支持下可帮助医生快速切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9]。 同时由于切口小,对乳腺组织破坏度低,也能在最大程 度上减少对乳房美观度的影响,术后不容易形成瘢痕[10]。 由于切口小,术后不需缝合,可通过弹力绷带进行术 后包扎,术 后 愈 合 速 度 更 快。 对 病 灶 反 复 切 割 也 能获取更为标准的病理样本,为后续病理活检奠 定基础。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患者作样本,行不同手术方式 进行治疗,并对比手术疗效。
3.1 减轻术后疼痛以及手术瘢痕
本文对比两种术式的相关指标,观察组切口长 度、住院时间、瘢痕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 0.05)。表 明旋切微创术方式能够显著缩小手术切口,术后形成 瘢痕更短,且患者术后愈合速度更快,更能快速出院。 同时观察组术后 2、24 hVAS 评分、CRP 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P< 0.05)。由于旋切微创术能够在超声影像下 操作,医生尽可能避免损伤乳腺组织,手术操作只会 产生微小的损伤,尽可能避免创伤性,进行精准切除, 同时极大缩短了手术切口,减轻了术后的疼痛感[11]。 CRP 是手术后最为敏感的炎症观察指标之一,由于旋 切微创术创伤性小,术后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也 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
3.2 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美观度
另外,观 察 组 术 后 并 发 症(9.68%)少 于 对 照组(41.94%)(P< 0.05)。观察组乳房美观性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P< 0.05)。由于旋切微创术手术切口小,时间 短,避免机体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减轻了手术操作 创伤性,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感染风险。术中及时通 过真空负压方式吸附腔内积血,能够快速充分地吸出 积血,预防术后血肿的发生[12]。另外由于手术不需要 缝合,手术切口小,术后乳房美观度更优,最大程度上 减轻手术瘢痕。
3.3 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100.00%) 高于对照组(80.65%)(P<0.05)。表明旋切微创术取得 的手术治疗效果更能令患者满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采取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多发性乳腺 纤维瘤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手术瘢痕以及 术后乳房美观度,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更 能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苓 . 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 [J]. 妇儿健康导刊 ,2023,2(11):84-86.
[2]莫鹏 , 杨开宇 , 梁戈阳 , 等 .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J]. 疑难 病杂志 ,2024,23(7):846-849,855.
[3]凌转安 , 黄伟强 .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 瘤的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J]. 浙江创伤外 科 ,2024,29(1):120-123.
[4]张春梅 , 马茹 . 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 瘤患者的效果比较 [J]. 临床医学工程 ,2024,31(2):185-186.
[5]孙晓桐 . 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手 术治疗的作用分析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6):121- 122,129.
[6]赵雄健 , 樊静 , 唐建洪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 良性乳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 [J]. 浙 江创伤外科 ,2023,28(7):1237-1240.
[7]张洁 . 经乳晕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 床效果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20(19):32-35.
[8]孙 希 希 , 刘 德 林 , 黄 斌 , 等 . 超 声 引 导 下 乳 腺 旋 切 术 在 紧邻皮肤乳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浙江临床医 学 ,2020,22(8):1186-1187,1190.
[9]彭 光 生 , 陈 怡 . 超 声 引 导 下 乳 腺 旋 切 术 与 开 放 性 手 术 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J]. 蚌埠医学院学 报 ,2021,46(1):80-82.
[10]王 春 锋 , 李 永 翔 , 郭 峰 . 真 空 辅 助 乳 腺 微 创 旋 切 术 治 疗 乳 腺 纤 维 腺 瘤 的 临 床 效 果 研 究 [J]. 中 国 美 容 医 学 ,2024,33(1):22-25.
[11]周荣生.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结 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中国医学创新,2024,21(7):115-118.
[12]黄雪辉 , 吴勇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小切口手术对乳 腺良性结节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 [J]. 中国医 学创新 ,2024,21(3):52-56.
文章来源:杨建山,陈垚,周雪华.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2024,52(S1):167-170.
分享: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CD)已成为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艾司氯胺酮为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减缓炎性反应、减轻神经毒性及调控神经递质释放,对缓解POCD有一定疗效[1]。研究显示,艾司氯胺酮能显著提升大脑中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维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2]。
2025-02-13锁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尽管该方法能够成功重建骨折区域的正常解剖形态,但也伴随着较大的手术创伤、漫长的术后康复期及较高的并发症风险[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2025-02-05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已使胃癌的治疗方法日趋丰富和完善,但手术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手术治疗期间,因为解剖关系的变化、麻醉、创伤等因素会导致患者部分神经支配受阻,水与电解质失衡及胃肠神经激素调节失衡,抑制胃肠蠕动功能。
2025-01-21研究表明,CH术后早期进行肢体、语言等锻 炼,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3]。感知觉适度刺激作为新型康复干预 方案,其通过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可对机体功能产生促醒 作用,从而改善肢体功能[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感知觉适 度刺激康复干预对CH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12-26乳腺肿块作为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可划分为 良性和恶性,其中良性占比更高,多为纤维腺瘤、乳腺 囊肿等良性病变[1]。其中乳腺纤维腺瘤虽然属于良性 病变,多见于乳腺小叶纤维组织以及上皮组织,但也 存在一定恶化风险,需要积极接受手术切除治疗,预 防肿块恶化风险。
2024-12-24四肢骨折在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其治疗方式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主要通过对骨折部位的复位,并采用内外固定的方式对断骨部位进行固定处理,加快断骨部位的愈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四肢骨折矫形术属于创伤性手术,患者容易出现术后慢性疼(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即在排除非器质性病变后,疼痛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其疼痛发生机制复杂,痛感多样。
2024-12-20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又称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率为10%~30%,以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延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胃肠功能紊乱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改善,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还可能导致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全身炎性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2024-12-18剖宫产属于常见的分娩方式,通过腹部切口将胎儿及胎盘取出,达到完全分娩的目的。剖宫产在产科临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产妇分娩的安全性,尤其是高危产妇。在临床中,剖宫产适用于高危妊娠、异常分娩、妊娠合并症产妇。通过实施剖宫产手术,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2024-12-14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包括盆腔器官下垂及压迫性的排尿困难,而主要的病理机制是支持盆底的肌肉结构因多种原因而产生了功能和形态问题。当盆底肛提肌的收缩力减弱时,其将对排便和排尿等生理过程产生不利效果,从而引起盆底功能失调。子宫全切术在女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被广泛采纳,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
2024-11-12近年来,随着现代微创胸腔镜技术不断推广,胸腔镜手术因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肺部手术中,并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1-2]。但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肺漏气,这也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胸腔镜术后肺漏气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带管时间,还会增加感染及脓胸发生率[3]。
2024-11-08人气:18304
人气:16260
人气:15196
人气:14807
人气:1388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人气:1517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7147
国内刊号:33-1253/R
邮发代号:32-12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