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党、武装党以及强化党最基本的力量和来源源自于党内政治文化,文化的涵养和质量力量是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想要更好的实现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就必须以党的教育为重点。因此,下文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让其不断融入到我党的血液中,在常态化以及具体化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与路径。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的政治生态的土壤。这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起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才能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党内政治文化概述
(一) 政治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可以看出,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它也能通过指导来改变习俗。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的研究认为,“政治科学中更多研究小组的良好或公共利益是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甚至最高的”。政治文化实际上是政治领域中可以被称为的一种特殊文化,严格的来说,它是一种以政治属性为开端的文化。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等精神文化都属于精神领域的灵魂,是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代表,是精神领域中的思想领导。
(二) 党内政治文化
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到了教育党员,就是要让党员在从思想领域、生活方面等在党内被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化和科学化。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整顿党的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文化建设的经典。在党成立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之后,提出第四种自信——文化自信,党内政治文化可以看作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先进的文化中,并且自始至终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的运用,通过其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作为源头,是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但与其它的社会主义文化内容相比较,更突出了党性要求的鲜明特征。
二、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灵魂。
(一)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就体现在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先进性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纯洁性代表了没有其它特殊的利益。党的政治文化明确地突出了党的性质和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加强和建设,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始终伴随着党的发展。我们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两个属性为党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营养,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出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一定方向,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理论核心。
(二)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党的建设中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从党内政治文化这一角度为党的建设和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这些问题,就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用批判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而党内政治文化正是结合了党性和文化的元素,起到熏陶、浸染的作用,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一致。
(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中华民族价值的重要力量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中,民族精神能够体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体现文化软实力时代的价值。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的政党,是我们民族精神发展的主导力量,更是民族精神培育的主力军。民族精神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和血脉,为党提供了最坚实的土壤,党内政治文化从民族精神中汲取丰富养料会使其内涵更有生命力。同时,党内政治文化也在不断发展着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还孕育了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弘扬民族精神。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在文化创新和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传播中国价值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层面,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生态和谐的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的价值追求;在社会层面,自党成立之日起,就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不懈奋斗的目标;在个人层面,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诚实友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接,我们党的政治文化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和使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支持。
三、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其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在新时期,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一) 加强党性教育
重视思想教育是党一贯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性教育。“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加强党性教育,就是要发挥我们党善于学习的优势,抓实理论武装的工作,为党性修养提供理论支撑。
(二) 抓好价值引领
目前,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必须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引领作用,依靠文化自信,增强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价值引领的目的就是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消除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和生活多元化的观念冲突,形成具有一般性的价值认同。
党中央提出的四个自信,同时也增强了政治和文化的自信心。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首先要增强政治文化的自信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党的共同参与。党的政治生态是明确而积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苏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
[2]秦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这样做[M]一E京:法律出版社,2019.
[3]江必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
[4]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杨洁.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9,(5):18-19.
分享: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精神。
2024-10-10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态势与路径走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内涵何解”、“动力源何”以及“何以推进”的问题。
2024-09-05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增质培优。如何与时俱进,结合过去、现在、将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准、讲透、讲活,真正让青年学生愿听、爱听,最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的主要任务。
2024-08-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024-08-08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思政,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网络思政的工作策略和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024-07-3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1]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整合新闻媒体资源、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近年来,新兴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2024-07-31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必然以整个思政学科尤其是思政研究的内涵式发展为基础。其中对青年网络新思潮的研究尤其重要。
2024-07-25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论述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七次提及情怀、情感,而在“3·18”讲话中,更是十余次提及“情”“真情”和“情怀”。可见,情感教育与德育、智育和美育密不可分,高度统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7-231936年10月,宁夏战役计划落空后,为打通苏联国际交通线,争取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援助来进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新疆挺进。深入河西走廊的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奋战近5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最终因粮绝弹尽、强弱悬殊而惨遭失败,血沃祁连,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2024-07-23制度化是一个持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体系,强调制度的动态性发展和持久效能。系统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意识形态的制度性规定一般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相反,往往是结构化、体系化的。”
2024-07-23人气:2622
人气:2198
人气:1617
人气:1552
人气:141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政治思想史
期刊人气:1344
主管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674-8662
国内刊号:12-1419/D
创刊时间:201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32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11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3.868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