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工作策略和路径研究

  2024-07-31    5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的工作策略和路径。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政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工作策略。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结合信息化手段、强化内容挖掘和实施个性化推送的路径,以促进更加高效、精准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进一步探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对大学生的培养路径和对高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 关键词:
  • 信息化
  • 大数据
  • 思政专业
  • 网络思政
  • 高校网络思政
  • 加入收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思政,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网络思政的工作策略和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背景分析


1.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指出要“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其核心特征是以庞大、多样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先进的计算分析手段,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社会发展中,大数据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推动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高校网络思政在大数据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网络思政作为高校传统思政工作的拓展及延伸,其特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大数据为网络思政提供了海量、多元的信息资源,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民意、关注学生需求。其次,大数据技术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精准地推送思政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网络思政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不仅仅是信息传递,更是引导舆论、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刻认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背景对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至关重要。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特点


1.网络思政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充分依靠信息化手段,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和政务网站等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传播途径,使其更广泛、更及时、更便捷地触达受众学生群体。社交平台、新媒体提供了即时互动、即时关注的传播方式,在线教育平台使得思政知识更灵活地传递给学生,而各类政务网站为政策传达提供了高效途径。这种广泛应用的信息化手段使得高校思政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信息更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都推动着高校网络思政在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

2.网络思政个性化需求的增加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在高校网络思政中,内容个性化意味着需要根据受众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思政内容。这种趋势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受众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受众学生群体的兴趣、喜好及关注点,采用更具针对性、更精准的传播策略。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思政工作者收集和分析学生群体的行为数据,为个性化、特色化思政内容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3.大数据带来的信息过载和真伪信息问题

大数据时代,信息过载、信息泛滥和真伪信息问题已成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不可回避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浩繁庞杂的信息涌入,必然导致学生在获取和筛选有用信息时面临困难和阻力,存在信息过载、信息泛滥的问题。同时,大数据环境下,虚假信息和谣言更容易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络思政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对网络思政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需要更加重视有效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真实性的验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传播的信息准确可信。这需要通过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和信息监测系统,同时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防范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强化思政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来实现,从而达到高校网络思政良性发展的目的。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工作策略


1.结合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是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通过结合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传统思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高校思政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点赞、评论、发帖等方式,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让高校思政工作更具参与感,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群体的需求和关注点,为思政内容的精细化提供基础。同时,通过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思政内容可以更迅速、广泛地传播,覆盖到更多的学生和社会群体,这有助于推动理念和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共鸣效应。在线平台的使用也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群体的兴趣和需求,进而调整和优化思政内容。通过网络在线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高校思政工作将能够更好地走近学生、深入学生,不断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互动性和传播力。

2.强化内容挖掘,确保高校思政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大数据时代,强化内容挖掘成为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广度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相关技术,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求和反馈、了解社会热点和舆论动向,以更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深度分析大数据,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受众学生的思想倾向、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浏览历史、点赞行为等,可以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更具体的信息反馈,有助于优化和调整思政教育内容。强化内容挖掘不仅有助于确保思政内容的深度,同时也能够拓展其广度。通过分析大数据,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够把握社会热点和舆论动向,使思政内容更贴近时事,更具前瞻性,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确立价值观念,使高校思政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善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深度分析大数据,不断优化和调整思政内容,确保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价值和未来,这一过程将使高校思政工作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实施个性化推送,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需求

大数据时代,实施个性化推送已成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核心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学习阶段等,为其定制合适的思政内容,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浏览历史、点赞行为等,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偏好。基于这些数据,个性化推送可以确保学生接收到最符合其兴趣领域的思政内容,提高了高校思政工作的精准度。这种精细化的推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让思政工作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需求是个性化推送的优点,由于不同学生群体具有差异化的兴趣和关注点,这样能够让高校思政内容更好地贴近学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政的目标。通过精细化的数据分析和定制化的推送,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使网络思政内容更加个性化、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更精准地推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的工作路径探索


1.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对大学生的培养路径

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通过思想教育、政治素养提升、思想引导、网络环境构建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措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的培养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慕课平台等,可以提供大量的政治信息和学习资源,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和国际事务,拓宽视野,培养他们对国家、社会、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情民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3)加强思想引导,进行正确舆论导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正向的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辨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通过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网络舆论,提高辨别舆论真伪的能力,防止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

(4)构建良好正向的网络环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应注重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自觉抵御不良信息、负面信息,防止沉迷网络和违法违规行为。

(5)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相结合,将网络思政工作有机融入以上各环节,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对思政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对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网络思政的要求,加强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成为至关重要的举措。高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作为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主要力量,需要具备一定的大数据技术知识和数字素养,以更灵活地应对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挑战,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从而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为推动思政工作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高校应通过培训、实践、激励等多种途径,提升思政专业教师的数据素养和网络思政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高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升数据素养。高校思政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包括数据意识、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等,要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工具进行信息分析和挖掘,提升网络思政科研、教学、管理、评价的数字化水平。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思政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和受教育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高校应组织相关专题培训,可涵盖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分析工具的使用,及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整合和分析等。通过培训帮助高校思政教师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逐步提升他们的数据素养。

(2)强化网络思政能力,扩大网络宣传与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思政专题培训,帮助思政教师进一步了解当前网络文化、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他们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同时,高校思政专业教师可通过参与网络宣传、发表网络学术文章等方式,使其在学科领域内拥有更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3)构建交叉学科、跨学科团队。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高校要鼓励思政专业教师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交叉学科、跨学科团队,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的教师合作,形成综合素养培养策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和共赢,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提升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4)推动在线教学与实践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授课、慕课讲授、学术讲座、网络研讨、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高校要大力鼓励思政专业教师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网络思政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例如,利用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从而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指导;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5)建立健全思政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思政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在网络思政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励优秀教师的发展,提高整个思政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

3.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与大数据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

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与大数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仅能够整合外部的力量和资源,更能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性与实践性。首先,校企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范围涵盖多个方面,如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和项目研发等。大数据企业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和经验积累,他们在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开发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与他们合作能够让高校思政工作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得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其次,这种合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了与前沿科技接轨的机会,在与大数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中,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了解掌握和学习大数据最新的前沿技术以及发展趋势,更好地把握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特点,从而引领高校思政工作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升级,更具创新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和资源,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使得思政内容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更精准地引领学生深入地思考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合作不仅提升了高校思政工作的科技含量,也更具社会影响力和实践效果。总之,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与大数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是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整合外部资源,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延伸,是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社会变革。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推动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创新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以便更好地开展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预见大数据和网络思政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构建完备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推进其不断发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将深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乔丹.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1).

[2]郑德俏,林雅雯.马拉松精神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J].新教育,2022(34):50-51.

[3]王铭,曹凯.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医药传统文化的融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0):188-190.

[4]王小娟.高校翻译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2022(45):43-45.

[5]刘正国.“双院育人”走出思政教育改革的新路径——以晋中信息学院为例[J].时代报告,2022(11):149-151.

[6]刘昌翠,徐偲.思政教育的有效与实效[J].四川教育,2022(23):46.

[7]张慧平,许丹.浅谈校园食品安全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J].食品界,2022(12):97-99.


基金资助: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第二批)阶段性研究成果《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学工系统精准思政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2WSYJ100738);


文章来源:成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工作策略和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4,(08):18-2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期刊人气:298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2-9907

国内刊号:11-1496/D

邮发代号:2-378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