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省遵化市沙石峪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条件下,孕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沙石峪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深入挖掘和弘扬沙石峪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河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宣部新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遵化市沙石峪陈列馆名列其中,是河北省唯一一家。深入挖掘归纳梳理沙石峪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谱写河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沙石峪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沙石峪村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镇,距离遵化市区东南20千米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沙石峪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条件下,凭着手刨肩挑,在石头缝里取土、青石板上造田,创造了当代愚公精神。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沙石峪精神。沙石峪人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强意志创造了人间奇迹,其形成的沙石峪精神核心内涵为:以坚定信仰、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以勤奋实干、无私奉献为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勤劳智慧的沙石峪人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铸就了新时代沙石峪精神,其核心内涵为:牢记宗旨、责任担当;清正廉洁、率先垂范;与时俱进、创新富民,谱写了一曲曲“当代愚公换新天”的华彩乐章。
二、沙石峪精神的时代价值及意义
(一)沙石峪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之梦,必须依靠人民努力奋斗来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无论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都需要弘扬中国精神;都需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这就是中国力量;都需要穿自己的鞋子,走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道路,这就是中国道路。
沙石峪村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村的干部对社员好!”群众从心坎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可是,却那么亲切那么深刻。党支部书记张贵顺说:“要把生产闹好,必须发动群众;要想发动群众,必须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爱护群众利益。”社员们说:“干部前头走着,咱在后头跟着。跟这样的干部走,咱白天不怕打雷,黑天不怕下雨,吓不着,跌不倒,心里踏实着哩!”沙石峪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发奋图强,在困难重重的路上勇敢前进,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层阶梯。他们说:“是谁给咱们指出的光明道?是谁给咱村培养的好领导?是党,是咱毛主席啊!”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问题、干事情都应体现人民意愿、符合人民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二)弘扬沙石峪精神有利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理念的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信仰,是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人要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有力量。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
沙石峪村支书张贵顺等在学习了耿长锁办互助组的经验后,连续三天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和群众大会,他详细介绍了互助合作的意义,并激动地讲道:“毛主席给咱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这就是组织起来,我们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由穷变富,奔向社会主义。”沙石峪人从成立互助组、建立合作社到人民公社,找到了跟党走的方法和途径。靠信仰、靠实干起家的干部群众跟党走的信念始终没有变,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始终没有变。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公民品格,有利于强基固本,提升我国文化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是今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武器;是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的法宝。
(三)弘扬沙石峪精神有利于精准扶贫思想的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
扶贫先扶志,否则永远扶不起来,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沙石峪自然条件恶劣,缺水少土,生活艰苦。在村支书张贵顺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愚公精神,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力量将事情办好;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农业史上的一面旗帜。
当前,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就应该弘扬沙石峪精神,扶贫先扶志,贫困户要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力争早日摆脱贫困;其他人要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帮扶贫困,小善积成大德,助人渡过难关。
(四)弘扬沙石峪精神有利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贯彻落实
“撸起袖子加油干”形象生动、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质是实干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撸起袖子”是告诉自己要发奋努力、勤奋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和从事的工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事业成功。“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品质更是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是一种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
“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这让我们联想到当年沙石峪人不靠神仙不靠天,靠他们的艰苦奋斗把北山石头撬开,垒起坝阶,整成梯田。在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村干部身先士卒,干部是庄稼人,更是带路人,一切是‘干’字当先。干部不是去下边指手划脚的,是到下边真抓实干的;干部在前头走,群众在后头跟,只有跟着这样的领导干部,群众的心里才会满意才会踏实。这种干劲、这种精神,使“青石板上创高产”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五)弘扬沙石峪精神有利于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最根本的精髓所在,是秉承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理念。“一带一路”是一个国家战略,只有主动融入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沙石峪曾经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小山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勤劳朴实的村民们硬生生在青石板上开辟良田,改变了贫苦生活。1966年4月29日、1967年2月9日,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陪同阿尔巴尼亚贵宾乘直升飞机飞抵沙石峪视察,看到此情此景,周总理称赞沙石峪人为当代“活愚公”。当时,阿尔巴尼亚贵宾感叹道:沙石峪是一所世界大学校,全世界都应该学习这里的现代愚公精神。几十年来,先后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约5000人、全国各地150多万人到这里参观。弘扬沙石峪精神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要主动融入、积极对接、借力发展。首先,要积极与外交部对接,把沙石峪打造成承接外事活动的重要基地。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沙石峪品牌,提升沙石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弘扬沙石峪精神。让沙石峪精神与“共商、共建、共赢”的丝路精神对接,为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贡献精神动力。
三、沙石峪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沙石峪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启示我们:几代沙石峪人发扬愚公精神,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改变山村面貌,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世界奇迹。弘扬沙石峪精神让我们铭记,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我们仍然需要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沙石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的内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得初心和使命的温度与深情,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力量。新时代我们将更加以坚定的自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强大的凝聚力,做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发展的改革者和践行者。同时,沙石峪人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沙石峪精神,启示我们要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内容,善于应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广吸博纳,注重创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财富。唯有实现民族精神传统与现实的统一,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更加迅速、稳健地走向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
参考文献:
[1]焦彦龙:传承和弘扬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N].唐山劳动日报,2015-04-17(1).
[2]沙石峪精神永放光彩[DB/OL].[2012-11-17].
[3]杨青.沙石峪当代愚公之乡[DB/OL].[2012-09-13].
[4]高路.从丰碑下拓展——来自“当代愚公”之乡沙石峪的报告[DB/OL].[1994-01-01].
[5]愚公精神永不忘[N].唐山劳动日报,2017-04-21.
[6]看愚公移山精神怎样代代相传——走进“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的美丽乡村沙石峪[DB/OL].[2019-06-06].
李梦诗,高民杰.沙石峪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05):45-47.
分享: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精神。
2024-10-10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态势与路径走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需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内涵何解”、“动力源何”以及“何以推进”的问题。
2024-09-05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增质培优。如何与时俱进,结合过去、现在、将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准、讲透、讲活,真正让青年学生愿听、爱听,最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的主要任务。
2024-08-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024-08-08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好地运用网络思政,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网络思政的工作策略和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024-07-3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1]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整合新闻媒体资源、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近年来,新兴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2024-07-31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必然以整个思政学科尤其是思政研究的内涵式发展为基础。其中对青年网络新思潮的研究尤其重要。
2024-07-25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论述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七次提及情怀、情感,而在“3·18”讲话中,更是十余次提及“情”“真情”和“情怀”。可见,情感教育与德育、智育和美育密不可分,高度统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07-231936年10月,宁夏战役计划落空后,为打通苏联国际交通线,争取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援助来进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一千八百余名将士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向甘西、新疆挺进。深入河西走廊的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奋战近5个月,歼敌两万余人,但最终因粮绝弹尽、强弱悬殊而惨遭失败,血沃祁连,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2024-07-23制度化是一个持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体系,强调制度的动态性发展和持久效能。系统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意识形态的制度性规定一般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相反,往往是结构化、体系化的。”
2024-07-2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期刊人气:134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2096-1723
国内刊号:10-1362/D
创刊时间:201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7
影响因子:0.05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