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鸡肝破裂的发病原因有四种说法:一是饲料霉菌毒素中毒,二是由弧菌性肝炎引起,三是由禽白血病引起,四是在垂直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的诱导下发生的混合感染。下面将四种说法逐个进行分析探讨。
一、病因分析
1.饲料霉菌毒素中毒
此种说法多数情况下是销售饲料脱霉剂的厂家所宣传的发病原因,这种说法不正确。首先发病鸡场不可能都使用同样的饲料,并且都是发霉的饲料。其次,本病具有明显的高度传染性,早在2009年个别白羽肉鸡场就已发生了鸡肝破裂,当时蛋鸡群并未发病,但后来逐步传染到蛋鸡,近两年蛋鸡和白羽肉鸡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2019年已蔓延到黄羽肉鸡;如果是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的,这些不同品种鸡群的发病时间应该相差不大。此外,霉菌毒素是鸡场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是近几年才出现。所以,鸡肝破裂不是发霉饲料引起的带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霉菌毒素只对本病起诱导作用。
图1病死鸡肝脏肿胀,有白色结节
图2病死鸡肝脏肿大、出血
2.弧菌性肝炎
鸡肝脏病料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有时能够在局部分离到弧菌,所以有人认为本病是弧菌性肝炎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最大区别是:病毒性疾病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很多鸡场相继发生;但弧菌性肝炎属细菌性疾病,它的传播带有条件性,很难在全国同时相继发生。而本病不符合细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如果本病是细菌性疾病,就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有效控制,但目前本病无药可治,并且用药后死亡更快(因为所有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用药后只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肝脏损伤更严重)。可见,本病不符合细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治疗特点,所以不是由弧菌性肝炎引起的。
3.禽白血病
目前也有人认为是禽白血病引起的鸡肝破裂,因为白羽肉鸡多发,并且肉鸡确实存在J亚型病毒感染,使用PCR检测100%呈阳性。但10年前白羽肉鸡没有发生白血病时,山东某鸡场已经发生鸡肝破裂,那时在实验室检测并没有分离到白血病病毒,说明本病与白血病没有太大关系。同时,已经净化白血病的蛋鸡群中也有本病发生,并且无论进口还是国内育种的蛋鸡群都有肝破裂情况,而没有净化白血病的黄羽肉鸡群却极少发生肝破裂。所以,白血病只能作为诱发因素,不能认为是引起鸡肝破裂的主要原因。
4.戊型肝炎
鸡肝脏病料运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检测到大量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在同一批鸡中有很高的同源性。比如山东某鸡场发生肝破裂,在实验室采用P27(一种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的1 000枚种蛋抗原全是阴性,没有分离到白血病病毒,检测戊型肝炎呈阳性;而另一鸡场发生肝破裂时,实验室对13只病鸡进行检测,只发现1只白血病呈阳性,其也均为戊型肝炎阳性。由此证明,鸡肝破裂与戊型肝炎有关。
二、发病特性
1.具有广泛流行性
鸡肝破裂最早在1980年发生于澳大利亚,当时称为大肝大脾病,给当地养鸡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随着病原扩散,1991年在加拿大、美国和西班牙等种源国家发现了戊型肝炎病情,并在发病鸡身上分离到戊型肝炎病毒,2009年在欧洲鸡群中也分离到戊型肝炎病毒。2009年我国从白羽肉鸡中分离到病毒,并且与欧洲的病毒高度同源,说明本病带有广泛流行性,存在于主要养禽国家。
2.具有条件致病性
实验室在大肝大脾鸡群、产蛋率下降鸡群和健康鸡群身上均分离到戊型肝炎病毒,为什么健康鸡群也能分离到戊型肝炎病毒?这是因为病毒为条件致病性病毒,比如外界条件突变造成的应激、霉菌毒素中毒、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等都会诱发感染本病。实验证明,用戊型肝炎病毒攻毒SPF鸡,很多鸡只会发生肝破裂症状,只是没有临床症状严重,说明戊型肝炎病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原。由此可见本病是以病毒为主,受其他条件综合影响而引起的肝脾肿大综合征。
3.通过粪便传播
如果将健康鸡群与感染鸡群混群饲养,健康鸡会在7~14天发生感染,18周时能够检测到病毒。通过实验证明,感染鸡群粪便中病毒含量最多,可见本病不仅水平传播力很强,而且粪变传播是鸡肝破裂的重要传播途径。此外,在病鸡肠道中做免疫组织检测,也可以检测到戊型肝炎病毒,说明本病可以通过粪便进行传播。若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有时可以取得一些效果。
4.母鸡比公鸡易感
分别对10只公鸡和10只母鸡检测粪便排毒情况,发现有3只公鸡和8只母鸡排毒,说明母鸡比公鸡更易感染。同时也证明本病与雌激素有关,并且越是高产的鸡群发病越严重。
5.易发生混合感染
鸡肝破裂通常在白羽肉鸡中发生较为严重,鸡群混合感染白血病后会造成戊型肝炎病毒的增殖,因此发生肝破裂的鸡群更容易检测到白血病,即发生混合感染的鸡群更容易发生肝破裂。早期就有戊型肝炎与霉菌混合感染使肝脏损伤非常严重的例子,致使肝脏脆质变化,放在手上像泥一样流下。此外,Ⅳ型腺病毒也是造成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J亚型白血病与戊型肝炎也可以混合感染。
三、应对措施
截至目前鸡肝破裂尚无疫苗和药物可以防控,但因为在鸡群肠道中可以检测到大量的戊型肝炎病毒,所以使用一些干扰素或微生态制剂会有些作用。
1.检测病毒
检测戊型肝炎病毒的方法:一是琼脂扩散,本法很难做到,目前没有标准的抗原。二是电镜荧光,现在极少的科研院所才有荧光显微镜,并且需要很好的抗体,所以也比较难做。三是ELSA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这种试剂盒法。四是RT-PCR法,是实验室常用方法,从肝脏、粪便和胆汁中分离病毒,一般胆汁中病毒含量最高,但病毒变异非常快,应不断调整引物,否则检测出的抗体不一定发病。
2.使用微生态制剂
某些鸡场已经运用微生态制剂作为辅助治疗,有的药物能够改变酸碱环境、破坏病毒复制,可以减少病毒感染。但不能盲目地使用保肝护肝药物,因为病鸡的肝脏负担已经很重,用药可能加快鸡只死亡。所以,使用微生态制剂最好在育雏早期使用,以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3.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科学调整免疫程序,尽量不使用活苗,减少免疫次数,拉开免疫间隔时间,避免多种免疫密集进行。同时,确保免疫操作正确,比如提前预温疫苗、工人配合协调、抓鸡动作轻缓等。
韩文格.浅析鸡肝破裂的发病原因与应对措施[J].科学种养,2020(05):50-51.
分享:
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 是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 巴氏杆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支原体等均表现较高的抗菌活性。 恩诺沙星通过抑制细菌 DNA 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干扰细菌 DNA 复制过程而发挥抗菌作用。
2025-02-12细菌性肠炎是一类常见的动物肠道疾病,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肠道炎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长,导致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并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严重时会导致动物大面积死亡,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1]。
2024-12-02禽类痛风是非常普遍的营养代谢病之一,因蛋白质代谢障碍而导致大量尿酸盐在人体关节、内脏器官等处沉积。禽痛风通常发生在鸡和水禽身上,在饲喂高蛋白饲料的雏鹅中尤其常见。禽痛风一般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两种类型,在临床上表现为腿部和翅膀关节肿胀、跛行和腹泻。
2024-12-02犬未知来源的低分化癌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并具有侵袭性,易发生转移和扩散。未知来源的低分化癌细胞相较于其他来源明确的恶性肿瘤细胞不再保留起源组织或器官的细胞特征。与临床来源明确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和鳞状细胞癌等)相比,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更高,患病动物的整体生存期更短。
2024-11-14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对养殖业最具威胁的霉菌毒素之一,存在于谷物、油籽、坚果和香料等多种农作物中。AFB1污染属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肠道是AFB1进入机体后首先接触的生物屏障。被AFB1污染的食物或饲粮进入机体后可使肠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调,进而导致肠道结构损伤。
2024-11-14鼻腔肿瘤在犬的肿瘤性疾病中占2.4%,约80%的鼻腔肿瘤是恶性的。同时,老年犬鼻分泌物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鼻腔恶性肿瘤。该病通常预后不良,如果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患犬可能因为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PNS)以及鼻腔肿瘤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鼻衄等死亡,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犬的生活质量,延长患犬的存活时间。
2024-11-13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具有促进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影响生殖和免疫等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肌肉和骨骼等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面[4]。GH基因在组织和细胞中发挥作用,首先与靶细胞表面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结合,由GHR基因介导将信号转入细胞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
2024-11-13由于ADV具有宿主范围广、感染效率高、易于培养和纯化、基因结构稳定等优点,通过修饰ADV衣壳蛋白构建的ADV载体已被用于基因治疗及疫苗开发[2-3]。重组ADV载体也被应用于对抗人类或动物病毒性疾病[4]。关于CAdV、PAdV及FAdV-4研究较多,主要倾向于Fiber、Penton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5],对其余ADV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024-11-13在多羔母羊妊娠后期,由于日粮结构改变及胎儿增重,母羊激素水平、代谢状态及免疫机能都会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增加酮症、炎症性疾病及产前瘫痪等风险[2]。代谢组学是一门探究疾病成因、反映生物标志物、描述疾病及监测和预测复杂疾病的学科,其中包括对机体整体水平上代谢物变化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3]。
2024-11-13作为一种典型的原核表达系统,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因生长速度快、连续发酵能力强和成本相对较低,被广泛作为外源蛋白表达的细胞宿主,而外源蛋白的表达形式主要分为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8]。陈忠广等[9]利用稀释复性法探讨了不同条件对重组犬IFN-γ(rCaIFN-γ)蛋
2024-11-13人气:2927
人气:2883
人气:2750
人气:2263
人气:216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禽业导刊
期刊人气:626
主管单位: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0619
国内刊号:32-1489/s
邮发代号:28-15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8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956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