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存在数据量大而分散、存储管理难度大、共享链接差等问题,为此要采用数据聚集、合理分层、数据共享等技术,构建城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系统,整合数据集聚、灾害预警、环境监测、顶层设计决策、快速响应等监管信息,由“以数管地”转变为“以图管地”,做到严守耕地红线,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构建城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系统是当前重大研究课题,通过各项业务数据全面共享,实现全方位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服务。
1、关键设计及相关技术
1.1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国土资源数据类型较多,生成有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如:DXF、DWG、GIS、遥感影像数据等,表现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应用,并呈现出不断更新的数据状态,体现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管理的时效性。
1.2构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目录服务
基于WebGIS构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服务体系,根据各项业务形成专题地图,实现国土资源空间数据信息的远程查询检索和分析。并做到了GIS、MIS、OA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化应用,存储于同一个数据库,实现图、文、表信息一体化的共享和链接。同时,为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拓展应用、关联性和维护,可以选择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多层体系架构,实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性业务处理,较好地提高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水平。
2、城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国土资源一张图整合遥感、土地利用、基本农田、土地变更调查、基础地理等多元信息,通过对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和各业务管理数据的一体化加工处理,形成土地资源数据库,及时获悉土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动态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2.1数据库建设
国土资源“一张图”设计为三层:基础层、专业层、管理层,基础层主要是指基础地理架构下的正射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更新频度偏低;专业层是通过对土地、矿产、基础地质、地质灾害、基础测绘的调查和规划而形成的空间数据图层;管理层是指土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管理过程形成的空间数据集合。
2.1.1数据整合
(1)基础地理数据整合。要进行shape格式矢量数据的质量检查、配图及服务发布,并对CAD格式矢量数据进行转换,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分辨率数据融合、配图及服务切片/发布。(2)城镇地籍数据整合。主要整合原城镇地籍数据、土地登记资料及二调的城镇土地调查数据。(3)土地登记数据整合。采用SQL脚和ETL工具进行数据初始入库,设计标准主体数据库,将地籍业务数据抽取至临时数据库,检查数据质量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提取至标准主体数据库。(4)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整合。进行多源异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GIS整合和存储,实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多级共享和利用,实现高效的数据索引和定位。(5)基本农田数据整合。以二调基本农田数据为最新调查数据,进行数据检查和修正。(6)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整合。主要解决数据图形中的拓扑错误及逻辑性错误,为土地利用开发服务。(7)建设用地审批数据整合。主要指建设用地审批系统数据和报批类勘界项目数据的整合。(8)地质矿产数据整合。整合分散、独立的地质矿产数据,并进行图形修正。(9)影像数据整合。构建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多数据源的影像数据库,实现图像数据的集中式、分布式存储管理。
2.2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模块设计
这主要是指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和动态监管,全面动态地掌握国土资源的监管状态。相关模块设计有以下部分:
2.2.1图形查询分析
通过选择、全幅、平移、放大、缩小、清除、量距、量算面积等地图基本操作方式,进行坐标文件的导入和导出,并进行具体国土资源业务的图层控制和选择性管理,采用多地图叠加浏览的方式,进行多地图的切换、对比和浏览。
2.2.2地图查询分析
通过所选图斑查看各业务信息,准确定位项目地块,获悉项目名称、用地位置、所在行政区及审批文号等信息。
2.2.3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查询统计
查询和统计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使用、转结。
2.2.4建设项目审批查询监管
查询项目关键条件,获悉项目具体信息,并汇总生成年度预审建设项目统计表、项目供应实施情况统计表等。
2.2.5土地供应查询监管
查询项目关键条件,获悉土地供应的具体信息,并汇总生成土地供应地块数量/总面积统计表、已实施土地总面积统计表等。
2.2.6批后实施查询监管
结合项目关键条件信息进行查询,获悉项目实施的具体进度信息,准确定位实施地块图形的位置,并汇总生成实施地块总面积数据表。
2.2.7耕地占补查询、统计
通过对项目关键条件信息的查询,获悉项目新增耕地量、已占补耕地量等信息,并汇总生成耕地占补统计表,如:年度耕地占补统计表、开发整理项目汇总统计表。
2.2.8闲置土地汇总统计
通过地图基本查询操作,获悉和查询辖区内闲置地块数、面积等信息。
2.2.9违法用地查询统计
查询一定时段内违法用地地块数、面积及用地性质。
3、小结
综上所述,城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系统的设计整合国土资源相关信息,进行国土资源的全方位监管和高效配置,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实时、全覆盖的动态监管。
参考文献:
[1]李宗华,彭明军,黄新.武汉市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6,000(001):3-7.
[2]温小文,杜俊娜.基于国土"一张图"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探讨[J].北京测绘,2014,000(005):102-105.
季静玲.城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系统的设计应用[J].农家参谋,2020(12):262.
分享: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碳排放量的增加。湘江流域是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水、土、生物资源丰富,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湘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强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23-12-01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部分,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农化现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19.18亿亩,越来越接近于我国严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且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023-11-0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拥有众多生产矿山或矿场[1]。矿产资源开采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和使用方式,既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又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持久而重大的负面影响[2]。尤其是在露天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高强度、大范围的采煤活动极易造成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威胁植被的生存,改变矿区的原始景观。
2023-10-27国土变更调查是指对国土资源和空间利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调查,以获取国土资源变化情况和空间利用变更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管理、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掌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存环境安全。
2023-10-24规划引领能力弱,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管控不足。以大湾区C行政区为例,据统计,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局部规划与控规经过了多轮的调整与修编,而控规“一张图”与初始规划在用地比例、片区整体发展规划上存在较大差异。原有控规调整或修编频繁,且流程长、周期久、专项多,规划编制弹性不足,导致其约束与管理效力降低。
2023-10-18中国城镇化驱动着城乡关系的转型与重塑。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城乡融合成为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功能统一与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然而,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配置失衡以及城乡空间用途管制差异等致使城乡土地市场割裂、城乡空间价值异化。
2023-09-08在多种自然及人文因素驱动下,中国的土地系统正发生深刻变化。建模预测土地系统变化,一方面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为土地变化机理及地表综合模拟研究提供研究支持。论文针对土地变化模型展开综述,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地变化模型的起源与发展,总结发展趋势,讨论土地变化模型的现存挑战并提出展望。
2023-06-29土地整治是陕北风沙草滩区提高耕地质量和实现新增耕地的主要措施,结合定边县贺圈镇五兴庄和马团庄村土地开发项目工程措施,采用耕地质量分析体系,将项目区划分为5个评定单元,针对土地整治后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自然质量等为6等、省级利用等指数为6等、省级经济等指数为4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为12等,量化该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状况,对后期陕西省内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提供参考,对后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1-09-16自然界中,湿地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同时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1,2]。湿地与气候、水文和土壤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每个要素一旦因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动,或因人为活动而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时,则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影响湿地的形态和生态效益,进而对地表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2021-09-16本文讨论了采用低压聚乙烯粉粉末压片法制备样品,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盐渍化土壤中高含量氯。由于用于建立标准曲线的土壤和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氯含量最高为40000μg•g-1,且氯含量高的标准物质较少,通过混合土壤标准物质及在标准物质中定量加入氯化钠,将工作曲线延长到115551μg•g-1,并用该曲线测定样品含量大于40000μg•g-1的结果与容量法测定结果吻合,相对偏差小于2%。
2021-09-16人气:7413
人气:6207
人气:5534
人气:4740
人气:45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自然资源学报
期刊人气:172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0-3037
国内刊号:11-1912/N
邮发代号: 82-32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