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采种、育苗、苗期管理以及营造用材林等方面总结了木荷采种育苗及用材林造林技术,以期为木荷采种育苗及用材林的造林提供借鉴。
木荷是山茶科常绿乔木,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和安徽等省。木荷材质优良、树冠多浓密、根系发达、枝叶含水率高,常与槠、枫香、栎类、马尾松和三角枫等混生。树龄可达100年以上,高可至30m,胸径>1m。木荷能耐干旱瘠薄,适应性非常强,在休宁县是优良的乡土速生树种,也是首选的防火林带树种之一。
1、采种
选择木荷树龄25年以上、健壮无病虫害的盛果期优良树作采种母树。休宁县木荷种子成熟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种子果实外表逐渐变为淡黄色时,是种子成熟的特征,实时组织人员进行采收。自然堆放果实7~9d,再曝晒3~4d,待种子脱落后进行筛选,置于阴凉通风处,种子含水量降至15%以下时装袋干藏。
2、育苗
2.1选地与做床
休宁县木荷育苗地应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地势相对较高、土壤深厚肥沃、构造良好的中性砂质酸性农田为佳。育苗地要在初冬进行深翻,经过1个月的熟冻,杀死土壤中的越冬害虫。播种前10d均匀施入菜籽饼肥1.5t/hm2、复合肥750kg/hm2,再对育苗地进行多次犁耙,使育苗地的土壤细碎,做高35cm、宽100cm的高苗床,苗床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一般苗床长度以8~10m为宜,床面要求中间略高于两边,之后再铺一层5cm厚的黄心土待播[1]。
2.2种子播前处理
木荷种子具有深度休眠性,播种以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否则种子不易出芽。具体做法:将种子从袋中取出,用流动的河水漂洗几次,去除漂浮和霉变的种子,再用40℃的温水浸种36h,捞出置于20℃的室内进行催芽,每天早晚各用温水淘洗1~2次,当种子有30%左右裂嘴吐白时即可播种。
2.3播种
3月5日在整理好的苗床上开沟深5cm,播种沟间距20cm,将吐白的种子均匀播于沟中,种子与种子间隔3cm,覆土0.5~1.0cm,喷浇1遍透水,再覆盖一层5cm厚的干净稻草保温保湿。种子经20d左右发芽出土。当种子约30%以上出土时,于晴天傍晚或阴天揭去覆盖稻草,2d后喷1遍多菌灵溶液抗病防病。播种量90kg/hm2左右[2]。
3、苗期管理
3.1苗木早期管理
木荷早期管理在休宁县一般是指苗木出土以后至4月中旬以前这段时间。此时木荷苗高只有3.5~4.0cm,因幼苗较小根系不深,只要保持苗床的土壤湿润即可,不需要施肥和除草。同时,要经常巡视圃地,防止小动物危害。
3.2苗木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时间一般是4月下旬至8月下旬,这一时段的管理非常重要,关系到苗木是否可以长成合格苗。因苗木是生长旺盛期,所以对水肥的需求量大。应每隔15d均匀施1次稀薄沼液肥,施肥量可以根据苗木大小增加或减少;苗床始终保持湿润,苗床上的杂草要及时清理;天气连续干旱时,可以对圃地进行漫灌以增加苗木的抗旱性;连续阴雨时要清理沟渠并将水及时排出;8月底停止施沼液肥。
3.3苗木后期管理
苗木后期管理时间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这段时间要为苗木越冬做好准备。及时锄去苗床沟中的杂草,在9月中旬和10月上旬各浇1遍磷钾肥,同时要减少浇水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木荷增加抗病性和促进苗梢木质化。当年11月下旬测得木荷地上部分平均直径为0.6cm,平均苗高为55cm,据目测合格苗木达到99.8%[3]。
4、营造用材林
木荷用材林的营造分为混交林和纯林带2种造林方式。因为木荷是常绿树种,混交其他林木一般为落叶树种较好,这样可以提高地力,也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促进林木生长;木荷纯林带一般可以起到阻止森林火灾快速漫延的目的。
木荷生长速度较快,在选择混交树种时应选择枫香、檫木和喜树等生长较快的乡土落叶树种。造林地要求5.5<pH<7.0,土壤深厚肥沃,海拔以不超过800m为宜。
4.1整地挖穴
造林前于10月砍去杂灌,铺于地面。混交造林挖穴为3000~4500个/hm2,挖穴规格要求40cm×40cm×35cm,混交比例5∶5;纯林带要求挖穴4200~4500个/hm2,挖穴规格相同[4]。
4.2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可以在初冬或早春芽未萌动前进行。休宁县栽植苗木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因为此时土壤已经解冻,苗木又尚未萌发,最宜栽植苗木。苗木栽植采用裸根苗栽植,首先要将苗木分级堆放,根部裂伤的地方要用修枝利剪剪去,同时去除主根顶端,促进苗木侧根生长发育,但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栽苗前要将苗木根部打上泥浆,利于苗木成活。
苗木栽植时,最好选择雨后进行。首先要在每个穴中施入底肥50g,再回填部分表土,用锄头搅拌,使底肥和土壤均匀混合防止烧根,最后将苗木放入穴内,土壤要分层踩踏,做到苗正、根疏、苗木根部土壤踩踏结实。
4.3抚育管理
造林后管理是关键。每年抚育2次,连续抚育3年即可。第1次在5月下旬,将造林地内的杂灌砍去,再用锄头将苗木周围的土壤适当松土10cm和培土;第2次抚育时间在7月下旬,也要将造林地内的过高杂灌砍去,再用锄头将苗木周围的土壤进行适当松土20cm和扩穴。
木荷混交林生长一般3年即可郁闭成林。由于采用混交模式,改变了林分组成,提高了林木抗病能力,不利于病虫害的迅速蔓延;同时,也改善了林分的生态环境条件,树种之间又起着相互制约隔离的作用,大大减轻了病虫危害。
参考文献:
[1]谢则谷.木荷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4(4):14.
[2]连进能.6种杉阔混交林造林效果的调查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4):77-80.
[3]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4]蒋妙定,周子贵,孙敏华,等.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3(2):10-18.
许莉丽.木荷采种育苗及用材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120+125.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人气:7399
人气:5007
人气:4042
人气:3812
人气:37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期刊人气:771
主管单位:浙江省林业局
主办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学会,浙江省林业科技情报中心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1-3776
国内刊号:33-1112/S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