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原始地理条件恶劣及遭到人为破坏的自然环境,荒山造林、恢复绿地等成为我国生态环保着力实施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侧柏作为造林树种在天水地区荒山造林工程中的栽培应用,以期为天水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自然条件
天水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位于秦岭西端,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为半干旱地区。海拔1000~2100m,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年均降水量492mm,无霜期185d。天水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偏少,且降雨相对集中,春季尤其干旱。天水地貌区域差别显著,东、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为河谷平原,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多为丘陵,昼夜温差较大,各区域气候特征差异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甘肃省积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对土壤沙化区域、砂矿区、荒废受损山体及其他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在造林的过程中,发现侧柏这一树种适应性强,苗木成活率高,成林周期短,是短期内改善生态环境、达到造林效果的优选树种。
2、侧柏栽培技术
2.1采种
选择成熟健康母树(一般20~50年生)采种,当侧柏球果外部果鳞由青色转为黄绿色,可用木棍将其击落后集中收集。
2.2种子处理
采回的球果不要立即装袋,先平铺完全曝晒,至果鳞裂开即可剥出种子,剔除秕粒,精选后贮藏。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处理,可使用0.3%~0.5%硫酸铜或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h,进行消毒杀菌,然后捞出洗净,用40℃温水浸泡24h,5~6d后85%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使用沙藏法催芽,播种前15d左右用温水浸泡种子,24h后将种、湿沙按体积比1∶2均匀混合,每天翻动2~3次,待有1/3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2.3播种
天水地区播种时间以4月中上旬为宜,天气适宜可适当早播。荒山干旱区域可建低床,开沟条播,床面宽0.8~1m,每床条播3~4行,穴距10cm,播后轻镇压,覆土,厚度1~2cm,利于保墒和出苗。
2.4苗期管理
2.4.1水肥管理
播种后10d左右发芽,20d左右成苗。为防治苗期立枯病,可待齐苗后,喷洒1%波尔多液。初苗期控制水分,到6月中旬前后速生期时,如土地干旱或降水偏少,需及时浇水,雨后注意排涝,防止淹根。同时结合浇水进行施肥,优选农家肥或有机肥,也可施入硫酸铵5kg/667m2,隔15d再追施1次。促进苗木根系生长以及发叶。
2.4.2除草
苗期注意及时除草。若杂草不多不大,可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不要伤害幼苗根系。若杂草茂盛,可采取35%除草醚(乳油)2mL/m2稀释液喷洒除草。
2.4.3越冬防寒
侧柏幼苗当年越冬要采取防寒措施。与土地封冻前灌一次防冻水,遇寒冬可加盖稻草或覆土。翌年开春土壤化冻后可陆续揭除,并及时浇返青水。
2.5移栽
为培养侧柏大苗,移栽2~3次为宜[1]。1年生侧柏苗,移栽株行距为10cm×20cm;2年生侧柏苗,移栽株行距为20cm×40cm;3年生大苗,移栽株行距为30cm×40cm。注意移栽深度,起苗时带土,保持根系完整,栽后轻提苗,以利根系伸展。多次移栽有利于培养侧柏苗形成较好冠形,造林成活率高。
2.6移栽后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松土,其他管理如除草、修剪等同普通树种常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移栽苗木越冬时也要注意防寒,可采取在主干涂白的方式,兼可起到防虫的作用。
2.7病虫害防治
2.7.1侧柏叶枯病
叶枯病多发于春季,病菌侵染嫩叶,主要危害侧柏幼苗。受害后,侧柏枝、叶形成病斑,叶片失绿枯黄并萎蔫脱落,枝干变褐,干枯至死。危害严重者可引起全株及大面积苗木死亡。防治:栽植密度不宜过大,避免潮湿不通风,减少侵染源传播率;及时修剪和间伐;采用杀菌剂如40%灭病威或40%多菌灵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2.7.2侧柏叶凋病
主要危害侧柏叶部。春末开始侵染,病叶初期出现黄色斑块,逐渐扩大蔓延至整枝,后期病叶变黑,病菌释放孢子再次侵染。潮湿、密林发病严重。可造成侧柏树叶萎凋,树势衰弱,整林呈火烧状。防治:适当修剪,疏除密枝,注意透光、通风,密度适度,防潮防湿;越冬前清理病枝叶,集中烧埋,消灭越冬虫菌;侧柏生长旺季,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分2次进行防治,间隔15d。
3、造林技术
3.1起苗及运苗
造林起苗前浇1次透水。起苗时带土坨,确保根系完整无损。如需长途运输,有条件的可用黑袋包裹土坨,或覆盖遮阳网,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确保苗木成活率。
3.2林地整理
平地造林,可设置南北行栽植;山地造林,则沿等高线设种植行。造林前半年左右,如林地条件较差,适当整地,或“客土上山”,确保林地墒情。机械凿岩挖鱼鳞坑。如有坡度,需适当垒坑。
3.3造林时间
科学选择造林时间,有利于造林成活率。天水地区一般选择春季进行造林,此时气温不高,降水不多,便于栽植,但要避免受到大风和春旱的影响。
3.4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因林地位置不同而异。山体上部,栽植密度以4000~5000株/hm2为宜;中部栽植密度以2500~3500株/hm2为宜;下部以1500~2500株/hm2为宜。另外,栽植在山体顶部的树苗高度不宜超过50cm,防止山顶风大树干折断。
3.5造林后管理
因幼林易受损伤,造林后实行封禁管理。林区设专人看护,可建围栏,防止外部人畜进入干扰。注意防火。以“三分造,七分管”为原则,巩固造林成果。
4总结
侧柏是天水地区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其适应性强,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生长稳定,造林成活率高。科学采用侧柏造林技术,能够促进绿色生态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焕.侧柏栽植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J],园艺种业,2020(20):77.
文章来源:李敦平.侧柏栽培造林技术在天水地区荒山造林工程中的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77-78.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森林工程
期刊人气:153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8023
国内刊号:23-1388/S
邮发代号:14-170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