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以及现代造林方法的实施,给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林业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重视林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很高的战略意义[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合理开发林业资源,使造林达到平衡的状态,同时也需要对林业资源加以保护。在创新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时,应当以保护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为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首要目的。
一、林业育苗技术
林业育苗技术决定着树苗的培育质量,而树苗质量又在整个造林工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育苗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选种、催芽等,具体如图1所示。
(一) 容器育苗技术
在传统的育苗技术里,主要采用容器育苗法,容器育苗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树苗的根部,从而达到提高树苗成活率的目的[2]。这种育苗方法在过去一直被广泛使用,说明其技术比较成熟且效果较好。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育苗工作者也发现了问题,即树苗的根部虽然能够获得很好保护,根部的病虫害却难以通过这种方法防治,并且在病虫害出现之后,容器的使用还给病虫害的治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从林业的发展来看,容器育苗法有着被逐渐淘汰的趋势,在传统的育苗技术上加以创新才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3,4]。
(二) 育苗技术要点
1. 选种
选种工作是育苗的第一步,良好的选种方法能够提高育苗效果,通常可以使用粒选、水选和风选等方法来筛选良好的种子。这三种方法都是为了选出饱满的树种,通过水、风或人工择取等方式将一些不满足条件的坏种去除掉,只留下满足条件的树种,同时也可以去除掉树种当中的一些坏死颗粒和杂物,提高种子的出芽率。
2. 催芽技术
种子中的催芽催生技术操作是有效实现提升作物种子发芽存活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催芽技术主要是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水浸泡法是最常用的催芽方法,使用温水或者热水对种子加以浸泡,促使种子快速发芽,此操作每天进行一次,并且辅以反转动作,让种子更加均匀地出芽[5]。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需要冲破坚厚的种子外表皮,热水的浸泡能够让外表皮更加膨胀软化,有利于胚芽冲破外表皮。在浸泡时,热水与种子的比例应保持在2∶1,浸泡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去蜡去油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催芽方法,这种方法是将种子放入草木灰含量约为70℃的溶液中进行浸泡[6],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将种子表面上的油脂和蜡质人工去除并用清水洗净,进行下一步的催芽工作。
3. 种子播种技术
散播、点播和条播方法各有各的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选择。其中散播更适合颗粒较小的种子,或者是需要移植的种子。点播则恰好相反,它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种子,之所以采用点播是因为植株的间距有相关要求,如对大种子采用散播的方法,出芽之后密度会过高,不利于后续的育苗工作[7]。条播能够保证种子的整齐度,一些中小型的种子都可以使用条播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保证整齐度的同时又可以比点播拥有更少的工作量,还能保障种子的出芽率。
4. 幼苗抚育技术
幼苗抚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树木在幼苗阶段对光照、营养、水分的要求更高,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提高其成活率的关键[8]。在抚育时,需要定期给幼苗浇水和除草,浇水时通常是在头水浇过之后,间隔2~3天浇二水,然后再间隔4~5天浇第三次水,在三次浇水完毕之后视土壤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浇水以及浇水量大小。幼苗的施肥应本着弱苗多施、壮苗少施的原则,除了基肥之外还需进行追肥,通过合理的肥料搭配来保证幼苗汲取营养。另外,还要做好幼苗枝叶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特别是一些较难治理的病虫害应采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防治办法,让幼苗以良好的状态生长。
5. 土壤消毒
幼苗在生长时对土壤质量的要求更高,土壤消毒工作主要是使用药剂对土壤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9]。消毒的方法是大多是将药物混合于表土层,个别消毒方法如福尔巴林消毒则是采用土壤表层喷洒的方式,进行土壤消毒时应注意不能对苗木造成破坏,消毒步骤也应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
育苗可用的土壤消毒剂种类较多,使用时应根据苗圃的土壤现状选择合适的产品。
(1) 五氯硝基苯消毒
五氯硝基苯主要用以防治由土壤传播的炭疽病、立枯病等植物疾病,每平方土地的用量及方法为:使用75%五氯硝基苯4g、代森锌5g,充分混合后与12kg细土拌匀,在播种处均匀撒上之后进行播种,播种完毕之后再覆盖一层。
(2) 福尔马林消毒
福尔马林消毒主要用以防治立枯病、角斑病等,每平方米的用量及使用方法为:10kg水中加入50ml福尔马林液体,通过喷洒的方式对地表进行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对喷洒过的地方加以覆盖,覆盖10天左右消除覆盖物,待气体充分挥发之后即可进行播种。
(3) 多菌灵消毒
多菌灵可用于防治叶枯病、灰斑病、根腐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每平方米的用量及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g,将其拌入到土壤中即可,使用方法比较简单。
(4) 硫酸亚铁消毒
硫酸亚铁可防治叶花木的苗枯病,桃树及梅树的缩叶病,并且可以兼治花木类因缺铁而引起的黄化病。每平方米的用量及方法为:用0.5kg浓度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对土壤加以处理。
(5) 代森铵消毒
代森铵的杀菌能力十分突出,能够用以防治花卉的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并且代森铵处理土壤之后还能够被植物所吸收,发挥一定肥效。每平方米的用量及方法为:取3kg浓度为50%的水溶代森铵350倍液浇灌土壤[10]。
二、林业造林方法
由于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在进行林业造林时,应结合区域的土壤特点科学选用造林方法并加以科学管理,以提高造林质量。
(一) 栽苗造林法
栽苗造林法的技术要点在于选择良好的苗木,这是确保造林质量的关键。苗木的根系对其生长至关重要,保证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栽苗造林法的关键技术。首先应加强对根系的保护措施,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以满足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其次要依据当地的环境特点,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会迅速流失,给苗木一个长期健康生长的环境。栽苗造林法能够实现对种子的最大化利用,让幼苗的生长更加均衡,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工来保护外部生长环境,提高幼苗的成活率[11]。
(二) 分殖造林法
在一些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森林地区,分殖造林法能够起到对废弃森林原材料再利用的作用。使用分殖造林法时,应先利用树木干枯的根系、树干、树叶等,进行加工和处理,为植树造林提供条件,在地面整理干净之后实施栽种。分殖造林法的使用能够进一步的降低造林成本,并且可以对一些废弃森林加以改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这种方法利用了森林中的一些干枯的枝木,在幼苗栽种之后其生长会更加旺盛并且不容易出现病虫害[12]。另外,在这种环境中的幼苗不用进行过多的人工养护,可以任由其自由生长。虽然分殖造林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适用情况较少,栽种地区的条件要求较高,一些土质较为稀疏的土壤就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不良的土壤环境不仅严重影响出苗率,也会增加大量的人工成本,极大地影响造林效率和造林质量。
所以,分殖造林法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木,像杨树、松树和柳树等品种都适合用这种造林方法。
(三) 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法的季节性特点明显,对于外界温度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来说,在春秋两季进行播种会获得更好的出苗效果,特别是在春节前后几天,气温开始回升,土壤呈现出刚要解冻的状态,此时进行插条造林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存活率[13]。秋季时,土壤在将要成冻的几天时间内,是插条的最佳时期,插条造林法的技术要点是:首先是树苗的选择,以1至2年树龄的苗木为最佳,枝干粗细约为1.5~2cm左右,去掉可能影响后续生长的多余枝条之后,保持插穗的长度在30~40cm之间[2];确定好植株之间的距离,将准备好的苗木插入土壤之中,土壤事先应进行处理,保证土壤的质量能够满足插条造林法的要求,在插苗完成之后用脚将周围土壤踩实以固定苗木;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壤的湿度进行检查,如果土壤的湿润度不足,则还要在土壤的表面覆盖上一层细土,也可以使用垄作法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垄作法与花生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类似,成垄之后加以灌溉,然后再用塑料膜覆盖,这样土壤中的水分将会长时间保持,让苗木的成活率更高。如图2所示:
三、育苗技术和造林过程中的防病措施
林业育苗和林业造林过程中,树木生长的最大威胁是病害,但是造林工程面积巨大,通过喷洒药物的方法来防治病害对于很多地区都不适用,使用直升机进行药物覆盖还会影响森林中其他生物的生长,所以提高林木抗病能力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一) 育苗过程中的防病措施
选择苗圃地时应避开土壤黏性大且低湿的地段,如果当地的土壤条件有限,应对土壤进行改造处理,尽量让土壤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另外,在一些沙地或者土壤颜色较黑的地区,还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夏天气温过高烧伤树苗,同时注意新栽植的树苗与其他同类树木之间的距离,防止病害的传染。
(二) 造林技术中的防病措施
近年来,很多地区树木的生长状况很差,主要原因就是造林过程中没有重视防病工作,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使得树木黄化现象严重,这是由于一些地区的土壤环境及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强行的扩大栽种面积使得树木的抵抗力差,生命力较弱,遇到侵染性病害时便会产生黄化的现象,主要以杉木和马尾松出现的病害最多。
在造林的过程中使用混交林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防病害方法,此方法是通过混交树种的方法来隔离一些易于传染的病害,由于很多不同品种之间的树木不存在病害传染的风险,所以采用混交的方法可以让同品种树木之间减少相互传染的情况。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不适用的情况,比如锈病严重的地区就不宜使用此方法,这样会让病害的传染更加快速。
四、结语
林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林业育苗效率和质量是造林工程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林业育苗中种子处理技术、播种方法和抚育技术,另外还详细介绍了三种造林方法,即栽植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和插条造林法,这些技术方法是科学的理论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技术方法,是我国林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文章详细介绍了育苗阶段、造林阶段的病害防治方法。造林技术的发展应以实践和创新为基本出发点,需要各地区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特点,选择最科学的技术方法,减少造林过程中的成本花费,提升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玲.提高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24):81-82.
[2]傅英男现代林业育苗理念与育苗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3):79+106.
[3]唐延莲.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提高对策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2):110-111.
[4]段洁.关于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综合措施的思考[J].种子科技,2021,39(08):110-111.
[5]李志强.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探析[J].河北农机,2021(04):61-62.
[6]周振朋.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种子科技,2021,39(06):99-100.
[7]邱玉业.基于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农家参谋,2021(05):183-184.
[8]刘晓颖,李玉英.林业育苗技术关键点及造林技术探析[J].农家参谋,2021(03):149-150.
[9]王敏.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J].种子科技,2021,39(02):93-94.
[10]邹建民.苗圃土壤消毒方法[J].中国林业,2010(04):55.
[11]马蓉.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01):77-78.
[12]关勇勇.基于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农家参谋,2021(01):153-154.
[13]要静.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探究[J].新农业,2021(01):20-21.
文章来源:张利江.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探析[J].科技风,2022,(12):73-75.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森林与人类
期刊人气:805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9990
国内刊号:11-1224/S
邮发代号:2-484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0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