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随着全球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缺乏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水资源缺乏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在造林方面,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因此,抗旱节水造林是当下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支撑。节水技术为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进行苗木培育提供可靠保障。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做好整地工作,注重造林时机,选择适宜的种植树种,并结合树木的生长情况,采用针对性的节水造林技术与低密度造林方法,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区域内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在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节水造林灌溉现状
(1)近些年,由于气候逐渐变暖,部分地区(辽宁西部及北部)干旱少雨,给林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用于造林及林业日常护理所需用水量明显减少;
(2)随着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及各种生态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以至于灌溉的水资源也用于工业等其它领域,由此造成农林业生产用水紧张,致使林业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甚至个别地区自然环境恶化,加快了沙漠化的进程;
(3)由于地下水、雨季蓄水以及海水淡化等新水资源开发难度大、耗资高,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开发利用。面对这种情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生态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
微灌及滴灌是现阶段用于造林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节水技术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各方面特性,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以保证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时刻保持最适宜的湿度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地表上覆盖不同的秸草或者地膜等其它辅助设施,以保护植物土层的水分蒸发。
2.1微灌技术
(1)微灌的功能是把植物在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均匀精确的灌溉在植物根部附近的表土上,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该技术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压力管道用较小的水流量进行浇灌,主要分为输水方式、灌水方式、灌溉制度、田间辅助4部分,通过这4个方面的协调运作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2)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如在灌渠渠道上施行衬砌避免渠水渗漏,为避免水分的流失,更大程度让农作物直接利用水分。
2.2滴灌技术
(1)滴灌技术是利用装置直接将水滴浇灌到农作物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是微灌技术的一种改进。
(2)经使用滴灌造林节水效果分析,用水量在3000m3/hm2左右,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且滴灌方式公顷耗电只需120kw/h,传统地表漫灌在相同面积下需耗电将近450kw/h,可见滴灌比传统的漫灌方式省电省水明显。
(3)滴灌因所用的灌溉设备都设于地下,设备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同时因为漫灌面积大,林地、渠道等杂草多,草籽病虫也就多,更容易导致林地农田发生病虫害,而滴灌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几率,使树木生长受益。
3、节水造林面临的问题
3.1专业设计及整体规划不完善
目前,造林技术与节水措施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主要是缺乏统一完善的规划和布局。尚需根据当地土质营养、水文地质、自然气候、社会条件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整体设计。此外,配套设备不完善,缺少专业设计和整体规划方案,因此,不能有效发挥节水效果。
3.2造林过程和节水技术脱节
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缺少造林实际经验。在造林设计时缺少林木生长量曲线、耗水强度指数等,水分供应与树种的生长特性未能完全结合。导致造林抚育与节水技术脱节,此外,还缺乏完整有效的节水造林相关的管理制度,机制不完善。
4、推进节水造林相关策略
4.1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水资源在营造林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对苗木的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新造林地,成活率会受到严重影响。要大力推广、微灌技术,并纳入整体规划,同时提供相应的人员参加技术培训等。微灌、微滴技术节水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节水的同时促进林木达到最大程度的生长量,并且在灌溉过程中可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土壤水分保持良好状态。
4.2规范工程造林设计
将节水技术内容纳入造林工程的设计当中,使地下管道工程发挥其综合优势,采取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形式,并严格管道使用的技术标准;在干旱地区,要将造林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高产、节水、高效且优质的目标,使生态脆弱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5、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
5.1树种、苗木选择
(1)选择节水生态树种
节水生态树种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贫瘠的土地生长,并且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如杨树、柳树、榆树、国槐等,同时还有节水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同样值得选择,如核桃、山楂等。
(2)选择健康树苗
健康的树苗是造林的关键要素,直接体现苗木的生长质量和速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选择树干直、发育好、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要注重根系情况,根系良好才可提高成活率,栽植过程中需要主干根长度适中,多带侧根和须根的苗木[2];为防止窝根影响生长,对于太长的侧根要截短,伤根、断根、病根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影响成活率,为了保持根部水分,尽量在1d内完成起苗、运输、栽植环节。
5.2合理配置树种
科学配置树种是造林的重要环节,应采用2种以上的树种来进行混交造林。主次树种的比例应该大于6∶4。比例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混交林的优点是根据不同树种的优缺点与各种树木搭配在一起的,如光照喜好、根部深浅特性、生长速度、发芽及落叶时间等,同时混合林可以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其特殊性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达到充分发挥林业效益的良好效果。
5.3合理选择栽植季节
适宜秋季栽植的时间在每年10月底-11月底之前,这是因为落叶树种一般在秋后或者春季萌芽之前进行落叶;适宜春季栽植的时间在每年2月中旬-3月底之前,此时树苗代谢活动比较缓慢,可以使受伤的根系等快速恢复,且此时体内营养存储丰富,水分流失较少,此时栽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5.4整地栽植
要结合当地地块情况整地造林,在造林时如果是沙土地,应将整地和造林同时进行。
(1)穴状规格以60cm或80cm见方为佳,品字排列。控制好造林密度,一般行距为3m×6m,且每公顷栽植840株。
(2)施肥量由所选树木的规格、当地土壤肥力等因素而定。所用肥料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3)穴栽时埋苗根1/2时将苗往上轻提一下,以避免窝根,然后将土踏实,注意埋苗土要选用湿润的土壤,然后再埋土直至穴满,再踩紧实,浇足水。
(4)为了防止地表土风化并能更好锁住水分,栽植后用杂草或者地膜覆盖。
6、结语
综合上述,节水造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我国目前在节水造林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相关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实践,节水造林技术及低密度造林将会进一步体现其节水效能。要不断完善节水造林机制,将科学的灌溉方式与科学的栽植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林业生态修复,实现林业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栓海,吝辉,高治中,等.节水造林技术研究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5):138-139.
[2]柴恩芳.低密度节水造林浅谈[J].科技园地,2015(6):32-33.
[3]张宏武,杨国昌,温苏雅勒图,等.巴彦淖尔市节水造林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1):29-31.
文章来源:张亚宏.节水造林技术与低密度造林方法探析[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04):25-27.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人气:4561
人气:4222
人气:3486
人气:3338
人气:329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节水灌溉
期刊人气:154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4929
国内刊号:42-1420/TV
邮发代号:38-17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4.36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