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析大冶市栽培黑木耳使用稻田袋料试验

  2020-02-18    28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大冶市为了更好地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农闲田地以及农林废料,让没有工作的老百姓们再创收入,探索农业转型的新方式,通过对稻·菇轮作模式的引进,对黑木耳进行稻田袋料栽培试验。结果显示,黑木耳‘‘91F’抗性好且产量高,产干黑木耳可达800蝇/667m2左右,产值达4.6万元/667m2,纯利润达到1.6万元/667m2,取得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

  • 关键词:
  • 农业转型
  • 大冶市
  • 稻田栽培
  • 黑木耳
  • 加入收藏

为了改变大冶市现有的食用菌产品结构和生产模式,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2018年,通过与大冶市荣华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稻田露地袋料黑木耳栽培试验,地点选择在金湖街道办事处皇踩畈某稻田进行,面积1133.4m2,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种选用黑木耳主推品种‘‘919’,由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所提供。培养基原料包括木屑、麸皮、石膏粉、石灰粉等。对原材料要求,木屑选用阔叶树多树种混合比单一树种的黑木耳产量要高,边材丰富的幼林树枝比中老龄要好,直径3cm一10锄,木屑颗粒不能太小;麸皮以中粗、红麦麸为好,麸皮要求新鲜、不结块、无霉变,应存放于低温干燥的条件下,高温季节随买随用;石灰粉和石膏粉主要提供钙素,调节和培养料酸碱度,以熟石灰为好。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选择在一季稻收割后的大田中进行,形成“稻一菇”轮作。根据黑木耳生长对营养的需求,采用木屑80%、麸皮18%、石膏粉1%、石灰粉1%的配方,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的特点。


2、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露地袋料栽培黑木耳摆放8000袋/667m2,直接生产成本约3万元,产于黑木耳可达800蚝/667m2左右,产值达4.6万元/667m2,扣除成本,纯收入1.6万元/667m2。

2.2 社会效益

使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及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能安排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大冶市农业转型发展探索了新途径。

2.3 生态效益

露地袋料栽培黑木耳是利用来源广泛的木屑、棉籽壳、山区树枝茅草、农作物秸秆及工业下脚料作为栽培原料,既使农林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又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栽培技术要点


3.1 耳场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的稻田或缓坡地作耳场,耳场应开沟分厢,厢长40m,厢宽2m,人行道0.5m,起沟的土平整厢面,用熟石灰消毒,并铺上一层稻草以防杂草。用小竹杆和铁丝搭成支架,横杆行距0.3m。耳场中间0.5m高处竖立一排小木桩,上放水管,安装雾喷设施。

3.2 拌料装袋

培养料的水分应控制在65%,用手抓拌好的培养料以指缝间有水迹而不滴落为宜。培养料最好使用拌料机,如果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证辅料先拌2遍~3遍,主料和辅料混合拌2遍~3遍;也可先把辅料混合拌匀后,一层主料,一层辅料,混合后正反方向各拌2次~3次即可。培养料加水拌匀后要堆闷2h,让水分浸润湿透,以免影响灭菌效果。装袋松紧度以中等力度抓住培养袋,料袋表面有轻凹陷指印为佳,若有凹陷感或料袋有断裂痕说明太松。一般每支标准耳袋(15cm×55cm规格聚乙烯袋)的干料重为1kg左右,料水重为1.7kg左右。料袋搬运要轻拿轻放,最好用周转架。装袋场所和搬运需铺麻袋或薄膜,防止刺破料袋。

3.3 高温灭菌

料袋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堆放时,一要确保蒸汽畅通,温度均匀,灭菌彻底;二要防止塌棒,采用一字形叠法。每排间留一定的空隙。塑料薄膜灶的四角采用井字形,中间采用互连井字形排列,防止塌棒并保持蒸汽通畅。塑料薄膜灶一次性灭菌料袋控制在3000袋一5000袋。灭菌开始时,要在4h内使灶内温度上升至100℃,可以有效防止料的酸变,当料袋温度达到100℃一10一试验硼弈以上开始计时,维持12h。

3.4 冷却接种

冷却室要事先做好清洁工作并进行杀虫、灭菌处理。灭菌结束后,待灶内温度降至80℃以下打开,趁热把料袋搬到冷却室冷却,待料温度至28℃以下后接种。接种前,应对箱内进行清洗消毒,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空箱熏蒸消毒,然后将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快速搬至箱内,同时将接种棒等接种器皿及菌种放入接种箱内。接种人员双手用“新洁尔”灭溶液洗净,伸人接种箱内,再用75%的酒精棉擦双手:然后将打穴棒用75%的酒精棉擦洗消毒,并灼烧灭菌,再打穴接种。接种时,在料袋表面均匀打出35个~50个接种穴,深2cm以上,取菌种条块,用手分块塞人接种穴,菌种块必须与穴口膜紧密接触,最后套好套袋、扎紧袋口。

3.5 菌丝培养

黑木耳在5℃~30℃菌丝均能生长,但温度低于15℃菌丝生长缓慢,高于28℃菌丝纤弱,下地后易出红黄水,进而出现杂菌污染。养菌期间,菌室温度要控制在22℃~26cc,防止温度过高。接种后的前10d~15d,大棚内保持26℃,有利于菌种萌发和菌丝封面。当菌丝全部封满料面达整袋的1/4时,棚内温度要逐渐降至22℃。随着菌丝的扩展,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要防止棚内高温,以免形成高温菌,这种菌极易老化,抗逆性差,划口后不出耳。为了解决棚内温度的高低悬殊,应安装通风设备,使空气流通,袋内温度不超过26℃。每7d~10d倒堆一次,互换位置,随时排除杂菌感染的菌袋。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尤其是黑木耳,光线刺激易形成耳基,消耗营养,影响出耳产量。

3.6 剌孔催耳

在适宜条件下,菌棒经过50d~60d,耳袋已长满白色菌丝,并有少量黑色耳基形成,此时可进行刺孔。使用打孔机打孔,每袋刺3mm~4姗圆孔1∞个。刺孔后,采用“井”字型堆放,有利散热及空气流通,打开棚门,创造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利菌丝恢复及生理成熟。菌丝恢复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菌棒刺孔后如连续大风无雨,采取在地面喷水的办法增加空气湿度。经过7d一10d养菌,刺孔茵丝恢复,即可排场出耳。

3.7 排场催耳

当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选晴天或多云天气,将成熟的耳棒袋运到事先准备好的稻田进行排场,耳棒袋以铁丝为依托,采取斜靠式均匀摆放,每亩排8000棒袋左右。露天催耳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耳场温度。此方法的关键是保持耳袋不失水,应分多次少量喷水,要防止刺孔处积水,耳基形成后至长成小耳片,每天喷水1次一2次,随着耳片的长大,加大喷水量,以促进诱耳生长。

3.8 木耳采收

当黑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成熟时即可采收,应采大留小,此时的耳片品质佳、重量大。如果拖延采收,孢子弹射,既保证不了质量、耳片无弹性,又会造成减产和流耳;另外,刚下过雨或喷过水后,不要马上采耳,让子实体在菌袋上晾晒半天,半干后采收,可避免出现蜷耳。采摘下来的黑木耳应剪去耳根,撕成片晾晒或人工烘烤干制。


刘先辉,周华众,胡定汉,等.大冶市稻田袋料栽培黑木耳试验[J].湖北植保,2019,(3):9-10,1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食用菌

期刊名称:食用菌

期刊人气:69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农科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8357

国内刊号:31-1257/S

邮发代号:4-292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