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陈建章教授运用半四左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2024-07-13    4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由于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脾胃疾病发病率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据2013年数据显示,消化系统疾病在所有疾病中占比10.12%~11.28%。中医认为脾胃居人体中央,主气机升降。气机条畅,五脏安,若脾胃功能障碍,则升降失司、燥湿不济、寒热错杂等,表现为嗳气脘痞、纳呆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

  • 关键词:
  • 半四左方
  • 用药经验
  • 脾胃病
  • 陈建章
  • 饮食不规律
  • 加入收藏

由于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脾胃疾病发病率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据2013年数据显示,消化系统疾病在所有疾病中占比10.12%~11.28%。中医认为脾胃居人体中央,主气机升降。气机条畅,五脏安,若脾胃功能障碍,则升降失司、燥湿不济、寒热错杂等,表现为嗳气脘痞、纳呆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脾胃疾病多虚实夹杂、寒热共存,陈建章教授采用半四左方调和肝脾,协调气机,燥湿相济,维持机体保持动态平衡,常获益良多。陈教授在临床中以小方组成大方的思路,将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或四逆散、左金丸方剂组合为半四左方运用,灵活化裁,效果较好。现将陈建章教授运用半四左方治疗脾胃病经验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半四左方组方阐析


陈教授临证擅于整合数个小方治疗脾胃疾病,往往收获奇效[3]。半四左方1号、2号为其代表方,半四左方1号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四君子汤、《伤寒论》名方半夏泻心汤及《丹溪心法》名方左金丸组成[4]。半四左方1号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具有健脾补气、养血和胃功效,中医认为脾胃气虚是中焦气机枢纽失衡、水谷运化失司的主要原因,四君子汤是益气健脾的基础方,后世诸多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皆衍生于此方[5]。半夏泻心汤为其辅方,具有辛开苦降,平调脾胃寒热功效,是胃肠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左金丸加味,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功效,常用于脘胁痞痛、嘈杂吞酸等症。诸方合用同时兼顾寒热、虚实、气血,使肝气疏,脾气运,胃气和,痞满消。

半四左方2号以《伤寒论》名方四逆散代替1号方中的四君子汤,四逆散为主方,具有解郁透邪、调畅肝脾功效。气机紊乱是脾胃疾病关键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四逆散是肝脾气机逆乱的基础方[6]。四逆散和半夏泻心汤均是代表方剂,合用可调节脾胃气机,平调寒热,补泄兼施,广泛用于脾胃病的治疗[7]。由此可见,半四左方1号方更侧重于健脾补中,2号方更侧重于理气解郁。

临证陈教授运用半四左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总有效率与西药西沙必利片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改善症状,改善血浆胃动素(MTL)和P物质(SP)方面更有优势,且无不良反应[8,9];半四左方可有效促进慢性胃溃疡愈合,有较好的抗复发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抑制炎性反应、降低c-fos水平,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10,11]。


2、陈建章教授运用半四左方的学术思想


2.1脾胃虚弱是脾胃功能失调的基础

《黄帝内经》中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入之,化而为精,输布九窍,以养五脏”。可见,脾胃是人体的“仓廪之官”,主要负责消化吸收食物,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器官。脾胃失调,食物无法消化吸收,导致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脾胃气虚、阳虚、阴虚等。其中,脾胃气虚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伤寒论》中有云:“夫脾者,土也,受谷气而行其化,故曰中土。中土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气虚则水谷不化,而生病矣”。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气虚则运化失常,受纳不良,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胃气虚无法运化水湿,导致湿浊内生,继而影响脾胃功能。《伤寒论》中有很多关于脾胃虚弱的治疗方法,如“治脾胃者,必先扶正气”“脾虚则水谷不化,水谷不化则病生”。

陈教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脾胃疾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脾胃疾病的发展常存在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素体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年老体衰或久病之后失于调养,劳倦过度或大病元气未复,忧思日久耗伤脾气,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有所偏嗜,均可损伤脾胃;运化失职,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胃虚弱证。临证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时胀时减、嗳气、喜温喜按、纳差、乏力、大便溏薄、脉弱,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常选用半四左方1号加减化裁。

2.2“土虚木郁”是脾胃病变的关键病机

脾胃虚弱谓之土虚,是脾胃功能损伤的基础。《伤寒论》中有云:“夫脾者,土也,土者,根基也。其气衰,则根基不固”。土虚不能滋养肝木,则肝疏泄太过,横逆犯土,即肝郁乘土。《黄帝内经》曰:“土者,脾也,木者,肝也。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即为土虚木郁”。土虚木郁是脾胃病变的关键病机,表现为脾胃功能虚弱和肝气郁结。

“夫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陈教授临证常见脾胃疾病患者大多有情志不畅病史,肝气不疏,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肝火犯胃。《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临证平素心情抑郁,敏感焦虑,善悲易哭,心烦易怒,胸胁胀满疼痛,脘腹游走性气窜感,肝气犯胃表现为太息频繁、嗳气、乳房胀痛、咽部异物感、脉弦等。常选用半四左方2号加味。

邓菊等[12]认为半夏泻心汤是抑制木扶土的代表方,用于治疗土虚木乘之证,通过补脾土御木,体现“治中焦如衡”。薛伯寿认为土虚木乘,中焦气运异常,清浊不分,导致脾胃内伤,治疗予四逆散疏肝和胃、通调气机[13]。戴永生认为左金丸泄木和土、清肝热而降逆,用于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14]。陈教授依据脾胃病变多“土虚木郁”的病理机制,提出“土木和合”的治疗理念,创新性组合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左金丸3个小方,并命名为半四左方2号方,巧妙地将3个经方的优点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不足,充分发挥3方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协同作用,提高临证疗效[3]。

脾胃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后期患者常有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信心,不利于康复,陈教授建议治疗脾胃疾病时顾及情绪调理。


3、验案举隅


案1:李某,女,56岁,2021年3月18日,患者首诊。主诉:反复胃脘疼痛6个月,最近5天加重。起因于6个月前进食冷饮后胃脘胀满疼痛,餐后症状加重,偶有反酸、嗳气,倦怠乏力,纳食欠馨,夜寐欠安,大便日1行,量少质软,排便困难,小便调,未接受治疗。最近因家庭劳累,疼痛明显加重,遂就诊于陈建章教授门诊。电子胃镜检查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病理活检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现症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可缓解揉按,倦怠乏力,纳差,睡眠不安,大便不实,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舌下脉络青紫,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行气和胃。给予半四左方1号加减治疗。姜半夏10 g,黄芩10 g,干姜4 g,太子参12 g,黄连4 g,甘草5 g,吴茱萸3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陈皮6 g,木香5 g,砂仁5 g,五灵脂10 g,夜交藤30 g, 7剂,常规煎服。

3月25日二诊:诸证明显缓解,胃脘部稍有不适,胃纳可,夜寐安,大便日1行,质软量少,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青紫,脉细。初诊方五灵脂改12 g, 7剂,用法如前。

4月1日三诊,胃痛好转,胃纳可,夜寐安,二便平,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二诊方去夜交藤,继以原方合石见穿、菝葜、莪术分入。间断服药6个月,均以半四左方加减治疗,胃中无明显不适,如常人。2021年10月11日本院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按:本案患者由于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胃居中焦,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胃失和降,气滞痞结之证,不通则痛,故胃脘疼痛。生冷之品易伤阳气,中虚而阳气不足,故喜揉按;脾胃虚弱,无以受承运化水谷,气血精微生化无源,故倦怠乏力,纳差寐欠安,大便无力。脾胃虚弱,气机运转失司,气无以通达行走,阴不升阳不降,故偶有反酸,嗳气,腹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新血不生,旧血不去,日久则瘀,故而舌下脉络青紫。舌质淡苔薄润,脉细,一派脾胃虚弱之征象。治当健脾行气和胃止痛为主,以半四左方1号化裁,方用姜半夏、黄芩、黄连、干姜、木香、砂仁辛开苦降,平调脾胃;吴茱萸本身可降逆,配合黄连平肝制酸、降逆和胃,加用陈皮意在理气而胀满消。再用五灵脂活血化瘀,改善胃黏膜血流[15],太子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以求标本兼治。方中夜交藤养阴安神,睡眠得安则利于机体恢复。后合用石见穿、菝葜、莪术增强活血化瘀抗肠化之效[16,17],使肠上皮化生转阴。

案2:张某,女,39岁。2022年9月29日初诊。主诉:胃脘胀满不适2月余。因家庭变故出现胃脘胀满不适,烦躁易怒,晨起口干口苦,纳寐差,排便不畅,自服逍遥散丸后症状稍有缓解。后每遇生气或劳累后加重,一直未予治疗。2 d前吵架后胃胀明显加重。遂于陈建章教授门诊就诊。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刻下症:胃脘胀满不适,伴胁肋部隐痛,晨起口干口苦,心烦,双目干涩。纳寐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肝胃不和证。治法:舒肝解郁,和胃消痞。给予半四左方2号加减治疗。姜半夏10 g,黄芩10 g,干姜4 g,太子参12 g,黄连4 g,甘草5 g,吴茱萸3 g,柴胡10 g,白芍12 g,枳实15 g,姜竹茹15 g,陈皮6 g,郁金12 g,夜交藤30 g, 7剂,每天1剂,常规煎服。嘱患者调节情志,忌食辛辣生冷。服药7剂,胃脘胀满疼痛即明显好转。继以原方加减,前后共服21剂,诸症消失,精神转佳,纳食增加。随访至今,病情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情志不和,肝气郁结,乘脾犯胃,气机壅塞,故胃脘胀满不适,胸胁隐痛;肝郁日久化热,上扰心神,故心烦易怒,肝挟胆火上乘,故口干口苦,双目干涩;肝郁气滞,疏泄不利,肠腑传导失司,故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亦为肝气郁结化热之征。陈教授治以半四左方2号化裁,四逆散重在治肝,半夏泻心汤调和脾胃之升降,左金丸疏肝下气和胃。姜半夏、竹茹清化蕴热;郁金味苦性寒,与柴胡相伍可增强疏肝解郁之效。方中太子参性甘,补益脾胃,攻补兼施,疗效显著。


4、小 结


陈建章教授治疗脾胃疾病重视脾胃气机通降和情志调节,并注重心身并治、治养结合。《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陈教授多以半四左方为主,平和养护胃气,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化裁。遣方用药如见肠上皮化生,合用石见穿、菝葜、莪术、白花蛇舌草等,疗效显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周改兰,姚丹,张亚军.温启宗运用黄芪苦参汤加减治疗脾胃病经验举隅[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6):83- 84.

[2]毛若楠,王石红,郭爽.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治疗逆转肠上皮化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3(6):30-32.

[3]窦志强.旴江医家陈建章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J].新中医,2020,52(17):186-188.

[4]窦志强.旴江医家陈建章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7):115-118.

[5]项光烨.葛文津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脾胃病之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4,46(5):18-19.

[6]刘琳,彭莉莉.四逆散与半夏泻心汤合用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7,48(5):79- 80.

[7]张艳梅.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9):100-102.

[8]张凤英,付晓蕾,马定耀,等.半四左方加味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3):118-119.

[9]陈建章,傅斌,徐步海,等.半四左方加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和P物质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4):70-72.

[10]陈建章,陈文,王小平,等.半四左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c-fos及ERK1/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2):161-163.

[11]陈建章,陈文,王小平,等.半四左方对乙酸型胃溃疡的愈合作用及IL- 8和IL-1β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863- 864.

[12]邓菊,马俊杰,王紫薇,等.半夏泻心汤证“木乘土”病机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2):1932-1933,1937.

[13]刘初生.薛伯寿以四逆散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3):113-114.

[14]康坚强,罗旭慧.戴永生教授戴永生教授运用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经验拾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3):33-34.

[15]王雄文,刘文姿,邵跃斌.五灵脂萃取物保护胃粘膜的比较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1):30-31.


基金资助: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1]272号);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GJJ213302);


文章来源:周微红,傅斌,万军,等.陈建章教授运用半四左方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9):147-14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实用药物与临床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期刊人气:237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0070

国内刊号:21-1516/R

邮发代号:8-36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