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民俗文化涵盖了所有的民间、民众和各民族的风俗、生活及文化,是大众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由于大多数民俗文化没有实物可以流传,其保护与传承历来都是一个难题。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民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民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提出了可行性高的应用方案。
790
0
南朝民歌中有着丰富驳杂的水乡意象,不仅有流水、芙蓉等水乡物象类意象,也有采菱、推橹等水乡事象类意象。水乡意象作为民间歌者情感的生发物和载体承载着其精神世界,蕴含着无限的意义,通过对其仔细地分类和研究,探析出江南的风土人情、避世的贵族文人心态、具象的水乡思维方式以及江南以温柔婉约为美的审美偏好。
445
文化建设既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在这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共党人积累了宝贵的文化建设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429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数字化资源丰富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认知,使得中医药国际传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同时,数字人文的出现,打破了中医药文化保守的桎梏。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提高了传播速度的效益,打造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形态。为了提升中医药文化资源传播效率,可以使用当下盛行的VR、AI、5G等技术助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277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见证,展现着该民族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集体文化基因,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近年来,大批文化与教育工作者对我国"非遗"语境下民族文化如何发展与传承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与分析,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170
"连四纸"闻名全国,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生产量大,历史用纸遗存极丰,古籍中有赞其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但由于其繁复的制作工艺、高昂的成本,以及较长的制作周期,"连四纸"于20世纪80年代停止生产。直至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具有72道古法的"连四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8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繁荣兴盛,事关实现民族复兴,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灿烂文明,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是民族的精髓,还凝聚着乡土精神与人文精神。
1402
本文以高校校园文化为研究对象,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围绕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展开研究。首先对新媒体的内涵、特点等进行概述;其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情况,对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全面分析;最后,详细介绍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80
为解决龙潭村随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遗存面临破坏的危险,从文化生态理论出发,从文化生态区、文化生态位、文化生态因子三方面构建文化生态系统,同时借鉴刘沛林教授生态学基因"胞-链-形"概念,从"点-线-网-面-体"对龙潭村文化生态位进行结构分析,并提出文化生态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基本思路,为龙潭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78
地质文化是指地质工作者在地质科学领域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地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其中包括了具有地质行业特色的价值理念、职业道德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决定道路",地质文化建设必须随地质工作的发展同步进行,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地质从业人员队伍,以促进地质博物馆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
344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于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极为深刻且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来说,在传统意识中认为文化是人的产物,而在智能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给文化产生、传播等方面带来了结构性的变革。因此,要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避免过分依赖智能化设备,强化自身的版权保护意识,有效规避文化风险,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重担。
130
近年来,针对历史文化名村等赋予等级的村落保护已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大量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乡村之间的一批“历史特色村落”由于条件不足而未纳入历史名录[1],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往往被忽视。同时,在珠三角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建设不可避免与村落中的资源发生冲突,导致文化资源面临被拆除的窘境。
146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使整体国民的生活和物质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与城镇化建设相悖的现象,很多传统的建筑遭到破坏,代表地方特色的建筑难以得到保护,代表文化传承的传统建筑逐渐消失[1]。
763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考察中强调要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要大力挖掘与发展。黑龙江省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这片黑土地上,革命者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不朽篇章,铸造出了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的显著特征。
512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发挥群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平年代,更要树立忧患意识,懂得能战方能止战的道理,时时刻刻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努力为保家卫国凝聚民心共识,为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筑牢民心民力的钢铁长城。
157
影响因子:0.258
影响因子:0.533
影响因子:0.208
影响因子:0.357
影响因子:0.626
影响因子:0.73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