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武术精神的发展和弘扬进行深入研究,如今中国已经正式步入"新时代"阶段,而中华武术精神也随之发生改变。武术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复兴两者相互结合,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更加了解中华武术精神,同时,中华武术精神将核心主义价值观与民族发展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下共同进步,创造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为祖国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1、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产生、演变与发展
1.1 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产生
相较于中华武术精神而言,武术的具体表现包括时代不同、制度限制、思想意识等层面,中华武术流经历史长河,在新时代的催促下更是不断自我改正,这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旧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之因。发展中华武术是建立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在需要。[1]当然中华武术的基本精神就是集中所有文化现象中的最细微的内在推动和思想基础,而现在处于新时代的大环境中,也必然会结合本时代所定的目标去发展自我,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终于厚积薄发在跟随着新时代的脚步一步两步走出自信、证明自己并走向世界,而一带一路、金砖国家论坛等一连串变革所带来的伟大成就是最好的证明,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性变革也应当保持自身优势与特性的情况下去更好的适应与发展。[2]总之,中华武术精神的发展也应配合新时代的脚步,将自身的优良品德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1.2 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演变
中华武术属于传统文化形态中的一种,拥有传统文化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又拥有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的存在更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对中华武术价值、思想以及精神形成正确的理解,中华武术才有坚实的基础,这也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武术精神进行推崇和弘扬。同理,于中华武术精神而言,只有对其思想内涵及精神价值有着明确的认知。才能够更好地将其继承续发展下去。结合“自强不息”精神的主导与“竞技”精神为辅助这两种精神,明确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将各种所要面临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恰当的路径。[3]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华武术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用实践证明中华武术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力量。
1.3 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发展
中华武术文化凝练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理念,而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生理上和心理上二者互相作用的关系。拥有健壮的身体和强大的内心对人体本身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这是当代武术在新时代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就是为何武术文化经久不息并发展至今还依旧熠熠生辉的原因。[4]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文化和教育都日益蓬发的今日,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发展的脚步也紧随其后,在强身健体和增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依旧被人们所认同。可见,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中华武术如此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的健康元素,亟需我们开发与探索,更进一步地去深究中华武术精神中那些宝贵的文化,也跟随时代的步伐面向世界,明确传承目标、扩大传承主体、整合传承客体、优化传承介体、强化传承管理。[5]这些关键步骤都能够有专业指导人员去执行,那么新时代到如今,中华武术精神定能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亦或是国外都有可能。所以中华武术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弘扬,这也是作为中华儿女的首要责任。继承优良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在中华武术精神的内涵中享受将武德中的优秀品质并在生活学习中有所展示。
2、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核心内涵
2.1 趣味养性,德艺兼修
德才兼备几乎是每个学习者所推崇的,而武术的教学中更能体现这种品质,武术教与学的过程总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它有也其自身独特的技术动作特征、迥异的练习风格和多样化的形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将武术精神通过锻炼方式展现出来,在练习中养成习惯,在习惯中领悟到其中的真谛。[6]专业技术与道德修养两方面同时发展。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某些固有的思想观念或不成文的传统,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推崇,也将其奉为生活的基本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中华武术精神是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培育而形成的,其接受着传统文化熏陶。规范社会生活中的日常道德和提高运动技术的水平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中华武术精神不仅仅指其对身体的诉求和本质内容的描述,同时也传达着中华武术最崇高伟大的信仰和追求。中华武术可以传递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中华武术精神表现出突出的精神价值,为新时代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社会生活中的日常道德和提高运动技术的水平显得尤其重要,由此也可知晓,中华武术精神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其所存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2 术道融合,传承文化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华武术精神逐渐踏上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从教学方面就能轻易地感受到,在深入挖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的意义,探索将其融合到具体教学中的策略。[7]这也正是体现了其在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离不开理论,同时更需要技术方法的指导,这也就最大程度实现了术道融合,通过学校来传承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掌握。跟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华武术精神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毕竟每个时代的社会结构都基本决定了当时的经济生产,当然也包括政治对其的影响,时代的进步必然推动事物的产生,事物的产生也必定会累积,而中华武术精神也是由时代进步累积而成的。这具有历史的承接性又具有与时代的统一性。尽管如此,各具时代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并不影响它固有的核心价值。只有深刻理解这其中之意,理解其中之用、用实践去体验,真正做到术道融合,才能更好地将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2.3 承载内涵,弘扬国粹
中华武术精神面临诸多挑战中最明显也最具威胁性的是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但是处于世界文化交流的巨大舞台上,这无疑也是一个展现和突破自身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武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之形态,故而被尊称为中国的“国粹”与“奇葩”。[8]这是值得被尊崇、值得被熟知的,在拥有诸多优势的情况下,国家更应将目光放远,推行相关项目,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将中华武术精神的价值理念灌输进群众的意识中。当然除去国家政策之外,构建官方与民间合作模式、保护特色拳种、提高传播广度和深度、注重开放性和参与性等方面的启示意。[9]中华武术也在逐步踏入国际,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世界,向世界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本我,正因如此才能将中华武术精神也得到传播,而中华武术精神本身也将以新时代为载体,不断发挥自身的价值,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自信。
3、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3.1 摆脱局限,明辨规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按照“国家层的政治理想—社会层的制度导向—个人层的行为准则”这一由上而下的体系提出的,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社会、公民中的实践要求。[10]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不断加强中华武术精神的文化内涵,使之为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之中发挥其自身重要的作用。中华武术精神更是抓住机会与之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和人民都对其的认识。但是由于各自的功能特点使得发展和传播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在特定时期都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舆论和剥削,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当然不可避免也有来自其他方面各种不同因素的制约和规范。[11]同样这两者也被这些因素制约着,在认识与了解这两者的这种局限,从根源处着手清楚明辨其中的规律才能更精准地改善这种局面。
3.2 淡化矛盾,拒斥斗争
同样事物的概念和意义在不同时代的背景下会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早前就由无规则的民间技艺发展为体育竞技,其中最具代表的转变就是由只有部分人练习武术到武术进校园,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让人觉得练习武术是一种习惯,由小群体练习变成大众体育,而习武又由自身习惯演变为民族大义。[12]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武术文化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这是积极进步的一面,但即使如此依旧会有诸多矛盾,对内是各个传统文化之间的争议与矛盾,对外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入侵,无论如何对内我们互相学习,淡化其中矛盾;对外须得保持自身原有的特性并考虑如何将其融合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将其拒之门外更甚者被同化,这于中华武术精神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当然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能够被深刻体现出也是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将自己融入其中,在发展的同时也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问题和矛盾应懂得如何解决亦或是处于平衡的位置,如此才能深刻明白中华武术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的重要性。
3.3 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任何时代的人类历史活动基本服从历史客观规律必然性的支配,也决定了自觉的历史活动和自发的历史活动两种形式的存在。传统武术思想中存在重大缺陷,究其根本原因是文化生态环境失衡,是本土性与国际性的失衡。[13]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克服这些失衡点,尽量做到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发展,同时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武术精神所存在的不同意识与形态观念的改变,注重由于时代变革所带来不同的创新性理念和实际性发展。这也就体现了中华武术精神与时代精神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杨先平.中华武术弘扬尚武精神的动因及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9.
[2]温搏,王静,王旭景,等.武术文化变迁及其文化生态成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6):59-64.
[3]杨建营.中华武术的文化精神研究[A]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第五届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6:1.
[4]蔡宝忠.论中华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实施途径[J].武术研究,2015(1):58-62.
[5]申萍,孙健.中华武术精神的传承路径探究[J].武术研究,2015(1):175-179.
[6]欧锦霞.中华武术精神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影响——以黄冲小学蔡李佛特色学校为例[J].新课程(上),2017(8):232-233.
[7]楼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J].武术研究,2019(28):108-109.
[8]宫小龙.武术与书法文化特征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8.
[9]袁进业,陈小蓉.场景理论视角下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开发——基于对H区GFG活动的考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4):137-144.
[10]李文阁.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与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13
[11]刘涛.论武术精神内涵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在21世纪的新拓展[J].中华文化论坛,2009(3):149-152.
[12]王春光.近代中华武术功能的转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72-75.
[13]戴永冠,王家宏,罗林.体育强国建设中转变政府职能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1-5,11.
文章来源:张琳.新时代中华武术精神的演进与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22,7(01):43-45.
分享: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了兵器技击从古至今的演变特征,即由"技击"走向"审美";由"繁荣"走向"落寞";由"一体"走向"多元",然后又对兵器技击演变特征的动因进行了解析,即社会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其由"繁荣"走向了"落寞";精神诉求的不同决定了其由"技击"走向了"审美";目标导向的不同使兵器技击训练体系由"一体"走向了"多元"。
2022-01-20世界的武术看中国,中国的武术看河南,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九州之中,历史文化厚重,产生了少林拳、太极拳、苌家拳、心意拳等优秀拳种,尤其以少林拳、太极拳、苌家拳奠定了中华武术内家拳、外家拳技术体系和修炼法则的建构,少林拳禅武合一和太极拳由拳入道构建了中华武术拳理技术的框架。少林寺的禅武一体和陈家沟太极发源地的文化标志与影响力成为中原武术文化的代表。
2022-01-17相较于中华武术精神而言,武术的具体表现包括时代不同、制度限制、思想意识等层面,中华武术流经历史长河,在新时代的催促下更是不断自我改正,这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旧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之因。发展中华武术是建立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在需要。[1]当然中华武术的基本精神就是集中所有文化现象中的最细微的内在推动和思想基础。
2022-01-17精神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文化学的观点,可以将精神理解为精粹和精髓,她居于文化的核心层,属于精神文化范畴。[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自由解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在这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中华武术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华武术精神文化对于提升武术文化自信,丰富武术文化体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022-01-17“文化自信”关系国运兴衰、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文化自信是对传统的接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类命运共体”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全球化浪潮中,各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武术是华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始终贯穿着中华文化,蕴育成自己独特的体系。武术与文化自信是具有内在关联的,武术的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2022-01-17文章使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关于少林易筋经在不同人群心理健康中的实证研究型文献,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易筋经对不同人群及其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带来的积极影响;对易筋经在国内心理学的研究趋势进行归纳梳理,得出关于易筋经在国内心理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向,以期为把握少林易筋经研究趋势及后续研究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资料与分析框架。
2022-01-17国术作为本土体育中较为典型的中国传统身体文化代表,伴随国术家群体的出现而逐步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术家群体在近代武术体育化进程中的四个阶段进行梳理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术家群体中出现了一批具备综合素质的国术人才并建立相应的国术馆组织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国术家群体建立了以"试"为核心的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竞技对抗的国术体系。
2022-01-17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太极拳、健身气功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网红"。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以山东省高校健身气功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比赛推动山东省高校健身气功普及、以课程带动山东省高校健身气功普及与提高,是山东省高校健身气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021-11-11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1949年以来,中国式摔跤作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竞赛项目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但80年代末开始,国家制定、执行奥运金牌战略后,中国式摔跤退出了全运会的舞台,相关专业队相继解散,中国式摔跤走入了低谷。而今,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国式摔跤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1-09-03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学武术教法单一、教师缺乏角色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武术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攻防含义,并且缺乏低强度对抗性内容,而教法中武术教师这个角色的饰演并没有成功地促进孩子们对武术及其文化内涵的喜爱。故得出武术教材应以其核心属性为基础,通过在双人攻防技术动作演练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尚武精神。
2021-08-30人气:4527
人气:4146
人气:4084
人气:3886
人气:371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1661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体育
国际刊号:1008-2808
国内刊号:23-1243/G8
邮发代号:14-350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