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关于近代的文学史,还要看钱中文的文学理论。钱中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潜心研究文艺理论很多年,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级深厚的文化涵养,特别是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笔者整理了钱中文先生的文学理论观点,并结合审美意识形态论、审美反映论以及新理性精神文学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翻看中国近代文学史,钱中文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匠。在他的著作里,对文学审美反映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的观点,一经抛出,便在文论界引起震撼。钱钟书学术观点,被广大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积极采纳。百家争鸣的年代,虽然钱钟文的文学理论观点难免遭到质疑,但是这种文学理论观点本身所具备的创新性,是很多文坛圣手难望项背的。
1、通过钱中文,看清文学的庐山真面
百家争鸣的年代,文学被赋予了更加厚重的色彩。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每次面对求知如渴的学生的时候,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文学?
1.1 正确认知文学的现实性
在文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钱中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艺术创作的生涯中,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模板,更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中对于对象的描述,更多的时候,是经过感情的渲染加工。这也就是所谓的现实心里。在钱中文看来,文学是广阔的,可以接受各种前赴后继的信息,包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创造的素材,使得文学本身更具有抽象性和厚重性。
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必须要正视心里现实这个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心理现实的认识,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暗流涌动,因为它曾把吧文学理论界最惯用的“模仿说”拒之门外。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对社会现实生活最忠实的记录和反映,来不得半点浑水摸鱼。这种传统的客观现实,一旦遇到瓶颈,或者需要转换到心理现实,作为文学的记录者,就要告别传统的机械反映。诚然,在文学的世界里,改变,是痛苦的,也是最纠结的。
钱中文认为,文学的创造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源源不绝的创造力。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录现实,难免拉低了文学的下限,显得与美好的生活格格不入。在钱中文严重,任何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意识形态,都可以当做是对主体现实的公正反映。简而言之,就是审美反映。这样的说法,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真正划清与那些呆板的记录界限。毕竟,文学,也是有脾气的,更是有尊严的。
1.2 正视文学的特有把握方式
精神把握世界,文学创造未来。在钱中文看来,文学不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把我,更多的时候,它可以融会贯通感情和意志。这种特有的意识形态,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实践把握的范畴,而是带着浓厚的目的色彩,无往不利,激发了文学特殊的审美本质:感性的思想,理性的认知,客观的评价。也正是这种独具一格的把握方式,将文学的思想灵活应用到文学理论研究,并得出富有建设性和开创性结。对此,钱中文功不可没。
纵览中国的文学理论的学术圈,不得不提一个现实,率先提出了简单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评论家,还是钱中文。在他的著作里,狠狠的批判了过去呆板庸俗的社会学,对于文学本身的轻视与糟蹋。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还是钱中文,坚持事实,力排众议,坚实用真正的反映论,去推动中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大步向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但钱中文问心无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钱中文认为,在审美的反应中,现实生活来不得半点糊弄,对于文章而言,主体自身的感受,整体的还原了现实生活。在把握现实生活的同时,坚持融入对于文章主题的感知、认可,从而赋予了文学本身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浪漫色彩。与此同时,通过这一方式刻画出来的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在文字的描述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从而让读者更加清楚的看清现实,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文学理论。
1.3 什么才是真正的审美意识形态
创新研究视角,文学没有烦恼。在钱中文看来,做学问,不应该默守陈规,更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根据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另辟蹊径,找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开展学术研究和探讨。在他看来,很多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并不是我们现实中所看到了那样。很多真相,往往需要扯掉皇帝的新衣。通过了现象,揣摩到了本质,我们对审美意识形态的认知,才会拨云见雾,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以《论文学形式的发生》这篇文章为例,对审美的诠释和感知,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得带。可是,很多专家、学者,总是习惯性的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包括哪些对钱中文不遗余力的批评者,有时候,连他的书都没有仔细翻看阅读,就跟着人云亦云,指指点点,好像只要能把钱中文打压下去,就能彰显自己在文艺界的特殊地位。殊不知,正是这种夜郎自大的传统观念,错过了与文化大师的一次思想的交锋。
很多文化研究者,在探讨学术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围绕“意识形态”这个感念不厌其烦的兜圈子,下圈子,使绊子。这种无知无畏的研究模式,在钱中文看来,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阶段。仅仅是文学的起源方面,钱中文就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和摸索,追本溯源的探析了人为早起的审美意识的行程过重,并且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节奏,让读者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原来,钱中文,在文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质疑权威就说,提出创新观点
文学的发展,在与不断的创新与研究。钱中文在探析文学理论发展历程的同时,不断创新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不但敢于质疑那些权威就说,还敢勇敢的提出自己对文学理论的独特见解。虽然遭受了很多误解和攻击,但是,钱中文依旧不抛弃,不放弃,不气馁,通过大量的考察,验证自己的说法的合理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学虽然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但是文学的对象,并不只是单纯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2.1 文学与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区别的
区别无处不在,文学也不例外。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文学的研究对象,与科学研究的对象,早已跟过去划江而治。很多学者认为,所谓文学与科学的区别,只是在反应生活的方式有所不同,文学总是习惯性加一些诠释、修饰,美化了所要描述的事物,而科学只是实事求是的展示多要描述的事物。文学加入了太多的感情色彩,而科学只是实话实说。这样的观点,搁以前,说的过去,行得通;但是,在钱中文眼里,有点落后了。
传统的教条主义,总是让人深恶痛绝。钱中文也不例外,无论谁教条主义的文学探究,或者庸俗论证的陈腐腔调,都成为他眼中的毒瘤。但是,对于这些毒瘤,钱中文既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一棍子打死,也没有睁只眼闭只眼的任由他们腐烂,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搜集材料,举例论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就像治病,很多大夫以为药到病除就可以,钱中文不但要除根,而且还要帮他们做好终身的免疫防护措施。
早在20世纪90年代,钱中文就很注重学术辩论。对于一些顽固、陈腐的观点,钱中文没有金刚怒目,而是平心静气的跟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就算对方饱受残缺,冥顽不灵,钱中文也是以心平气和的进行探讨。不但以理服人,更是以德服人。正是有了这种宽松的辩论氛围,在钱中文的文化著作里面,虽然观点新颖,与众不同,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人在认真研习之后,欣然接受。这就是学术的魅力。
2.2 文学是长久的审美形态
钱中文先生认为,文学是一种长久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个观念的提出,凝聚了太多辛苦调研的成果。无论是从哲学反映论中细致入微的观察,还是从逻辑学里抽丝剥茧,钱中文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汗水。把握好现实特有的文学现象,给创造主体一个标准清晰的定位,再对衍生的理论问题进行事无巨细的探析,经过思考的锤炼和提取,才得出了这个重要结论。这个观点的提出,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一直纠结的“什么才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并被大多数人理解、接受。
一直以来,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学,大多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只是干巴巴的反映了某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这种不健全的文学,容易忽略了文学本身具有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钱中文看来,赋予文学生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不断的腔调文学创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审美属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赋予作家更多的灵感和创造的自由,还能提升文学的创造内涵和现实意义,让具有审美观念的文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钱中文对审美反映论的见解提出以后,犹如一股春风,吹走了文坛的一股沉闷是死水。更似一把打开百花齐放的钥匙,开启了文学的返璞归真的大门,让我们眼前一亮,原来在文学的意识形态下,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感悟是如此的良多,内涵是如此的丰富。通过他的阐述,我们可以很清醒的认识到,其实文学对现实生活中的反应,与科学理论对现实的描述,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让人欣然接受的观点,自然会高看一眼。这一点,钱中文功不可没。
2.3 审美反映具有无限可能性
如果评选坚定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捍卫者,钱中文当仁不让。这对文学研究的执念之深,和他曾经在苏联求学的人生背景密不可分。钱中文在研究文学理论的时候,有一个长远的目标,那就是坚定不移的完善、充实、丰富现实主义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理论,让这些文学理论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一直执着地认为,现代主义很难取代现实主义,因为它的局限性是明显,是不可逾越的。
一直以来,钱中文都坚定的认为,文学作品,一定要忠实的记录、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更来不得丁点浮躁虚夸。现实生活,就是身份反映的发源地,在审美反映的过程中,艺术并没有强调要求把作品当作现实,审美反映也恰如其分的消失了原先的客体,但是客体的客观性还是被完整的保留下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审美反映的客观属性,大多表现了多种艺术手法,解释了事物本身的精神面貌和外在特征。
钱中文曾经说过,“审美反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范畴,它方式的无限多样与主客观双方密切相关。现实生活是不断发展的,不断被改造的,因此它的内容无限宽广,形式无限繁杂”。同样,作为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人类自身本来是自由的,更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主体,有权利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伴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认识的提升,来不断充实和修正对文学的感悟和见解。
参考文献:
[1]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研究[M]∥钱中文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钱中文.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是最丰富的[M]∥钱中文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3]钱中文.钱中文文集:第2卷[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王亚丽.钱中文文学理论的创新性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59-60.
分享: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传统源远流长,但由于种种原因,旧体诗词创作传统在近现代一度中断,出现了鉴赏活动与创作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2024-03-0721世纪初,美国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提出文学终结论断,认为“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创作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众传媒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使得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依赖智能媒介。
2023-11-142018年,笔者基于在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从尝试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申报了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师生共建及考评体系的改革实践”。最初的设想是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有效解决课程学时短,课程内容多,学生课后阅读严重不足等问题的方法路径。
2023-10-16童谣,即儿童歌谣。有学者认为,儿歌的古称为童谣,原因是“五四”以后中国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歌谣运动后才出现了“儿歌”这个名称,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儿语、小儿语、小儿谣、孺子歌等名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也称为儿歌。实际上,更早使用“儿歌”一词的应该是周作人,他的《儿歌之研究》发表于1914年。
2022-04-02宫体诗产生于南朝齐梁时期,与“赋”这一修辞手法在诗歌之中的广泛运用有关。南朝时期,诗人尤其注意对于诗歌技艺的探讨,包括诗体、修辞、声律等诸多方面。而关于其中“赋”法与咏物等技巧的探索,主要集中于齐梁与初唐时期,并最终形成咏物诗。宫体诗则可以看作这种探索成果的代表产物。与此同时,它又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诗歌中一种崭新的审美范式。
2022-01-28《送行》作为袁哲生的文学作品,打破了单纯以时间为轴的线性叙事,未着重于送行的前因后果,而立足于送行这一过程本身,借由空间叙事使小说整体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疏离状态。本文以空间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地志空间的再现、文本空间的复杂性、空间书写中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探讨袁哲生《送行》一文的空间叙事特点及表达技巧。
2021-09-08梶井基次郎的作品,具有多处描写光和影、明与暗的特色。这种明与暗并非只停留于风景描写表面,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紧密相连。在梶井基次郎的评传中,透过他的成长也可发现在梶井基次郎的内心一直有相互对立、矛盾的两个声音在斗争着。一个便是明、一个便是暗,二者互相交织并萦绕其一生。另外,梶井基次郎曾认为明与暗是其文学主题,福永武彦等人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这样看来,明与暗不仅是梶井基次郎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解开其文学特质的重要线索。因此解读梶井基次郎文学的明暗二重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浅析这一
2021-09-08十七年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在创作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以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主要讲述革命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通过革命认识历史,对历史进行建构与书写。在革命历史小说中,《青春之歌》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以知识分子的成长史为题材,讲述了在九一八至一二九这一时代背景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过程。本文将从革命历史叙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体现、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结合三个方面,结合
2021-09-08诗歌之美在于具有韵味,只有意蕴丰富、余味无穷的诗味才能让诗歌具有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歌中就充满了韵味,性情中不为人知的狂味,忧患一生的苦味,鞭挞现实的辣味。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年少还是晚年,杜甫都以饱满的情感和纯熟的诗艺散发出独到的韵味。本文以杜甫诗之味的角度,分别从狂味、苦味以及辣味入手,并结合杜诗进行分析,以探求杜甫诗中之味。
2021-09-08“忧患意识”这一概念最早由徐复观先生提出,他指出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忧患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在尧舜禹时期就初现端倪。本文从学界对忧患意识的形成时间入手,通过对尧舜禹时期、夏朝、商朝时期的忧患意识进行分析,梳理忧患意识的源流,并总结忧患意识的内涵。
2021-09-08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外国文学
期刊人气:143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1-1757
国内刊号:32-1087/I
邮发代号:28-49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