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医院的重要医疗部门,会将患有心脏骤停综合征疾病的患者送入其中进行心肺复苏的治疗,以促进患者血压的自主恢复。但实际上部分患者仍伴有多器官的功能障碍,并导致患者受到肾功能衰竭、癫痫、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影响,若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进行脑复苏治疗,则出院后恢复较好。
274
0
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有逐年递增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度心脏病已经位列居民致死疾病首位,心脑血管的死亡率最高可达35%~65%。心脏骤停是指因各种原因引发的心脏停止搏动,心脏停搏会导致机体有效循环中止,如不及时干预会导致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而猝死。
279
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主要抢救方式,于心脏骤停发病后5min内,及时予以抢救干预,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完善,临床对心肺复苏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心肺复苏开展的有效性,探究最佳适配的护理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215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的首要措施,是心源性猝死最直接、最有效的抢救方法,为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基础的生命支持,帮助恢复自主循环,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技术。高质量的有效的CPR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具有决定性作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62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脑部等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低钾血症、电解质异常、肺栓塞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常采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较理想[2]。
345
创伤是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可导致约10%的病死率和16%的致残率,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伤性心搏骤停(traumaticcardiacarrest,TCA),指患者在外部暴力下造成重要脏器(脑、心脏、肺脏等)的机械性损伤、创伤性缺氧及严重失血而导致的心搏骤停[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T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非徒劳,而是一个需要重视和改进的领域。
266
血流动力学监测复杂,ECMO应用使其更加复杂,ECMO应用后一些血流动力学指标丧失传统意义,多指标综合评判才能更加接近血流动力学真实状态。错误的判断与处理会恶化患者情况,传统指标在ECMO中意义需更多临床经验来解读。ECPR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容量管理还有更多的内容有待于探讨和解决。
291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ECMO的并发症显著降低,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在ECPR治疗期间,进行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内环境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加上血细胞成分与人工材料持续接触、非生理性灌注、肝素抗凝、抢救操作创伤、全身炎性反应等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凝血系统功能紊乱。
434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维生素C,只能通过外界摄取。维生素C是人体一线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并通过快速的电子转移清除体内的活性氧(ROS)实现抗氧化功能[1,2,3]。维生素C因其价格低廉、用途广泛、安全性高在临床广为使用。
137
心律失常是指患者窦房结激动出现传导异常现象,阻滞通道传导,进而引起心脏搏动异常。该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吸烟、咖啡、精神刺激等均是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此外,药物、感染、刺激心肌等均是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病情发展较快,需及时治疗。
3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据美国威斯康星洲Marshfield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可达到35/10万[1]。PSVT一般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常见的PSVT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两种类型,约占PSVT的90%[2]。
1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1]。COPD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表现为急性起病,呼吸系统症状恶化,超出日常变异,最终导致药物治疗改变[2]。当AECOPD症状进一步恶化,会导致心肺功能失调、机体代谢障碍,最终出现呼吸衰竭[3]。
326
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危险的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如心力衰竭、休克、中毒、溺水等,死亡率高达80%~90%,而其救治主要依赖于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影响较大,越早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就越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1]。在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中,多采取气管插管或球囊辅助呼吸模式,但两者的具体效果尚有待分析。
354
急救模拟人心肺复苏术遵循美国心脏学会、2010国际心肺复兴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简称CPR。在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现场目击者可通过采用呼救、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实施急救,为患者的救治赢取时间,急救模拟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标准为胸部按压、开放呼吸道、人工呼吸,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自动体外除颤,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
202
心肺复苏是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主要方法,有助于心肺复苏质量改进,及早恢复患者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心搏骤停是由于诸多因素作用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搏动,进而造成心泵功能及有效循环突然终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缺血,若抢救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52
影响因子:2.985
影响因子:2.165
影响因子:0.836
影响因子:1.243
影响因子:0.964
影响因子:1.19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