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阅读要克服障碍,掌握技巧,学校不仅传播是读写性文化,也要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这是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国正处在由物质型社会经济向信息型、智能型社会经济转变时代,在社会传媒中视听型文化占据了主要阵地,读写型文化目前还是学校传播的主要,克服阅读障碍,掌握阅读技巧,做好阅读的心理准备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读书兴趣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他们把读书兴趣发展分为依次递进的六个阶段:即“绘画期”、“传说期”、“童话期”、“故事期”、“文学期”、“思想期”。一般地说,学龄第一阶段,学龄初期(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布在第二、第三阶段。阅读准备是学习者为了阅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阅读的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经验准备等方面,如年龄、心理成熟程序,听觉和视觉的辨别能力,形象记忆力,文化背景,词汇的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人和社会的评价能力以及对阅读的态度。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是阅读的心理准备成熟之标识。阅读从目的细分上有三类:(A)发展性阅读。(B)娱乐性阅读。(C)功能性阅读。
大致地说,小学生以“发展性阅读”为宗旨,即以发展基础阅读能力为基本目的,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要任务。从四年级或五年级起,有向“娱乐性阅读”转移的趋势。事实上,阅读目的交织和混沌态同阅读目的明晰和单向化在一个人那里是辩证地发展着,存在着。在阅读过程中纯目的的实现与多目的的同时实现不仅可能而且正常。目标单极的阅读效果与目标多极的阅读效果在总量上基本相等,就象一亩地同时种三种蔬菜和另一亩地种一种蔬菜一样,两块地的收益基本相等。倘若是无目的(目的显混沌态)的阅读,其收获就较前者逊色多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经归因研究,我认为,正是阅读文本的蕴含所致。童话、童谣、儿歌只能让小读者去进行“发展性阅读”;现代诗只能满足浪漫派青少年“娱乐性阅读”要求;知识载体的学术论文,著作可使学海泛舟者达到“功能性阅读”目的。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机智(理解カ)有所发展,识字能力,词汇知识,句法分析能力,语文和概念的领会能力及世界知识有明显提高。但阅读障碍在一些中年级学生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字词识别不正确,难以辨别音同,音近或形近的字词,逐字阅读,不能正确停顿,嘴唇嚅动发音含糊不清,缺少理解,难以获取意义,厌恶阅读等。许多“差生”因有畏惧心理,应付心理,依赖心理,他们不易自助克服阅读困难。有畏惧心理者将阅读看成或自己难以逾越的沟壑,一旦阅读就产生紧张情绪与挫折感,精神不能集中,正常的思维能力不能发挥。这类学生通常自卑、胆怯、语文基础薄弱。应付心理者把阅读当作任务,负担,平时能少读就少读,能不读就不读,不得不读时就马马虎虎,一旦遇到困难就特别厌恶,对阅读不感兴趣,味同嚼蜡,还不时产生抵触情绪,迫不得已便囫囵吞枣般浏览一遍,草草收场,随便写个答案交差,偶尔的自发阅读拣简单容易的。有依赖心理者看似作业认真,上课专心,甚至能积极举手发言,但学习成绩总上不去,阅读能力总提不高。追根溯源,他们常走一些自以为是的捷径。例如阅读前或阅读过程中查阅有答案的参考书,遇到难题或问题等同学和教师解答、讲解、久而久之,养成懒于动脑的坏习惯,铸成一种思维惰性,在失去依赖时(如在严肃的考场上)オ暴露出能力的缺陷。读书不可能没有阻力,依赖参考书,答案等,实质上是回避了困难,向困难妥协,表面上看是消除了阻カ,少花力气,没有挫折,风平浪静,其实却使自己在渐渐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丧失了克服障碍的勇气。
我的建议是,这些学生要足量阅读“独立阅读水平”的材料(学生能流畅的阅读,词的发音错误率不超过3%,理解力达80%),少读“指导阅读水平”的材料(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在教师帮助下,能基本读懂,词的错误率不超过5%),不读“挫折阅读水平”的材料(生词太多,词义混淆,阅读中明显缺乏理解,阅读中的挫折经验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有消极影响)。其目的在于使他们阅读时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减轻自卑感;挑选些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如科幻小说,自然百科知识,童话,神话故事等书籍)做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和提升知识的一大步骤,为丰富心灵及加强精神力而读书,领悟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热情和行动力的根源所在,理解书中人物的生活及信念,并试着思索如何将这些理念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应是我们恒久不移的阅读态度,埃及因托勒密一世问欧几里德如何能较快地精通他的这门科学,欧几里德勇敢地回答说,没有通向几何学的帝王的道路,在知识面前,我们和帝王一样,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都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阎光霞,邓少滨.小学生阅读心理调研及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7,29(3):36-38.
谈贵军.小学生阅读心理准备及其他[J].读与写,2019,16(28):52.
分享: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泡、肺实质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以渐进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弥漫性肺实质性疾病的总称,其病理分型大多不可逆,患者预后不甚理想[3-4]。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近年来ILD的发病率、病死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呈明显上升趋势[5]。
2025-02-28当前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 场所,肩负着教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 双重责任。近年来,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 系问题以及就业焦虑等,导致心理问题频发。如何有效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024-12-24青少年时期充满着变化和挑战,她们面临学业、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睡眠时间及质量呈下降趋势[1]。研究表明:青少年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6%和19.8%,共病率达5.6%[2],青少年睡眠时长不足8 h并伴睡眠质量下降者占比为67.03%[3]。
2024-12-12UGIB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血容量减少或丧失,其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3-4]。UGIB治疗的关键是止血,现阶段,临床对于UGIB主要以抑酸类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血管生成,减少早期再出血的可能性[5-6]。
2024-09-14个体会有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的变化。相对于一般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问题,心理危机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伴随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躯体反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精神崩溃,甚至发生攻击、自残等极端行为[2]。
2024-08-05问题性网络使用又被称为网络成瘾、病理性网络使用、互联网成瘾症,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学习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的长时间无节制网络使用[4]。以往研究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人际困扰、学业压力及负性情绪都是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显著预测因素[5-6]。
2024-07-26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000年,全世界约有2 500多万人患有痴呆症,2016年,数字增加到4 38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有AD,每年新增约500万例。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适度地延缓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2024-03-22目前,自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抑郁症则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原因。自杀包含自杀意念、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3个阶段。自杀意念是自杀的初始阶段,是个体主观上故意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但尚无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是抑郁症病人自杀的重要预测因素。近年来,关于自杀意念研究多集中在其危险因素分析及消极干预上,关于积极能动性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
2024-02-19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情况,以乳头溢液、乳房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包括饮食过度、长期酗酒、肥胖等,晚期患者会发生转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SAS(焦虑自量量表)、SDS(抑郁自量量表)及SIS评分(社会影响量表)的影响。
2024-01-22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最终会演变为终末期肝病,进而威胁儿童病人的生命。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亲体肝移植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优选项。亲体肝移植术通常在父母和其孩子间进行,在术后的随访期间,供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被给予了较多关注。研究显示,在实施手术前对供者进行包括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在内的心理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2023-08-17人气:3924
人气:2933
人气:2021
人气:1801
人气:149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应用心理学
期刊人气:2572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6-6020
国内刊号:33-1012/B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3.75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2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