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当前所开展的各种学术研究工作中,传统的绘画艺术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给受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新媒体的有效发展和不断进步,为传统绘画艺术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比如说,传统绘画艺术可以利用数字化的形式向受众进行展示,也可以用更多不同渠道的展示平台,使相应的艺术欣赏逐渐走向大众化。但在部分传统绘画进行展示的案例中,存在原先画作具备较为深厚的美学思想和现代文化价值存在于浅层的大众化传播,两者输出不对等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与艺术的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新媒体艺术也融合了多个不同的艺术领域。声音、互动艺术形态以及光影等多种元素之间的跨越给人们带来了多种不同的感官体验,让人们欣赏到更加华丽的艺术作品,使得传统绘画欣赏模式不断落后,不断消失。新媒体艺术正在尝试针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二次呈现,也就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还有娱乐化以及趣味化观赏的相关活动,有效迎合了当下大众的欣赏口味,同时这也和传统绘画所具备的较为独特的表达产生了一定的碰撞。
一、国内外传统绘画数字化的案例
我国非常有名的一幅传统画作《清明上河图》就曾经进行过数字化的展示,曾经在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中国馆进行过展出,而这一展出也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在艺术界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清明上河图》有效地利用了新媒体手段,通过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使画面中的各种日常生活情景运动得非常自然,传递了丰富且具有特色的社会环境信息以及较为生动的风土人情。较大的电子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可以让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对古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更多的联想,感受到新媒体艺术这些先进技术手段的神奇之处。
并不是只有《清明上河图》这一幅作品有了数字化的展示,在我国还有很多其他非常著名的作品利用数字化进行了展示。如故宫博物院就曾经利用数字化的设计手法制作了一个动态版的《雍正行乐图》,网络上这一美丽的画面在广泛传播,阅读量也高达80余万次。之后,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一些其他优秀作品的动态化展示,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关注。故宫博物院的古籍字画,经过了数字化动态的有效呈现以后,不仅解决了当前古画和大众化审美节奏不对接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融合了高效传播等多方面的优势,希望能够利用高雅艺术与更加独特的形式,快速进入目前社会大众的视线中去。
西方名作在数字化动态展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博物馆在对新媒体技术应用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展示,比如说,利用全息投影、互动投影等多种手段,呈现了相对比较特殊的展示效果,不仅《蒙娜丽莎》获得了一定的展示,《向日葵》这样的名作也有动态展示,呈现出来的趣味性是非常强烈的。
二、传统绘画数字化动态呈现的价值效应
通过对我国传统名画等的数字化展示呈现出来的一些典型案例,包括国外一些典型的新媒体案例进行研究,笔者发现这些案例存在着相同的地方。
首先就是应用了新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数字技术手段,使得原先画作在静止空间中存在的一些个性元素,能够延伸到动态的空间中。在动态的变化中也融入了创作者的想象,让观赏者可以在多重感官层面有一定的体验,这赋予了画作新的意义,使得画作能够动态化地呈现出来。
其次就是传统绘画名作动态的有效呈现,是创作者利用了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使高雅艺术能够从以往高高在上的状态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使艺术正在大众化的路上。电脑、平板还有移动通信终端这些载体的活跃度,也可以使大众从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转变成主动地去欣赏,去传播和沟通交流。
因此,在当下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传统绘画名作数字动态呈现出来的一些价值效应是非常显著的。在高科技时代下,能够为更多的观看者带来跨界融合等多种不同的体验,同时还能反映出网络环境下传统艺术在大众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在传统名作和新媒体技术两者联合之后,在当前社会上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但传统绘画的审美特征,还有其所具备的相应的审美思想,特别是存在于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艺术精髓,是否在进行传承进行传播的过程当中被弱化,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三、深厚的美学思想与潜层大众化传播的文化价值输出
世界绘画艺术的历史非常久远,并且在世界绘画艺术历史上存在多个不同的流派,仅仅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这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流派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是不可替代的。我国的传统绘画具备的美学思想非常深厚,并且审美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从传统的展示方式来看,传统绘画作品所具备的清雅气质和城市博物馆的各种活动,就决定了参与人群的文化层次。
在当下,艺术大众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利用新媒体手段以及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呈现并且进行传统绘画作品的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针对之前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部分传统的绘画作品,因为本身所具备的美学思想非常深厚,在当下大众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价值,逐渐地呈现表面化和浅层化的特征。
一些名作动态呈现的目的,是尽量缩小大众和艺术之间的距离,利用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可以使得人们在欣赏这些画作时获得更加新奇和趣味性的效果。在这些传统画作的动态化展示当中,主人公的动作形态所具备的可爱造型更加贴近当前大众的口味,并且这些画作的内容设计也更多地凸显出了经典的思维,制作出来的动画图像更加简练并且非常地形象化,能够使观看者的注意力被快速吸引。
在赢得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这些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体呈现形式与当下文化价值传播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滞后。或许开始一些人只关注看到的一些事物,而对绘画作品背后呈现出来的美学思想还有其所具备的审美价值等这些相对深层的内容并没有较多的思考和感知。
传统绘画名作的数字化动态呈现在展开的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就是忽视源头的绘画语言,以及所具备的审美特征,同时还需要关注的就是针对源头二次创作表达的延续以及两者的统一。如果对原先的画作进行叙事性的转嫁,也不应该对原作本身所具备的绘画审美价值有所忽视,而要了解到原先画作的思想情感,包括画作的时代背景。
国外有一个动画长片叫作《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这个动画长片的创作就从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画作出发,并且立足于这一画作进行分析,整个长片不仅在每一帧的镜头中对梵高的绘画风格进行有效的模仿,展现了梵高著名的画作,而且影片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画家生前的一些故事进行叙述。观者在观看这部动画长片的时候可以沉浸在画家独特的画风当中,深入地对画家的内心世界进行探寻,了解画家的思想情感,这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在我国目前是没有人探索的,国内对于中国古代著名画家身世的演绎,更多的集中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集中于画作方面的研究。
四、水墨动画的发展现状及传统水墨画动态呈现的稀缺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将我国传统的水墨绘画所呈现出来的虚实意境和灵动风韵的特点融入了故事当中进行创作,形成的画面也非常灵动,具有诗意。随着当前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创新型的技术也在艺术方面有了更多的尝试,我国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术相对变得更加成熟,其中电脑三维软件技术对水和墨的自然运动产生了模拟,效果也更加逼真,三维空间的纵深感使水墨画面呈现的美感从多个不同角度出发,更加成熟。水墨动画技术在当前电视节目的片头,还有更多的商业广告片,包括公益宣传片当中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我国传统水墨动画数字化动态呈现出来的案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水墨画是目前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的特征也非常显著。创作者更多以笔法作为主导,发挥的是水墨画的功能,在人物还有山水等多个不同题材中,传统的水墨画都有名家和名作。所以,新时期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传统水墨画,也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更多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五、结语
新媒体技术针对传统绘画艺术的联系和结合将会有效地促进传统绘画有更多新的呈现方式,有更多新的发展方向,并且也会更加广泛地深入社会,最终以艺术的手段实现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赵金秋.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6.
[2]薛生健.新媒体语境下的数字技术与传统绘画[J].包装世界,2014(04):40.
[3]邵力华.传统绘画的风格与材料[J].美术观察,2006(02):26.
[4]邱明康,胡子煌,高鹏.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研究——以绘画艺术的题材演替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5):179-180.
[5]徐福山.探本求源承古出新—―从原始岩画到秦汉绘画的嬗变看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发展[J].艺术评论,2018(05):29.
[6]陈薇亦.基于新媒体传播载体上的"新"绘画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6(10):60.
[7]吕华斌.新媒体视阈下绘画艺术的传播与发展[J].大观(论坛),2019(11);14.
文章来源:陈艺楠.探讨传统绘画的新媒体呈现与传播[J].参花(下),2021(11):100-101.
分享:
高校易班,作为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互动平台,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影响力,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1]。该平台通过定制主页、社区交流、在线学习等功能,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提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4-07-17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市场的变化,家庭农场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大量的产品由于营销不善而滞销,给家庭农场主造成较大的损失。
2024-05-20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是“内外双循环”的“强基工程”,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兴、快捷、经济的营销方式,被视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23-11-03自从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在顶层设计、模式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在中央大力鼓励和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省都在快速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
2022-04-25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平台越发成为社会舆论生成与传播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24小时不间断地产生信息,这些信息数量虽庞大,但单体质量未必高,而且彼此纠结缠绕,会产生很多难以预判的叠加效果,由此导致政府舆情治理面临越来越难以应对的情况。因此,政府应转变舆情治理工作思维,利用大数据,以呼应这个时代的技术进步。
2022-03-08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知识管理在本组织的应用。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入手,分析企业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改进策略,以期为企业今后能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与提升综合实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02-08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要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做不断创新,要结合当前国家教育的根本法则做延续和拓展。特别是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的培养和行为的规范,应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空间、新媒体环境以及新媒体生活状态,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思维的有效建设与发展,为后续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2022-01-26社交电商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下沉市场是社交电商的新战场,私域流量是社交电商运营的基础。社交电商如何通过培育私域流量以深耕下沉市场是一个重要课题,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以4C营销理论为指导,在4C框架下提出了培育策略,可通过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全方位降低综合购物成本、多途径提高便利性以及增强有效沟通实现对私域流量的培育。
2021-12-25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广泛的市场。但在之前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传播的方式不够合理、有时在传播方面过于商业化。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入手进行研究,从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探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态势。
2021-12-13在当前所开展的各种学术研究工作中,传统的绘画艺术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给受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新媒体的有效发展和不断进步,为传统绘画艺术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比如说,传统绘画艺术可以利用数字化的形式向受众进行展示,也可以用更多不同渠道的展示平台,使相应的艺术欣赏逐渐走向大众化。
2021-11-24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期刊人气:215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674-6708
国内刊号:11-5820/N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