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广泛的市场。但在之前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传播的方式不够合理、有时在传播方面过于商业化。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入手进行研究,从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探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态势,同时研究了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优势和策略,在内容、模式、态度等多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最后针对新媒体平台运用提出展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人民智慧和人生哲理,体现了高度统一的民族精神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理性选择,更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在华留学生群体是最易施加影响的外国人群体。同时,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产业的逐渐成熟,使得传统的文化传播逐渐降低影响,于是探索新的有效的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变得迫切起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现状
(一)传播途径可行性
就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总体情况来讲,不可否认的现状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华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同度普遍较高,文化资源对在华外国人的中国文化认同作用有限,必须重新换位思考文化资源的适用性,未来对外传播的重点是提升传播质量而非数量。[2]而对来华留学生来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途径大致有特设的文化兴趣课程,各色的地域文化课程、有组织的文化考察活动、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体育运动等。这就出现了一些相冲的地方,也就是当下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挑战:如何通过新的途径的发掘和文化资源的重新分配来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同时,解决文化传播者同接受者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兴趣度与接受度的不同,也是增强文化传播效果的关键手段之一。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多是以讲授式为主,这就使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差异会造成一种接受者的兴趣所在同传播者的客观传播意愿之间的偏差,导致传播内容与受众人群的脱轨。这是传统模式难以避免的问题,要想解决就要找到一种可以即时得到有效反馈同时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新手段。
(二)传播内容生活化
来华留学生有着特殊的情况,即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一批人已经逐渐成为主要占比,生活学习和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华留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情况,我们对这一群体进行了广泛的抽样调研并获得了一些结论。调查显示:当下的留学生群体已经开始不自觉地通过TikTok、YouTube等新媒体平台接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不难发现,在华留学生对以此为代表的新兴传播途径表达了一定的使用欲望。
(三)传播渠道常态化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向。因此大胆广泛地利用新兴产业,依托近年来兴起的主流视频播放平台和社交网络媒体平台,抢占宣传阵地,提前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加强高质量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及资源建设,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微”表达,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的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向世界展现多彩、立体、文明、开放的中国文化形象有极大帮助。[3]
二、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策略
对于传统的文化输出问题,地域限制和受众对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成为其发展壮大的阻碍。在新媒体大环境的冲击下,传播输出的环境和方式进行重构,地域限制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也逐渐削弱,根据StoreIntelligence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TikTok在AppStore和GooglePlay两个全球常用的应用软件商城上下载次数已经达到20多亿次,这样庞大的用户基数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优势也十分突出。TikTok是标准的UGC模式产品,对于创作者而言,平台提供的功能十分便捷,对于视频内容吸引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同时,TikTok非常开放,程序自带了该用户账号的数据分析功能,包括视频的播放量数据、粉丝的数据分析变化等,这也对发布视频的质量和内容不断改进有了很好的帮助。
除了以上对平台的优势分析,从发布者发布内容的角度也有几点想法。
(一)传播内容兼趣味性与客观性
对于短视频内容的确定和拍摄方式的切入角度一直都是新媒体视频传播的难点,很多视频拍摄者会由于过于想要取得视频的曝光而盲目追随时代的“热点”,这对于留学生的了解动机和我们想要传播中华文化的初衷是相悖的。“短视频”的“短”是新媒体对于适应现在时代发展碎片化时间的适应性特征,是大部分上班族或者学生在“碎片”时间里希望找寻的兴趣和碎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传播知识或表达情感的“散碎”,我们既要达到传播有效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要借助短视频的技术性增加观看兴趣。
因此在项目开展的第一阶段,我们首先选择对学校内的留学生进行了电子版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视频“硬件”方面和留学生用户“软件”方面的两大部分问题:“硬件”问题有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主题方向、视频的呈现形式、所涉及的文化时期、了解动机等;“软件”问题包括留学生对中文的掌握水平、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态度和自身想法等。通过两部分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留学生的答案与我们意识里所认为的略有出入,所以选择从受众者———留学生的视角来切入确定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PGC与UGC”相结合,确保文化的专业性和趣味性
在现今自媒体大力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输出的短视频并不少见,但收获的结果并不理想。一部分原因是传播文化知识的专业度不够。因此,在内容脚本制定方面,发布者可以与有此类专业知识的人合作。
在专注文化知识性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外输出的趣味性。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传播尝试中,我们主要是靠讲座或演讲来输出我们的文化,这也造成了语言描述的局限性,显得枯燥无味,没有画面感,也不具备生动形象的体验感,甚至在交流中由于语言的差异会造成文化传递的偏差。而新媒体下带来的各类软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运用程序自带的功能,增强了情景渲染的感觉,给人直观的印象。
(三)抓“文化符号”,倡导文化输出与时俱进
中央电视台联合知名导演共同改编的以四大名著为基础的电视剧,在海外曾引起巨大反响,很受大众喜爱。因此发布者在用短视频发布新一期的视频内容之前,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内容切入点,即抓“符号”,从留学生的兴趣出发,带动视频内容的推广,助力视频“出圈”。[4]
我们要注重视频的“活化”,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5]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传播的未来也指明了方向。这里所谈的“精神标识”就是指文化中要找寻的“特殊符号”,将中国文化中的这些特殊的文化符号,用中国生动、活泼的语言,融入新媒体的一些技巧,就会逐步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点、中国力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系。
三、新媒体平台运用的展望
在对外文化传播的途径探索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模式上的弊端。比如,传播体系并未彻底构成。成熟的传播体系能够增加对外文化传播的专业性、整体性、全面性,而单一简略的输出只会造成模式化。当然,因为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输出的内容只是限于服饰、美食、节日等,在未来,我们应逐步扩大到对于大国形象的展示和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概述,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输出方式。[6]
除了上面对传播模式的担忧以外,对于传播态度我们也要加以注意。首先是视频作品中真实的表现。视频的制作者可以出于想要吸引更多观看者的目的,增加一些剧情或是提前做好脚本,但不能忽视内容本身,更不能只专注效果而忽略传播文化的本身内涵,导致视频的低俗化、过娱乐化。不可否认的是,创作团队的优良可以使视频更加出彩,精细打磨的背后才会有出人意料的作品。其次是要注意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作品制作者、发布者在发布视频的时候应该保有文化平等的观念,尊重和包容其他外来文化。同时还要注意我们与外国文化之间的民族差异、宗教差异、地域差异等,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可能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2014-02-28)[2018-03-02].
[2]陶建杰.在华外国人的中国文化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1,6(2):81-90.
[3]邓凌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新途径[N].学习时报,2021-06-04(6).
[4]徐冉,高慧敏.大学生中国文化传播新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1-22.
[5]邹晨莹.从优秀传统文化找寻对外传播的"记忆点"[N].湖南日报,2018-08-27(6).
[6]赵小虎,谢氏琼英.TikTok对外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视听,2021(1):140-141.
文章来源:迟源,刘锦涛.大学生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50):24-25.
分享:
高校易班,作为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互动平台,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影响力,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1]。该平台通过定制主页、社区交流、在线学习等功能,有效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提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4-07-17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市场的变化,家庭农场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发展的要求。大量的产品由于营销不善而滞销,给家庭农场主造成较大的损失。
2024-05-20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是“内外双循环”的“强基工程”,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媒体营销作为一种新兴、快捷、经济的营销方式,被视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23-11-03自从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在顶层设计、模式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在中央大力鼓励和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省都在快速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的全覆盖。
2022-04-25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平台越发成为社会舆论生成与传播的主要载体。这些平台24小时不间断地产生信息,这些信息数量虽庞大,但单体质量未必高,而且彼此纠结缠绕,会产生很多难以预判的叠加效果,由此导致政府舆情治理面临越来越难以应对的情况。因此,政府应转变舆情治理工作思维,利用大数据,以呼应这个时代的技术进步。
2022-03-08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企业逐渐开始重视知识管理在本组织的应用。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入手,分析企业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改进策略,以期为企业今后能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与提升综合实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02-08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要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做不断创新,要结合当前国家教育的根本法则做延续和拓展。特别是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的培养和行为的规范,应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空间、新媒体环境以及新媒体生活状态,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思维的有效建设与发展,为后续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2022-01-26社交电商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下沉市场是社交电商的新战场,私域流量是社交电商运营的基础。社交电商如何通过培育私域流量以深耕下沉市场是一个重要课题,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以4C营销理论为指导,在4C框架下提出了培育策略,可通过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全方位降低综合购物成本、多途径提高便利性以及增强有效沟通实现对私域流量的培育。
2021-12-25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广泛的市场。但在之前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传播的方式不够合理、有时在传播方面过于商业化。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入手进行研究,从传播途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探究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态势。
2021-12-13在当前所开展的各种学术研究工作中,传统的绘画艺术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呈现给受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新媒体的有效发展和不断进步,为传统绘画艺术的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比如说,传统绘画艺术可以利用数字化的形式向受众进行展示,也可以用更多不同渠道的展示平台,使相应的艺术欣赏逐渐走向大众化。
2021-11-24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广播电视信息
期刊人气:1056
主管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主办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新闻
国际刊号:1007-1997
国内刊号:11-3229/TN
邮发代号:82-4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261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21
影响因子:0.417
影响因子:0.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