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冷光源蓝光灯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6,应用传统蓝光灯治疗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36,应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48h和治疗后96h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9%、11.1%,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冷应用光源蓝光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方法积极推广使用。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病症为血中胆红素水平不断上升、胆红素代谢不正常、巩膜、皮肤及黏膜黄疸现象明显等。如果小儿患者体内胆红素积聚过度,那么重要器官或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就会随之升高,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胆红素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但已经明确其与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记胆红素生成过多等因素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1]。光疗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但传统蓝光等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整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2]。排出标准:①胆管阻塞性疾病、败血症、肝炎者;②禁忌光照治疗者。其中男患儿40例,女患儿32例,患儿日龄2-24d,平均日龄(12.5±2.5)d;其中早产儿11例,过期产儿7例,足月儿54例。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为患儿佩戴无菌黑塞不透光眼罩,同时对肛门、会阴等部位进行遮盖。对照组应用传统蓝光灯治疗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使用XHZ-90型新生儿黄疸治疗仪器对患者实施蓝光治疗,照射时间控制在12-16h范围内,间隔8-12h后进行第2次照射,1个疗程为4d。治疗期间遵照医生指示为患儿进行护理指导,包括定时测量体温,对便秘、皮疹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等。试验组应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采用BT-400LED冷光源蓝光灯,照射时间等疗程同对照组。护理措施:为防止患儿抓破或擦伤皮肤,治疗前需要为患儿佩戴脚套和小手套,调整眼罩松紧度,每天都需要进行更换,对眼部分泌物进行密切观察,采用窄小的专用蓝光尿垫以免对外生殖器造成损伤或增加不必要皮肤暴露面积。及时为患儿更换尿布,若其出现发热症状可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降低箱温;发现腹泻症状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勤更换尿布,防止出现尿布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h、治疗96h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情况,同时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研究
利用版本为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x±s)、(%)予以表示,并分别予以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进行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48h、96h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下降,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进行比较(x±s,μmol/L)
2.2 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36例患儿腹泻3例,烦躁哭闹5例,体温异常4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试验组腹泻1例,烦躁哭闹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4.638,P<0.05)。
3、讨论
据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新生儿黄疸近年来发生概率有所升高,早产儿最为常见,其病情严重,持续时间长,又因为新生儿血-脑脊液屏障还没有发育完全,易导致并发症,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3]。
冷光源蓝光灯因为具备强度较高的光能力,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淡红素,且不会产生较大的辐射热能,进一步降低患儿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同传统蓝光灯进行比较,冷光源蓝光灯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舒适度较强,可有效避免皮肤擦伤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可防止其他不良事件发生,避免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受到影响[4-5]。
本组研究之中,治疗后48h、96h,试验组血清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新生儿黄疸冷应用光源蓝光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方法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丽清,江英.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6-2747.
[2]朱琼芬.探析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5,25(5):60-60,61.
[3]毕庆玮.探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9(18):257-258.
[4]江英,王君庆,刘红霞等.LED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6):81-83.
[5]戴建民.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8(16):204-205.
李建秋.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60-61.
分享:
FBN1基因突变可导致其编码的蛋白异常,引起一系列Ⅰ型纤维蛋白病,包括晶状体脱位(ectopialenths,EL)、马凡综合征(Marfansydrom,MFS)、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硬皮病等[2]。FBN1基因突变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呈现出多种多样,异质性很大。表型的表现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致病性FBN1基因的突变位置[3]。
2025-03-2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多由各种不明原因的肠道感染引起而引发肠管坏死,继而出现肠梗阻、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等合并症状。据统计,NEC患儿死亡率在20%~30%之间,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的首要手段[1]。
2025-03-04新生儿溶血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因母婴血型不合造成,临床多表现为黄疸、贫血、胆红素脑病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发肝脾等重大,严重威胁新生儿安全[1]。目前新生儿溶血病常见ABO血型与Rh血型不合,对该类疾病,临床多给予光疗、换血疗法等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患儿康复情况仍然不理想,再溶血的风险较高[2-3]。
2025-02-18B 族链球菌 ( 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 又称无乳链球菌, 常定植于成年女性生殖道, 5% ~35%的孕妇阴道可检出 GBS, 且无任何临床症状, 新生儿 GBS 感染可引起败血症、 肺炎、 脑膜炎等, 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 脑积水、 智力低下及癫痫等的重要原因 全世界总病死率为 8. 4%。
2025-02-15氧气疗法是目 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窒息及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 但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氧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活性 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导致弥漫 性肺损伤,早期表现为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坏死 和肺泡炎,继而诱发肺间质增生和肺纤维化,引起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1-3]。
2025-02-11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可引起高热、头痛、呕吐、颈抵抗、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本病是由于致病菌感染颅内所致,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存活患者可能遗留偏瘫、截瘫、交叉瘫、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早期、足量、足疗程抗感染治疗以及抗炎、降低颅内压等方法处理。
2025-01-13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多见于新生儿,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致死率高达60%。目前临床上对于HIE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有限,且限于HIE的早期治疗。因此,对HIE造成的脑部损伤的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木犀草苷是忍冬科植物金银花中的主要成分,属于黄酮类物质,可穿透血脑屏障,有抗病毒、抗炎症反应、抗氧化等药理活性。
2024-12-09新生儿窒息一般指新生儿出生1 min内未能进行规律呼吸或自主呼吸,会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0%~2.0%,国内为4.7%~8.9%。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推广,我国新生儿复苏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
2024-11-20患儿胆红素水平逐渐升高或在消退后又反复出现,甚至可出现贫血、体温异常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2]。目前光疗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治疗方式[3]。益生菌有益于提高肠胃机能,促进体内有害物质排出,对胆红素有较好的控制作用[4]。
2024-11-07新生儿肺出血(NPH)指肺内大量出血,包括肺泡出血、肺间质出血等,常发生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其发生率仅为0.2%~3.8%,处于较低水平,但病死率较高,达40%~50%。呼吸机辅助通气可为患儿提供充足氧气,维持呼吸畅通,避免窒息,提升抢救成功率,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呼吸系统危重症中获得良好效果。
2024-10-08人气:18466
人气:16530
人气:15875
人气:15453
人气:1518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416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932
国内刊号:10-1451/R
邮发代号:82-30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