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田园课程是以田园为实施背景,在真实的田地或者区域间开辟游戏的活动场景,激发幼儿的体验领悟能力。将田园之物作为区域材料应用到幼儿的活动区间,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课程的影同形随,更能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发提供各种软实力。田园课程是学校农场课程中各种种植课程,田园课程不仅具有欣赏价值,更有教学价值。
陶行知先生推崇的课程化教学注重在生活课程中挖掘教学的“母题”。在幼儿教育中,“亲课程、亲自然、亲社会”也是应该有所渗透的。
一、田园课程应用到各区域中的意义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区域游戏,利用“田园课程”作为区域主题,可以丰富幼儿区域游戏的内容,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亲自然”,提高各种能力。
(一)增加课程教学元素
所以在幼儿教育的课程化教学中,要时刻结合课程进行课程主题设计。田园课程是课程中劳动创造的成果,田园课程中还拥有课程的智慧,如“田园课程是怎样长大的,田园课程中的颜色,田园课程中的营养,和田园课程有关的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区域活动中的主题。
(二)实现田园课程知识积累
在教学中进行合理应用各种田园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幼儿主动汲取各种田园课程知识。幼儿除了在家庭中可以汲取到各种知识之外,还在学校中感受到丰富的田园课程知识,在自己观察和教师讲述以及其他幼儿的知识补充中,可以让课程充满探究自然物种的趣味。在反复的积累中,对于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三)实现农味辐射教学
幼儿教学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回归田园”的教育手段被舍弃。幼儿没有和泥土的亲密接触,自己也不能感受到丰富的农学知识,不能亲眼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因此,在应用田园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促进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幼儿感受到灵动的“农味”存在。
二、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田园课程建设
“园本种植”中的田园作物,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将田园课程的“制作、欣赏、表达”进行整合,激发出多重意趣。
(一)游戏中有田园之“物”,实现制作
在区域活动的操作区,教师一般会开展一定的手工教学,如折纸撕纸,这对幼儿的形状辨认能力也是有作用的。教师会让幼儿自己来动手剪,动手折或者动手编,开展多种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手工区中,教师可以先用自己喜爱的蔬果做示范,如教师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竹笋”。同时教师适当讲解相关知识,如竹笋的颜色是土黄的,原来是绿色的。后来长出来的竹子用途也很广泛。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来撕纸,帮助幼儿识别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田园课程”的摆放来帮助幼儿立刻撕出有图形的物品,如“撕个圆形的大西瓜”“撕个长长的小黄瓜”“撕个刚生出来的乳黄瓜”“撕贴个已经成为黄瓜奶奶的黄瓜”。通过撕植物的练习,丰富幼儿对田园课程的认识。
(二)游戏中有田园之“景”,实现欣赏
区域活动的美工区,多数是放置各种材料,用纸质材料或者图画材料来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幼儿初步积累美术知识的时候,对色彩以及形状的认识都是不够的。教师通过色彩卡或者色盘来教幼儿指认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对色彩记忆的认知是不深刻的。因为没有实物的巩固帮助,所以幼儿对色彩名称的记忆和辨别也是不深刻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在美术区摆放一些园本种植的作物,来帮助幼儿进行巩固记忆,如看到西瓜,就要想到绿色的外皮,红色的瓤。看到南瓜,就会想到橙黄的外皮。看到土豆要说出泥土的土黄色,看到柠檬就要想到嫩黄色。在对颜色的辨析中,提高幼儿的辨识力。
(三)游戏中有田园之“趣”,实现表达
在区域活动的语言区中,教师往往会让幼儿来开展一定的说话训练。多数时候,说话的主题都是和幼儿的生活进行关联,或者和幼儿正在读的绘本相关联。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园本种植中的田园课程进行巧妙实施,在《假如我能听懂植物讲话》的说话主题设计中,孩子们的回答很奇妙:假如我能听懂南瓜讲话、我会和小蜗牛商量,到南瓜的“大肚腩”中睡觉;假如我能听懂西瓜讲话,我会告诉它天气很热;假如我能听懂竹笋讲话,我会告诉它,我特别喜欢小竹子,因为它可以做毛笔。如果我能听到小番茄说话,它会告诉我,天要下雨了,快躲到番茄妈妈的翅膀下面。假如我能听懂紫葡萄讲话,我会问它,你是怎样变成葡萄干的。在多样的说话情境下,帮助幼儿在田园课程中找寻到说话灵感,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的田园课程设计分布区域众多,无论是语言课程还是音乐课程或者是美术课程等,都需要投入现代的教学仪器和现代的教学硬件,为现代的教学赢得软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大到整个课程建设,小到微观的局部资源,都需要融合各种课程资源。在田园课程的多样设计中,实现课程有效实施,多样布局,达到课程的理想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傅丽君.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实践研究[J].教师,2019(26):106-107.
[2]陶荣.园本课程实践探索思与行:以幼儿园“田园课程”为例[J].中华少年,2019(33):7,9.
[3]吕淑萍.创建田园课程资源库的尝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1):110.
[4]徐晓梅.让“生活”渗透“教育”:谈生活教育思想下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教学实践[J].科普童话,2019(45):20.
王婕.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田园课程建设[J].新课程,2020(39):62.
分享: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呼唤建设科学适宜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体系。从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再到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3-08-24“双师型”教师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学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复合型教师。职业教育因其特点对“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都有高要求。“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的短缺,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赛项为例,探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3-07-03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积极的情感,培养其良好情绪,使其能够合理控制、表达自身的情绪。鉴于此种情况,教师与家长都会非常注重幼儿情感方面的教育。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开展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绘本教学在这一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它是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重要教育资源。
2022-03-21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许多源远流长的民谣民歌,是音乐教育的优质资源,对幼儿进行民歌教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和发展。在各式各样的音乐教育课程之下融合民间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魄力。孩子还在幼儿时就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022-03-09近年来,儿童教育戏剧在家庭教育界备受关注,但其往往与戏剧教育相混淆,误导教育者的教育倾向。儿童剧从理论上研究了多年,但从未上演过,剧场在现实教育中或多或少是有效的,但大多数仍然是创造课堂和教学模式,并没有普及到幼儿园、小学、高中和大学中,使得儿童和家长对戏剧的了解较少,甚至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2022-03-09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强调的是多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的混合,本文所说的混合式教学指线上、线下教学的混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先进的互联网教学有效融合,能够发挥出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面对面教学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高效的对话,同时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给同学们分享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2022-02-19绘本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借助绘本对幼儿进行知识教授与意识培养。虽然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相符,但绘本教学是相对安静的,对于某些性格活泼好动的幼儿并不具有特别的魅力。为使全体幼儿都参与到绘本教学中,本文从必要性、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进行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游戏化方法。
2022-02-18幼儿阶段的表演游戏是以童话故事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表演、台词设计与道具音乐的配合,进行渲染与加工,以幼儿的自主表演行为展现童话故事内容的趣味游戏,兼具艺术性和游戏化的特点,既能展现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使其在表演游戏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022-02-15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事物都极其好奇的年龄,如果进行正确引导,能够很快吸收新的文化内容和知识,尤其是对内容丰富的文化,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优秀性能够快速吸引学生,但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了解、学习敦煌文化。
2021-12-25幼儿园教学中,美术教学作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班幼儿阶段已经可以通过美术绘画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然而部分幼儿对美术课程参与度不高,不喜欢教师设置的美术教学内容。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大班美术教学当中,以此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021-12-2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幼儿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1890
主管单位: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5-9125
国内刊号:35-1326/G4
邮发代号:34-115
创刊时间:201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