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及其下游信号通路逆转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组(MCT-PAH组)、肺动脉高压紫草素干预组(MCT-PAH+SH组),每组8只。造模28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右室肥厚指数,HE染色鉴定肺动脉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IL-6、IL-21、CD163等分子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CON组相比,MCT-PAH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缩短,心脏右室内径(RVID)增宽,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减低,右室肥厚指数增加,右室收缩压(RVSP)升高,肺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且以中膜肥厚显著。与MCT-PAH组相比,MCT-PAH+SH组大鼠PAAT延长,RVID略减少,TAPSE增加,右室肥厚指数改善,RVSP降低且肺血管肥厚程度改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小动脉中IL-6的表达水平较CON组升高,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组织IL-6、IL-21表达水平较CON组增加,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MCT-PAH组大鼠肺血管壁CD163表达水平较CON组明显升高,MCT-PAH+SH组较MCT-PAH组显著减低。结论:紫草素干预改善PAH大鼠右心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及其下游分子IL-21、CD163相关。
肺动脉高压(PAH)以肺血管生成异常导致血管进行性闭塞为特征,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最终可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免疫与炎症机制在PAH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2,3,4],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IL)-6参与PAH的发生、进展,抑制IL-6及其信号通路可改善PAH血管重构[4,5]。紫草素为中药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萘醌类[6],研究发现在特发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中存在IL-6表达上调,紫草素可以通过抑制IL-6改善关节炎的病理改变[7]。本研究拟探讨PAH中IL-6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和紫草素是否通过抑制IL-6表达以及其下游信号通路逆转PAH动物模型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管重构,以期拓宽紫草素的适应证。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材料、试剂与仪器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湘)2014-0011],野百合碱购自Sigma-Aldrich公司,紫草素购自Selleck公司,IL-6、IL-21购自美国Affinity公司,CD163购自中国Proteintech公司,β-actin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α-SMA购自武汉Servicebio公司,Western Blot试剂盒购自北京Bio-Rad公司。
1.2动物实验
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组(MCT-PAH组)、肺动脉高压紫草素干预组(MCT-PAH+SH组),每组8只,体质量(190±15)g。MCT-PAH组及MCT-PAH+SH组以1%的野百合碱溶液腹腔注射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60 mg/kg)[8];MCT-PAH+SH组建模第21天起予腹腔注射紫草素10 mg/(kg·d),连续7 d;CON组于建模第1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第21天CON组、MCT-PAH组腹腔注射等量紫草素溶剂,连续7 d。所有动物实验操作均获得湖南省儿童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HCHLL-2020-44)。
1.3血流动力学检测
建模第28天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心脏右室内径(RVI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超声检测完毕后使用心导管测量右室收缩压(RVSP)。
1.4右室肥厚指数测量及HE染色检测肺组织
测压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分离大鼠右心室(RV)与左室和室间隔(LV+S),称量并计算右室肥厚指数即RV/(LV+S)。大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厚度为5μm,石蜡切片脱蜡,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包括血管厚度、肌化情况。
1.5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
取大鼠肺组织样本,裂解后使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蛋白变性,制胶、上样、电泳、转膜、封闭,分别加入IL-6、IL-2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一抗,4℃孵育过夜,洗膜,加入相应二抗,再次洗膜,加ECL发光液,进行显影,化学发光系统摄片,使用Image J软件进行分析。
1.6免疫荧光检测IL-6的表达及分布
肺组织石蜡切片脱蜡、抗原修复,PBS洗涤;加IL-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一抗;4℃过夜后放入PBS中洗涤,滴加荧光素标记的相应二抗覆盖组织,洗涤,先后加入荧光细胞核染料DAPI、自发荧光淬灭剂、抗荧光淬灭剂,封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蛋白在肺血管的荧光强度及分布。
1.7免疫组化检测CD163的表达
石蜡切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PBS洗涤;避光孵育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后再次洗涤;室温封闭后滴加CD163一抗,4℃孵育过夜,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冲洗,加DAB显色液;显微镜下观察,阳性显色为棕黄色时自来水冲洗切片终止,苏木素复染后返蓝,封片,显微镜观察并进行图像采集。
1.8统计学分析
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通过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PAH大鼠模型建立及紫草素干预对大鼠血流动力学、血管重构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MCT-PAH组大鼠死亡2只,MCT-PAH+SH组死亡1只。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CT-PAH组RVID增宽、PAAT缩短、TAPSE减低(P<0.01);与MCT-PAH组相比,MCT-PAH+SH组PAAT延长(P<0.01),RVID略减低(P<0.05),TAPSE增加(P<0.05)。心导管测压结果显示MCT-PAH组RVSP明显高于CON组(P<0.001);MCT-PAH+SH组RVSP较MCT-PAH组有所减低(P<0.01)。见图1、表1。
图1实验组大鼠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
表1各组大鼠超声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紫草素对PAH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MCT-PAH组右室肥厚指数较CON组明显增加(P<0.01),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P<0.05),见表1。HE染色结果显示CON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少,肺血管较薄;MCT-PAH组大鼠肺组织比CON组炎症细胞浸润较多,中膜增厚[(403.53±14.18)µm对(105.52±1.65)µm,P<0.001],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MCT-PAH+SH组肺动脉管腔较MCT-PAH组增大,血管壁厚度明显减低,特别是血管中膜厚度变薄[(235.64±1.65)µm对(403.53±14.18)µm,P<0.001],见图2。
2.3 IL-6表达及分布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CT-PAH组大鼠肺小动脉中IL-6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周边组织,MCT-PAH+SH组较MCT-PAH明显减弱,但与周边组织相比仍较强。与MCT-PAH组和MCT-PAH+SH组相比,CON组肺血管中IL-6荧光强度明显较低且与周边组织无明显差异,见图3。
2.4 IL-6、IL-21及增殖相关分子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PAH组肺组织中IL-6、IL-21表达水平较CON组增加,MCT-PAH+SH组IL-6、IL-21表达水平较MCT-PAH组减少;MCT-PAH组肺组织中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D表达水平较CON组增加;MCT-PAH+SH组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D表达水平较MCT-PAH组降低(图4、表2)。
图2大鼠肺动脉HE染色结果(×200)
图3 IL-6免疫荧光检测结果(×63)
图4 Western blot示IL-6、IL-21及增殖相关蛋白
2.5 CD163在肺血管的表达
CD163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少量表达于胞质和细胞外间质中。MCT-PAH组大鼠肺血管细胞膜上CD163表达较CON组明显增多,而MCT-PAH+SH组较MCT-PAH组表达减少,肺组织有少量CD163表达,见图5。
3、讨论
PAH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的致死性疾病,严重危害生命健康[9]。近年来研究表明PAH患者血管重构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炎症因子可引起PAH发生[10]。PAH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IL-6、IL-1水平明显升高[11],且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升高与PAH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研究指出IL-6、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是评价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12],炎症反应是判断PAH严重程度的新指标[13],提示IL-6在PAH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发现MCT-PAH大鼠肺组织肺血管IL-6明显增加,提示IL-6可能为引起肺血管重构的主要炎症因子。既往研究发现低氧可促进IL-6表达水平升高,而低氧是PAH发病的主要触发因素[5],表明IL-6可能在PA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IL-6在MCT-PAH大鼠肺血管中表达明显增高,肺血管中IL-6表达水平较周边肺组织增加,表明PAH时肺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而肺动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最严重,进一步说明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通过促进肺血管重构参与PAH发生。
表2各组大鼠IL-6、IL-21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图5肺血管中CD163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
在PAH患者和实验动物模型中,存在多个IL-6相关的信号通路活化,现已明确STAT3是IL-6调控的主要转录因子[14],IL-6/IL-6受体复合物可能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R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信号通路导致PAH的发生[15,16]。同时研究显示IL-6可能通过上述信号通路之外的下游分子参与PAH的发生进展,其中炎症因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7]。已有研究表明IL-6调节下游炎症因子表达参与PAH发生进展,包括IL-21和CD163[18]。
IL-21是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其与相应受体(IL-21R)结合后主要通过调节B细胞增生、促T细胞增殖分化、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7]。HashimotoKataoka等[18]发现在PAH发生机制中,IL-21是IL-6信号轴的下游靶点,其通过增强M2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缺氧诱导的PAH。本研究发现MCT-PAH组大鼠肺组织中IL-21较CON组表达明显增加,MCT-PAH+SH组IL-6及IL-21的表达均下降,提示IL-6可能通过促进IL-21表达参与PAH的发生,而紫草素可拮抗该通路的活化从而部分逆转肺血管重构。
CD163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其属于清道夫受体富半胱氨酸超家族成员,参与肿瘤局部炎症的调节[19]。研究证实PAH患者血清中CD163明显增高[20],CD163由抗炎信号如糖皮质激素和某些细胞因子(IL-6和IL-10)激活[21],推测在PAH中IL-6可能通过信号通路促进CD163的表达及活化。本研究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组织中CD163较CON组表达明显升高;MCT-PAH+SH组大鼠的CD163表达下降,提示CD163参与PAH的发生、进展,推测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IL-6及IL-21的表达和(或)活化降低CD163的表达,发挥抗PAH的作用。
研究显示紫草素具有调节免疫[22]、抑制病毒、抗炎[23]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为调节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等的表达或活性[24]。已有研究显示,紫草素干预可降低低氧PAH模型小鼠的肺动脉压。本研究发现紫草素对PAH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HE染色发现MCT-PAH+SH组肺动脉血管中膜较MCT-PAH组变薄,免疫荧光结果提示紫草素可减低IL-6的表达,与CON组相比,MCT-PAH组肺组织中增殖相关蛋白表达均增加,而紫草素可以降低上述增殖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T-PAH+SH组大鼠CD163表达较MCT-PAH组减少,以上结果提示紫草素可部分逆转MCT-PAH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是抑制IL-6、IL-21、CD163炎症信号通路。本研究有望阐明IL-6参与PAH发生的分子机制,为拓展紫草素的适应证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7]代巧妹,王金凤,张凤山.紫草素对晚期胶原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3(1):48-51.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0041);湖南省卫生健康委课题(20200849);
文章来源:王勋,左婉云,肖政辉,等.紫草素调控白细胞介素-6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4,51(03):175-180.
分享: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又称脑梗死,由于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造成的大脑管腔狭窄,闭塞甚至产生血栓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卒中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越来越高。2021年,《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指出卒中已经为国内位居首位的过早死亡原。
2025-04-15《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指出我国总体脑卒中发病的风险为39.9%,位列全球首位,且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2]。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后遗症会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未发现有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效且安全性高的药物。
2025-04-14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 因急性、严重型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等导致心脏功能在短时间内衰竭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心力衰竭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等,临床及时治疗可以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025-03-18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及其以上部位所引起的[1],临床常见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咽喉不适等一系列症状[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病属中医学“吐酸”“食管瘅”“嗳气”等范畴,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胆脾相关,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025-02-20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和黏液分泌过多等特性,哮喘患者往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咳嗽、喘憋、气促[1]。有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下人群中哮喘的患病率约为7.5%[2]。
2025-02-12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中老年人频发,特点是呼吸道异常(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 / 或肺泡(肺气肿)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导致持续、反复恶化的气流阻塞。COPD 患者常由于肺部感染而加重,各类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
2025-02-11网络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通过研究药物活性成分和对应目标靶点以分析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常被用于研究“成分-靶点-疾病”间的关系[5]。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探究中药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解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促进中药新药研发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进展[5]。
2025-02-05耳鸣是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多种疾病可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症状。随着现代社会模式的变化、现代工业的出现,社会压力、环境噪音及无线电刺激等日渐增加,耳鸣患者越来越多,以年轻患者居多,且常常伴有心理疾病的症状,如烦躁、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3]。
2025-01-16部分药物因其药理毒理作用,可导致患者出现出凝血异常表现。常见的可导致出凝血异常的药物有:抗血栓形成药、抗血小板药、溶栓药、抗菌素类药物等。抗菌素的临床应用广泛,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 ADR/E)发生率高,可引起超敏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出凝血障碍等,有研究指出部分抗菌素可引起明显的出凝血异常。
2025-01-06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各类癌症中排第6位,死亡率排第3位。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药方剂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整合调节人体内部机制,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
2025-01-02人气:18552
人气:14845
人气:11607
人气:11016
人气:104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期刊人气:355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410
国内刊号:11-3805/R
邮发代号:80-123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