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多,各国民族文化也慢慢走向世界舞台,不再仅仅只在国内繁荣,而逐渐和世界文化相互交融和映衬。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得到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民族元素也在各文化领域不断融合。其中,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得到了应用,这些融入了民族元素的钢琴作品不仅仅具有较高的音乐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也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本文先对钢琴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再对民族语言、调式、乐器、审美以及风俗这些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民族元素只有不断和其他的文化融合,不断延伸,才能够走向世界。钢琴作为一种西方乐器,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在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将民族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作品中,不仅仅能够提高钢琴演奏的音乐价值和审美价值,还能够表现中国特色,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传达中国声音。
一、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钢琴并非是中国本土乐器,而是一种典型的舶来品,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自传入至今已经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了。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有不少中国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时融入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如著名语言学家及音乐家赵元任先生就将民族元素融入钢琴曲的创作,并创作出了《偶成》。赵元任先生开了这一先河,后代的钢琴家也不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不断将欧洲乐理和中国民族元素、传统音乐相结合,用变化的和声来表现中国特色、展示民族文化。在内战时期,当时的音乐家也不断用钢琴音乐作品来展示民族精神,展现当时百姓的生活及顽强不屈的时代精神,这种融入了民族性格的钢琴作品展示了当时中国人的风骨,文化意味极浓。在建国后,双百方针的确立更是使得音乐创作事业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也激发了钢琴创作家的灵感,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更加主动和自觉地融入民族元素,而且相当多的创作者直接借用了中国传统乐器作品,同时也借助西方乐理知识和钢琴和声处理技巧进行传统音乐的改编。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更加成熟,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很多钢琴作品中都能够发现民族元素,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一)民族语言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民族语言能够承载丰富的民族内涵,是民族特色的载体,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大多以民族语言为载体,表现了丰富的文化特色。如《黄河》,这首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是黄河边上民工的号子声,正是借助喊号子这一民族元素,融入民族特色,用口语化的号子旋律展示了中华儿女奋力进取、拼搏不息的精神,展示了民族风情。著名作曲家瞿维在创作《花鼓》时,就充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安徽民间表演艺术“凤阳花鼓”融入创作中,将西方乐理和传统艺术形式相融合,以“凤阳花鼓”中的民族语言为载体和表现形式,展现活泼快乐的民族气氛。将民族语言这一民族元素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不仅仅能够丰富钢琴创作的内涵,为钢琴创作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表现中国人民的精神和风采,展示中国民族特色。此外,音乐作品能够展示创作者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将中国的民族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以民族语言作为载体,能够拉近中国听众和钢琴音乐作品的距离,更好地引发听众的共鸣。
(二)民族调式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民族调式是民族音乐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南方地区的民族调式婉转柔和,北方地区的民族调式高亢雄壮。在创作钢琴作品时融入民族调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作方法,民族调式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各类传统戏曲调式,如昆曲调式、京剧调式以及豫剧调式等。昆曲源自江苏昆山,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民族调式,调式秀丽,柔和婉转。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先生就较为擅长将昆曲调式融入钢琴创作,如《降G大调序曲》中就融入了昆曲中的调式,将《琴挑》中的生旦轮唱融入到钢琴作品中。昆曲调式的融入使得钢琴作品表现出一种婉转的姿态,风格秀丽柔和。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也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得到了运用。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曲调高亢的西皮,一种是曲调低沉的二黄。江文在创作《午后胡琴》时,就从京剧的二黄唱腔中汲取营养,让传统国粹与西方乐理、钢琴和声相互结合,用钢琴模仿胡琴声,既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又丰富了钢琴作品的文化内涵。此外,豫剧作为一种文化特征明显的剧种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应用。豫剧口语化特征明显,所以王建中从豫剧中得到了创作灵感,创作出了具有浓厚河南特色的钢琴作品——《百鸟朝凤》,整首钢琴作品大气华丽,气势磅礴而厚重,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具有典型中国文化色彩的民族调式,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调式应用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中,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能够丰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给予世界听众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三)民族乐器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拥有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在进行钢琴作品创作时,将民族乐器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为海外同胞提供情感寄托,让他们能够欣赏到熟悉的旋律,同时也能够更多样化地在世界舞台上进行呈现,让不同国家的听众欣赏到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将民族乐器作品融入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如将《阳关三叠》等作品中体现的不同古筝指法用钢琴表现出来,模仿古筝指法,能够表现出古筝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和情感,给予听众一种独具特色的审美体验,让听众能够欣赏到丰富多样的音乐。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融入到钢琴作品创作中,不仅仅能提升作品的表现力,更能够为听众提供美好的音乐体验,心灵和听觉都能够得到满足。《夕阳箫鼓》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用钢琴来对其进行表现,能够对中国传统乐器进行模仿和再现。用单一的钢琴乐器对丰富的中国乐曲进行展示,对各种传统乐器进行模仿,在形式上是极大的创新,也能够提供极佳的听觉体验。利用钢琴演奏技术和和声处理技术展示中国传统乐器,体现中国传统乐器丰富的音色和内涵,是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重要体现。此外,钢琴这一乐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够使得不同的传统乐器在钢琴的协调下更加和谐,演奏更加顺畅,更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神奇之处,展现余韵悠长的意境。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将民族元素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时,作曲家应该立足中国传统乐器,找到切入点,从而更好地利用钢琴这一乐器,以其为媒介,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外文化的和谐共舞,让中国民族乐器在世界舞台上闪亮登场。
(四)民族审美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中外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中外人民的审美也不一样,如西方崇尚自然美,胖瘦都是美好的,而现代中国崇尚以瘦为美,但是在唐代的时候又崇尚以丰满为美。所以中外钢琴作品尽管都是选择用钢琴这一乐器来进行演奏,但是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有所不同,这种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传统文化的反复影响下才形成的。因此,在钢琴作品创作中需要融入大量的民族审美。如赵晓生的《太极》,《太极》这一钢琴作品在创作中不仅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武术太极的审美意味,还直接将太极的八大部分融入作品创作,同时也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直接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审美特征和审美倾向。不同民族存在审美差异,这一差异是影响不同民族进行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将中国的民族审美特征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不仅仅能够使民族审美更加鲜明独特,还能使世界其他民族接受和认同中国的审美特征。由于种种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将民族审美融入钢琴创作中,能够让西方国家的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和谐,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东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能够有效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五)民族风俗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众多,风俗各异而又色彩斑斓,将民族风俗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能够为听众展示中国多彩的风貌。庙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风俗,将庙会这一风俗所展现的欢乐和活泼融入到钢琴作品创作中,借助音阶的升降和音色的变化,能够很好地为听众展示出传统的生活面貌。不同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风俗,能够反映本民族的文化、信仰和语言,石夫在创作《塔吉克鼓舞》时,就是为塔吉克族的民族风俗所感染,被这种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气氛所折服。苗族、畲族的“三月三”也有相应的钢琴曲创作。民族风俗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能够丰富钢琴作品的内涵,能够推广中国民俗,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三、结语
将民族元素融入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是钢琴中国化的突出表现,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融合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可以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内涵,能够激发听众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引起海外同胞的共鸣,让外国听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好,能够有效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扫清障碍。因而,必须重视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助力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芳辛,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与欧洲技法的整体研究[J].音乐创作,2018,(7):113-114.
[2]周婷婷.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644-648.
[3]谭立琴.论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融合与运用——兼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性[J].音乐创作,2015,(4):113-115.
[4]常开起.丁善德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探析——以丁善德<新疆舞曲>为例[J].芒种,2014,(8):243-244.
[5]王姣娜.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19,(06):106-109.
张馨月.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管窥[J].戏剧之家,2021(04):77-78.
分享:
钢琴是艺术表达的基本媒介,在音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钢琴演奏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本质是运用多种演奏技法,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涵,传递情感,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为听众带来愉悦的视听体验。从美学视角来看,钢琴演奏是诠释音乐作品思想的有效方式,但考虑到演奏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演奏者需全方位、系统化、深层次地分析,真正了解钢琴演奏的意义。
2022-06-06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发展为研究切入点,对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还满足了大众的音乐文化审美,提升了社会音乐总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思考,为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创新进行了新的补充和丰富。
2022-06-06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手段愈发多样化、个性化。竹笛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实现竹笛艺术的发展,不断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简要概述竹笛艺术,阐述竹笛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竹笛艺术的优势,提出了竹笛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2022-01-15小号的音准问题不仅会受到制作工艺的影响,还和演奏者的技巧水平、演奏环境有直接关系,而小号的音准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相关领域。当出现音准问题时,就会直接影响演奏效果,在独奏时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一旦进入重奏或合奏时音准问题就十分突出,因此,为解决音准问题必须深入剖析,找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本文就围绕小号演奏中的音准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供参考。
2022-01-15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并且借助音乐舒缓自己的心情,让身心有效地放松下来。大号在铜管五重奏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乐器,大号属于低音系的乐器,能够演奏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追捧。
2022-01-15二胡演奏需要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将情感完美融入到演奏活动中,实现技术与情感的统一,进而增强二胡演奏的表现力与控制力,本文简述了二胡演奏中表现力与控制力的重要性、二胡演奏中表现力与控制力要素,并对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及控制力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为提升二胡演奏的艺术性提供一份参考。
2022-01-15爵士鼓,亦被称为"架子鼓",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爵士乐队中十分常见的打击乐器。爵士鼓由最初的简单形式,演变并发展为鼓镲组合,拥有了更为多元的表现力,鼓点立体动听、铿锵有力,具有明显的爵士乐风格。随着爵士鼓的发展,其对鼓手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01-14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艺术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的过程中,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外来文化,逐渐体现出了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特征。钢琴作为起源于西方的古典乐器,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针对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21-12-23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在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演奏的基本手法后,演奏者需要对演奏节奏中的一些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需要对所要表演的内容的基本流程进行梳理和理解,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一步。首先演奏者需要学习与音乐作品有关的内容,比如说作品作者的基本信息,创作的时代和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特征等。
2021-12-04钢琴属于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的键盘乐器。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就外形而言,市面上被广泛使用的钢琴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两大类。钢琴结构复杂,内部含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故而具有音域广、发音多变、表现力极强等特点。就表现形式而言,钢琴既可独奏、重奏,还可以伴奏。
2021-12-03人气:2629
人气:2476
人气:1185
人气:1179
人气:116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期刊人气:2320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吉林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7-2233
国内刊号:22-1414/J
邮发代号:12-480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151
影响因子:0.236
影响因子:0.121
影响因子:0.487
影响因子:0.56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