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艺术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的过程中,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外来文化,逐渐体现出了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特征。钢琴作为起源于西方的古典乐器,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针对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近年来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浅显的探究,旨在通过这样的理论研究为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钢琴最早传入中国是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古钢琴作为贡品献给万历皇帝,在当时,钢琴被作为皇室玩物,并没有在民间推广起来。而钢琴作为商品和演奏音乐艺术的乐器传入中国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钢琴在中国的商机,开始向我国大量出口钢琴。经过一个多世纪,钢琴集体音乐艺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钢琴的弹奏技术也在不断成熟。
一、钢琴技术理论在我国的萌芽阶段
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以来,中国开始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政权。在文化与艺术事业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的文化团体。与此同时钢琴作为兴办学堂中的教学内容在中国开始应用和推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澳门、上海以及天津等地开始出现了教堂,当时的基督教会利用钢琴为圣经进行翻唱,同时在一些学校中也出现了钢琴课程,这表明在20世纪初期,中国已经有了关于钢琴的应用。
在这一时期钢琴技术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代表人物主要有史奉珠、李科恩、王瑞贤等,他们在当时赴美留学专门学习钢琴技术,在学成归国后促进了钢琴事业的发展,也对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西方国家的著名钢琴家来中国演出之后,中国人民有机会欣赏到了更为精彩的钢琴演奏,为中国带来了系统的钢琴技术理论知识,也在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钢琴家。
这一时期对中国钢琴技术理论产生影响的著名音乐家有梅·帕契,早在1904年,梅·帕契就已经在中国上海德桥俱乐部举行钢琴独奏,这是西方钢琴家最早在中国公演的音乐会。作为钢琴大师李斯特的学生,梅·帕契居住在中国上海,并且是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的指挥。梅·帕契先生不仅作为乐队的指挥,也开始进行钢琴技术理论的研究,并且在中国开展钢琴教学。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钢琴家俞便民、张隽伟和著名的年轻钢琴家傅聪、周广仁等都是梅·帕契先生的学生。
在钢琴技术上,梅·帕契讲究指尖训练,要求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确保手指的独立性。这种强调手指训练的技术理论对我国早期的钢琴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钢琴学习,当时的钢琴家们都开始注重钢琴的声音,未能注重钢琴的音乐。因此,这一时期的钢琴技术理论尚处在萌芽期,没有形成统一而完善的技术理论体系。
二、钢琴技术理论在我国的起步阶段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钢琴技术理论发展,推动了我国钢琴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钢琴开始系统地进入教学是在1927年11月,上海建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当时被称为国立音乐学院。国立音乐学院聘请的俄国籍钢琴家查哈罗夫教授,专门组织钢琴的相关教学工作,这对于中国钢琴技术以及钢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刻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注重国际间的钢琴艺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的钢琴艺术家来到中国进行演奏和教学,这极大地促进了钢琴技术的发展,同时,我国的一些杰出钢琴家也开始走出国门学习更为先进的技术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的钢琴技术理论以及钢琴音乐教学,建立了一套基于苏联式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青年钢琴家。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钢琴技术理论发展的著名钢琴家有查哈罗夫。查哈罗夫是钢琴学派创始人安娜·耶希波娃的学生,查哈罗夫不仅从事钢琴教学,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开设钢琴系的做法促使中国首次有了正规且专业的钢琴教育基地,为钢琴技术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查哈罗夫培养出了丁善德、李翠贞、范继森等中国第一代杰出钢琴家。
查哈罗夫在钢琴技术理论上强调演奏技术的干净有力,还要在演奏过程中体现出钢琴柔润美丽的音色。对于手指技术,查哈罗夫建议在钢琴音乐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一种“手掌心像握着鸡蛋那样的”感觉。这一时期,中国的钢琴技术理论依然处于启蒙阶段,主要以当时的苏联钢琴教育家为主,在当时钢琴技术依然注重强调技术方面的训练,对钢琴手指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
三、钢琴技术理论在我国的探索阶段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建设事业如火如荼。在文化与艺术事业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音乐家,并且随着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以及苏联教育专家的培养,我国的钢琴音乐家开始走向世界,并且展现出了较大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青年钢琴家们在世界级比赛上多次获奖,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的声誉标志着中国的钢琴技术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钢琴技术及相关的艺术也到了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翠贞、周广仁、傅聪等。
这一时期,著名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李翠贞先生在钢琴演奏技术上注重弹奏的技术训练,针对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李翠贞善于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动作进行训练。例如为了更好地应对钢琴演奏过程中出现手臂和坐姿僵硬的问题,李翠贞建议手臂“要像秤砣一样垂挂在那里”。同时,他还强调指尖控制,在每次弹奏时都要想好手指要多少力量放下去然后再弹回来。
同一时期的周广仁先生是最早将重量弹奏法引入我国钢琴技术发展的著名音乐家。周广仁先生认为,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靠手指,更要利用人所具有的全部生理运动上的可能性。在钢琴连奏方面,周广仁先生认为连走和走路的道理是一样,第一个手指弹下去之后,立马要将力量转移到第二个手指,第二手指控制之后前面的手指再离开。
傅聪先生作为近代著名钢琴演奏家,在钢琴演奏技术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演奏中常出现的技术问题,以及如何处理钢琴演奏中渐强和渐弱对作品的影响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针对技术的把握最关键的是要“组织”,同时,傅聪先生还将钢琴演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通过贯穿中国文化进行钢琴演奏,进一步促进了钢琴技术的中国民族特色发展之路。
四、钢琴技术理论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开放,更是在文化与艺术事业上的开放。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的钢琴艺术融入悠久的历史传统之中,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当代国际潮流,既推动了钢琴演奏技术的进步也丰富了钢琴音乐演奏的内涵。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钢琴技术理论发展进入了系统而科学的发展时期,每一年都有关于钢琴技术及钢琴相关理论的学术论文发表,极大地填补了此前关于钢琴艺术以及钢琴技术的研究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音乐学院开展了钢琴的系统化教学,在钢琴技术理论的研究上,一大批当代钢琴演奏家,对我国的钢琴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使得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更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这些先进且科学的钢琴技术理论,在我国扎根立足,夯实了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发展。当代的钢琴家孔祥东、朗朗、李云迪、刘诗昆、殷承宗、周广仁、朱昀、鲍蕙荞、赵胤胤、孙颖迪、赵晓生等钢琴演奏家对我国的钢琴技术理论实现了深入的研究,再一次推动了钢琴技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当代著名钢琴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生针对钢琴技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钢琴研究发布了一系列著作,其钢琴著作《钢琴演奏之道》中,在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第一音质”和“第二音质”的概念,提出对听觉和视觉问题的重视应当是钢琴技术练习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在钢琴技术以及作曲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言论。
在钢琴技术演奏上,赵晓生还提出了关于“概弹”“精弹”以及“泛弹”的概念。概弹,弹熟背出,大致可以,就扔了;精弹,重要的曲目在一个相对长阶段中,死咬不放,精雕细琢,刻画细节,乐曲如此,有些练习曲亦如此。比如车尔尼299第36首,练上个一年、一年半不应有任何问题。泛弹,广泛了解同程度作品,大量接触,越多越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自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钢琴技术在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钢琴演奏家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发展,形成了基于我国的独特钢琴艺术发展体系。近几年钢琴技术的研究能取得丰硕成果,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当前社会环境发展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政治与文化不断交融,进一步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钢琴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工具,对其技术理论进行研究是钢琴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当前技术理论的研究完善,是推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思因,陶亚兵.试析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7):176-180.
[2]高威.简述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艺术教育,2016,(03):108.
[3]史小亚.高校钢琴教学的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应用[J].四川戏剧,2017,(11):184-188.
[4]孙昊.从教学实践中探求钢琴教学理论的新发展―—评<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16,(03):129.
[5]刘方.我国近现代钢琴技术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通俗歌曲,2016,(09):139.
文章来源:何怡文.我国近现代钢琴技术理论研究管窥[J].戏剧之家,2021,(36):72-73.
分享:
钢琴是艺术表达的基本媒介,在音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钢琴演奏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本质是运用多种演奏技法,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涵,传递情感,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为听众带来愉悦的视听体验。从美学视角来看,钢琴演奏是诠释音乐作品思想的有效方式,但考虑到演奏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演奏者需全方位、系统化、深层次地分析,真正了解钢琴演奏的意义。
2022-06-06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发展为研究切入点,对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还满足了大众的音乐文化审美,提升了社会音乐总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思考,为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创新进行了新的补充和丰富。
2022-06-06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手段愈发多样化、个性化。竹笛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实现竹笛艺术的发展,不断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简要概述竹笛艺术,阐述竹笛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竹笛艺术的优势,提出了竹笛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2022-01-15小号的音准问题不仅会受到制作工艺的影响,还和演奏者的技巧水平、演奏环境有直接关系,而小号的音准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相关领域。当出现音准问题时,就会直接影响演奏效果,在独奏时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一旦进入重奏或合奏时音准问题就十分突出,因此,为解决音准问题必须深入剖析,找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本文就围绕小号演奏中的音准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供参考。
2022-01-15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并且借助音乐舒缓自己的心情,让身心有效地放松下来。大号在铜管五重奏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乐器,大号属于低音系的乐器,能够演奏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追捧。
2022-01-15二胡演奏需要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将情感完美融入到演奏活动中,实现技术与情感的统一,进而增强二胡演奏的表现力与控制力,本文简述了二胡演奏中表现力与控制力的重要性、二胡演奏中表现力与控制力要素,并对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及控制力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为提升二胡演奏的艺术性提供一份参考。
2022-01-15爵士鼓,亦被称为"架子鼓",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爵士乐队中十分常见的打击乐器。爵士鼓由最初的简单形式,演变并发展为鼓镲组合,拥有了更为多元的表现力,鼓点立体动听、铿锵有力,具有明显的爵士乐风格。随着爵士鼓的发展,其对鼓手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01-14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艺术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的过程中,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外来文化,逐渐体现出了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特征。钢琴作为起源于西方的古典乐器,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针对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21-12-23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在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演奏的基本手法后,演奏者需要对演奏节奏中的一些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需要对所要表演的内容的基本流程进行梳理和理解,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一步。首先演奏者需要学习与音乐作品有关的内容,比如说作品作者的基本信息,创作的时代和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特征等。
2021-12-04钢琴属于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的键盘乐器。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就外形而言,市面上被广泛使用的钢琴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两大类。钢琴结构复杂,内部含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故而具有音域广、发音多变、表现力极强等特点。就表现形式而言,钢琴既可独奏、重奏,还可以伴奏。
2021-12-0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乐器
期刊人气:1867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2-5995
国内刊号:11-2511/TS
邮发代号:82-798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151
影响因子:0.236
影响因子:0.121
影响因子:0.487
影响因子:0.56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