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丝弦的发展和保存现状、数据库建设的步骤、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湖南丝弦数据库建设的创新等方面对湖南丝弦音乐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探索,推动湖南丝弦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多元化、音像化的进程,实现湖南丝弦系统化、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湖南丝弦大数据库的建立将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湖南丝弦曲艺的信息,满足教育、科研、文化传播需求,提升传统文化服务现实的能力。
一、湖南丝弦的发展和保存现状
中国的传统丝弦分为“南丝弦”和“北丝弦”,湖南丝弦属于“南丝弦”,它来源于一千多年前江浙民间小调和湖南传统民歌、时调小曲的结合,在明清时期演变发展成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交替、弹唱结合的曲艺形式。因采用民族弦乐器伴奏且用方言演唱而被冠以具有区域属地的名称,如常德、长沙、益阳、湘潭、武冈、邵阳、衡阳、道县等丝弦。而其中的常德丝弦与武冈丝弦这两个分支更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它们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ISBN中心2001年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南卷》将其统称为“湖南丝弦”。
湖南丝弦的内容大量涉及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及民俗民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探索湖南以及我国南方曲艺文化传播的走向及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是研究我国丝弦曲艺艺术传承和流布的活化石。湖南丝弦虽然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但由于财力投入不够、人才青黄不接,情势十分堪忧,加之目前仅剩不多的老艺人均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能唱会奏的更是寥寥无几。很多具有价值的资料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很多时间久远但十分宝贵的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翻录以及保存。至今,湖南丝弦文献的抢救性工作始终未有规划和实施开展。对湖南丝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研究,是对缺乏史料记载的湖南丝弦文献整理和研究的一种补充。湖南丝弦文献数据库建设是对“湖南丝弦”文献的重要抢救工作,对湖南丝弦的整理、研究、传承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研究湖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可以为我国传统曲艺的研究提供非常好的范式。
二、湖南丝弦数据库建设的步骤
湖南丝弦被曲艺界、音乐界、文学界等学科领域的专家所关注,既有基础性的普及、概述出版物,也有多视角、多层次的学理性探析文章;既有曲艺普及方面的读物、概述性论著,也有音乐学方面、文学语言方面的研究。此外,海外关于湖南丝弦的研究仅限于文化交流演出的报道。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检索,目前学术界对湖南丝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湖南丝弦代表性品种的研究方面,而对湖南丝弦文献收集与整理尚未涉及,更没有完备的数据库建设。湖南丝弦数据库建设应该在全面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资料以及散见于其他学科,如人类学、语言学、文学、音乐学等有关湖南丝弦曲艺的文字资料和现存的录音、录像、照片等音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重新展现丝弦艺术的整体艺术风貌和文化特色,为这一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寻找源头和活水。参照目前国内已建立的中国音乐学院世界民族音乐多媒体数据库、中国当代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数据库、中国戏剧学院数字资料库等,课题组在艺术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实施跨学科应用实践研究设计,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完备的、系统的湖南丝弦编目体系与数字化资料库。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利用现代化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对“大量集群、少量零散“的湖南丝弦文献以及湖南各地区的馆藏丝弦的纸质、数字等所有相关文献利用大数据方式进行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挖掘、整合丝弦信息资源,提炼出更有价值的湖南丝弦的文献信息与其他有关的地方数据,创建湖南丝弦地方曲艺馆藏剧目数据库,对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读者需求进一步开发纸质或数字产品,实现湖南丝弦系统化、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湖南丝弦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多元化、音像化的进程。
二利用现代化数据技术进行处理。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扩充数据,把保存的年代久远的纸质档案和图像、声像等资料转成电子档,并进行格式化处理。逐步增加湖南丝弦的全文、手稿扫描件、戏曲音视频、表演剧照等内容,构建以书目、剧目数据为核心,多样信息集成的综合性地方湖南丝弦曲艺大数据。磁盘、光盘、录像带等具有“原态化”的收集与保存形式,可以防止现代化进程中对一些濒临消失的丝弦的破坏与失传,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突破地域阻隔与局限,有利于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湖南丝弦保护与传承机制,促进湖南丝弦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
三是利用现代化数据技术进行储存。系统运用大数据储存等手段,建立文字与图像兼并的具有普适性的湖南丝弦数字化资料库,再进行文字、图、声、像的智能化检索,并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归类和保存,实现数据智能的最大化,便于资料查阅的高效性和快捷性。建设全省统一的地方戏曲数据收集平台,实现全省范围内湖南丝弦类数据的共享。湖南丝弦大数据库的建立将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湖南丝弦曲艺信息,满足教育、科研、文化传播需求,提升传统文化服务现实的能力。
三、湖南丝弦数据库建设的内容
一是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全面系统的调研。通过调查厘清湖南丝弦的发展脉络,对湖南地区的所有丝弦音乐,包括曲目名称、视频、音频、演出的各类资料等进行收集和整理、提炼、整合,进行数据化集中管理,针对传统需求,利用现代化数据技术对纸质版文献编写纸质版书目,书目分正文和索引两部分。正文提供按索取号顺序排列的文献索取号、题名、出版社等信息,同时提供所含剧目,索引部分提供按题名首字和按地区丝弦类别排列的两种途径。
二是对所有收集好的湖南丝弦文献进行整理。对年久失修的纸质档案以及濒临失传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并利用扫描技术来进行数据转化,逐步添加湖南丝弦的全文、手稿扫描件、戏曲音视频、表演剧照等内容,构建以书目、剧目数据为核心的文字、图、声、像多样信息集成的湖南丝弦数字研究平台。
三是对所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编目。根据湖南丝弦的类别、流传区域、艺术特征、生存环境、生存的发展状况、文化功能和文化源流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编目,再进行文字、图、声、像的智能化检索,并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归类和保存,实现数据智能的最大化,提高资料查阅的高效性和快捷性,建成全省统一的湖南丝弦数据库,实现全省范围内湖南丝弦类数据的共享。
利用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湖南丝弦的相关资料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也是挽救部分即将消亡的湖南丝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有效参照与借鉴了图书馆、情报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创建湖南丝弦曲艺的编目体系,并结合了人文地理学和文化传播学等知识理论,创编了一套地域文化视域下多民族杂居地区湖南丝弦编目体系。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研、重点丝弦传承人的访谈以及利用田野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对湖南丝弦影像资料进行录制和后期的制作。
四、湖南丝弦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创新
一是利用更为科学、规范的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手段和方式对湖南丝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影像资料的制作和编目的发掘和整理研究。二是参照与借鉴图书馆、情报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同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资料编目体系创建湖南丝弦文献的编目体系,并融合人文地理学和文化传播学、民俗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等知识理论。三是重点对丝弦传承人进行访谈以及利用民族学最基本的方法田野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并进行湖南丝弦影像资料的录制和后期的制作。四是充分利用数字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湖南丝弦文献数字库,同时对湖南丝弦的资源研究、保护以及开发的相关资料进行挖掘与探讨,以便更好地配合数字库的整理与创建工作。对湖南丝弦抽象文字资料进行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建立数字化资料库,能方便、快捷地查找资料。五是系统运用媒介文化传播技术等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传承、保护、传播和推广湖南丝弦曲艺。
湖南丝弦数据库的建成,使用户可以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进行前期研究,通过数据化处理与数据分析法,将收集整理好的湖南丝弦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评估、分析与研究,建立系统、规范、资料完备的湖南数字编目体系和数字化资料库。重新展现丝弦艺术的整体艺术风貌和文化特色,为这一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寻找源头和活水,并有效帮助湖南丝弦夯实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姜昆,倪锺之.中国曲艺通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湖南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整理.湖南丝弦音乐[M].湖南人民出版社,1955.
[4]龙华.湖南曲艺初探[M].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5]湖南省文化馆编.湖南曲艺选1949-1979[M].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6]蔡栋.湖湘文化访谈[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张霞.湖南丝弦文献数字化收集与整理研究[J].戏剧之家,2021(09):35-36.
分享:
钢琴是艺术表达的基本媒介,在音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钢琴演奏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本质是运用多种演奏技法,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涵,传递情感,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为听众带来愉悦的视听体验。从美学视角来看,钢琴演奏是诠释音乐作品思想的有效方式,但考虑到演奏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演奏者需全方位、系统化、深层次地分析,真正了解钢琴演奏的意义。
2022-06-06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发展为研究切入点,对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还满足了大众的音乐文化审美,提升了社会音乐总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思考,为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创新进行了新的补充和丰富。
2022-06-06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手段愈发多样化、个性化。竹笛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实现竹笛艺术的发展,不断助力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这是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简要概述竹笛艺术,阐述竹笛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困境,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竹笛艺术的优势,提出了竹笛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2022-01-15小号的音准问题不仅会受到制作工艺的影响,还和演奏者的技巧水平、演奏环境有直接关系,而小号的音准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相关领域。当出现音准问题时,就会直接影响演奏效果,在独奏时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一旦进入重奏或合奏时音准问题就十分突出,因此,为解决音准问题必须深入剖析,找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本文就围绕小号演奏中的音准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供参考。
2022-01-15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并且借助音乐舒缓自己的心情,让身心有效地放松下来。大号在铜管五重奏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乐器,大号属于低音系的乐器,能够演奏出一种非常美妙的音乐,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追捧。
2022-01-15二胡演奏需要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并能够将情感完美融入到演奏活动中,实现技术与情感的统一,进而增强二胡演奏的表现力与控制力,本文简述了二胡演奏中表现力与控制力的重要性、二胡演奏中表现力与控制力要素,并对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及控制力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为提升二胡演奏的艺术性提供一份参考。
2022-01-15爵士鼓,亦被称为"架子鼓",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爵士乐队中十分常见的打击乐器。爵士鼓由最初的简单形式,演变并发展为鼓镲组合,拥有了更为多元的表现力,鼓点立体动听、铿锵有力,具有明显的爵士乐风格。随着爵士鼓的发展,其对鼓手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01-14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艺术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的过程中,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优秀外来文化,逐渐体现出了兼收并蓄的民族文化特征。钢琴作为起源于西方的古典乐器,近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针对钢琴技术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21-12-23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在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演奏的基本手法后,演奏者需要对演奏节奏中的一些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了解,需要对所要表演的内容的基本流程进行梳理和理解,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一步。首先演奏者需要学习与音乐作品有关的内容,比如说作品作者的基本信息,创作的时代和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特征等。
2021-12-04钢琴属于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的键盘乐器。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就外形而言,市面上被广泛使用的钢琴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两大类。钢琴结构复杂,内部含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故而具有音域广、发音多变、表现力极强等特点。就表现形式而言,钢琴既可独奏、重奏,还可以伴奏。
2021-12-0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乐器
期刊人气:1877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国家轻工业乐器信息中心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1002-5995
国内刊号:11-2511/TS
邮发代号:82-798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151
影响因子:0.236
影响因子:0.121
影响因子:0.487
影响因子:0.56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