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传统的印刷技术已然满足不了当前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基于此,纳米材料印刷技术应运而生,加快了印刷行业的绿色技术变革。本文首先对传统印刷向绿色印刷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一番介绍,随后对纳米材料绿色印刷的相关技术和相关展望做出了说明,目的在于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印刷技术的进步。
1、引言
一直以来,印刷技术在人类文明传承和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印刷技术受到了电子出版等新兴产业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因此进行印刷技术的改革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种情形之下,绿色印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主张运用环境友好型的印刷技术取代传统的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印刷技术。其中,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基本可以做到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零污染,极大地提升了印刷的水平,从而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2、传统印刷向绿色印刷转型的必要性
印刷行业作为一项较为传统的行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也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其正面临着极大的环境压力,从版基制造到印刷制版再到油墨,从印前到印中再到印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既不利于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胶版印刷使用的铝版基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酸、废碱、废渣等严重污染环境的排放物,并且制备的过程还会产生巨大的电能消耗;传统的用于印刷的油墨会导致挥发性化合物的污染,尤其是包含酮类、酯类等在内的有机溶剂组成溶剂型油墨,不仅具有毒性和刺激性气味,还易挥发、易燃、易爆,威胁着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们自身的健康;印刷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对环境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诸如此类的环境问题还有很多,同时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这不得不让人们深思如何才能改变传统印刷的现状,着力实现融合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绿色印刷,以便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印刷企业的节能降耗和优化升级,提升我国印刷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3、纳米材料绿色印刷的相关技术
3.1 绿色版基技术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突破了国际通用的版基电解氧化工艺,将纳米颗粒涂层材料经由涂布工艺在铝版基的表面形成特殊微纳结构,形成了具有亲水性的纳米涂层板材,从根本上和源头上解决了电解氧化铝版基的高耗能和高污染。并且在有关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稳定分散方面,涂布工艺方面,对纳米涂层材料进行规模化制备方面有了技术的突破,且建立起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系统检测方法。
3.2 绿色油墨技术
为解决传统油墨造成的有机溶剂污染,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了醇/水性的环保油墨,并运用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使用环保塑料凹印油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地使用苯类、酮类等溶剂型油墨进行塑料包装印刷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解决了油墨在塑料表面的扩散、粘附和干燥等技术问题,使得包装印刷产品无论是在精度、牢固度还是在展色性上都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3.3 绿色制版技术
在传统印刷行业,人们一般采用激光照排制版技术进行制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曝光显像,因此所用的显影液或者定影液等会造成一定的化学污染。虽然目前人们也在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直接制版,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感光预涂层和化学处理,也就是说直接制版技术也不能做到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直接从制作思路上进行了变革,从传统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中跳将出来,将纳米转印复合材料精确打印在纳微米复合结构超亲水铝基版材上面,实现了对于表面浸润性的调控,从而形成图文区和非图文区,也可称之为亲油区和亲水区。在这一过程中,完全不存在暗室曝光的过程,也就无所谓感光废液的排放和污染,真正实现了绿色制版。并且较之于传统的制版技术,绿色制版技术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拥有着环保程度高和低成本的双重优势。除此之外,运用绿色制版技术制作出来的印版拥有较强的耐摩擦性,可以轻松应对数万次的印刷,提升了印品的精度。
4、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人们对于环保的需求,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将扩大应用范围,并朝着印刷电子、印刷芯片、印刷电子等方向进一步发展,着力实现印刷产业的绿色化、器件化、功能化和立体化。
首先,在印刷电子方面,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将推动电子产品朝着轻、薄、柔和微型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物联网、可穿戴电子、检测器件、生物芯片等领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在印刷芯片方面,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将在硅片上印刷10纳米量级的有着超高精度的导电线路,突破了传统技术在精度和材料种类方面的局限。
最后,在印刷光子方面,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将能够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可使材料经由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反射、衍射实现不同色彩的呈现,从而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使用染料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5、结语
纳米技术与印刷技术的有机融合开创了印刷行业新的局面,为传统印刷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呈现出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工艺简洁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极大地解决了传统印刷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了其他重要产业的技术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宋延林.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简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6):6-9.
[2]宋延林.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网印工业,2019(05):6-8.
[3]陈婉.纳米绿色印刷展现神奇魅力[J].环境经济,2018(18):36-37.
[4]任伟.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探析[J].中国包装,2018,38(03):55-57.
李瑞娟.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1):41-42.
分享:
随着印刷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数字印刷技术应运而生,导致传统的印刷技术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数字印刷技术应用范围广,特别是在包装印刷行业运用该技术可提高印刷效率已逐渐普。通过对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入手,分析了包装印刷中运用数字印刷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装印刷中运用数字印刷技术的具体场景,以期为包装印刷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参考。
2021-05-203DP技术作为3D打印技术的重要一员,其采用的粘结工艺有助于探索不同材质作为打印耗材的应用可能。椰壳具有极强的吸附杂质功能是一种环保材料,椰壳粉材料经过选取和制备,添加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添加剂,白碳黑和碳化硅作为填充剂,通过与石膏打印模型的对比验证,展现出良好的立体成型潜质。
2021-03-05实施绿色印刷是我国印刷业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推进全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9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环境保护部共同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起,我国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已超过10个年头。其间,为推动我国印刷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
2021-02-08彩印机构包括双头电机、套轴A、套轴B、电动推杆、限位螺栓、套环、彩印辊、卡装环和卡装片,双头电机的一个输出端与套轴A固定连接,双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套轴B固定连接,套轴B上固定安装两个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底部与套环固定连接,套环的内部活动套装彩印辊,彩印辊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卡装环,卡装环与卡装片焊接。
2020-10-26分切机电气控制的重点是保持膜料张力在收卷分切过程中的相对稳定,不因卷径大小变化产生明显波动而影响分切收卷质量。同时,分切机在加减速或停止时,动态响应能够快速恢复张力恒定。随着国外高速分切技术的成熟和高速分切机的应用,我国分切机控制技术在高速控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升级改进,对系统各环节的动态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10-26食品标签的实际生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繁琐的过程,要真正保证食品标签的安全性,还需要广大生产管理人员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万无一失。
2020-10-26印刷人员是印刷品质量保证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印刷人员的工作能力、生产技能、质量意识等,都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为了消除印刷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质量不良或事故,需要确保相关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意识都能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以做到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2020-09-19日常生活中的包装无处不在。包装不仅能够保护商品,还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包装的制作工艺与艺术元素也在不断革新。豪门印刷(上海)有限公司秉承“务实、求新、改进、稳定”的经营理念,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指导思想,在管理流程上不断加强和优化智能化、数据化的系统建设。
2020-09-19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日渐多元化,印刷出版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在传统印刷生产模式中形成巨大影响。特别是利用现代数字化系统,将图文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数字印刷机的新兴数字印刷技术,逐渐成为印刷领域的核心技术内容。文章通过数字印刷技术优势和工艺流程的论述,对其在各类包装印刷中的应用进行逐一分析。
2020-07-14丝网印刷属于传统印刷方式,是指在印刷时,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印料或油墨透过图案部分网孔漏印到承印物上的一种印刷方式。这一技术亦可应用于电路板的印制,制作出印制电路板。本文基于电路板的丝网印刷工艺是否应纳入印刷业行政管理范畴,在业界有很大争论。分析从《印刷业管理条例》规制的种类物规定来看,电路板的丝网印刷不属于印刷经营活动。
2020-07-1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推进技术
期刊人气:5102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航空
国际刊号:1001-4055
国内刊号:11-1813/V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645
影响因子:1.494
影响因子:1.02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