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抑郁情绪是机体因抑郁而表现出来的异常感觉和状态,是抑郁症的亚临床状态。抑郁症作为一种典型的抑郁障碍性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精力不足、悲伤、失眠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上常见抑郁症病人的负性情绪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悲观厌世、企图自杀,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18
0
围生期心理健康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围生期抑郁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周时间内发生的抑郁症,对产妇本身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均可产生严重危害,长期持续存在将增加产妇产后发生慢性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由于医疗卫生资源、文化教育背景及经济状况等不同,围生期抑郁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呈现明显地域差别。
15
目前,临床对于NSSI行为予以高度重视,多以出现症状后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以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但预防大于治疗,若能明确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则有助于临床开展相应的干预对策,做好该类异常行为的管控,减轻青少年抑郁症群体身心损害[5-6]。
11
自杀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显示,高达90%的自杀可归因于精神疾病[1,2],超过20%的自杀可归因于已确诊的情感障碍[3],其中,抑郁发作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4,5]。而自COVID-19大流行开始以来,抑郁发作的发病率比历史发病率增加了两倍多[6],全球抑郁发作的年平均患病率约为6%,抑郁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15~18%[7]。
为减少PSD对患者在神经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丁老师在既往辨治中风及抑郁症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卫阳变动、气机逆乱、血脉损伤是PSD的基本病机,着眼于气、血、脉,运用调气通脉法辨治中青年PSD,现将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的心身疾病,其核心特征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精力,以及思维迟缓,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低治愈率的四高一低特点[1]。抑郁症在青少年人群中日益普遍,青少年抑郁症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抑郁症作为青少年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疾病,表现出病程长、高复发率等特征,据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在儿童期发病率高达3%,青少年期发病率达到14%,造成巨大的社会及家庭负担[1]。对于本病主要采取抗抑郁药物,可以实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除常规治疗之外,电休克(Electroshock,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但ECT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安全性仍有待验证[2]。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在传统ECT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联合麻醉和肌松剂,以消除ECT过程中出现的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3]。
14
药物为目前控制产后抑郁患者病情的主要方案,其中帕罗西汀作为一种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回收抑制剂(SSRI),在使用后可选择性抑制5-HT转运体,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延长和增加5-HT的作用,达到抗抑郁的效果[4]。
抑郁症是表现为快感缺失、情绪低落、躯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独特症状组合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在5%左右,我国终身患病率约为3.4%。该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与应激性生活事件、严重慢性疾病、其他精神病史、悲观的人格特质、滥用药物等诱发因素有密切关系。
青少年抑郁症是引起青少年发生自杀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升高,这表明炎症介质可能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202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对不同类型抑郁障碍有不同的影响,这提示了抑郁障碍临床亚型之间与免疫机制有一定关联。
10
产后抑郁症多于产后6周内发生,易引起情绪低落、担忧多虑、睡眠困难、自我评价低、容易生气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严重患者会产生厌世心理,出现伤害新生儿的行为,会对新生儿发育及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2]。
12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要症状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愉快感丧失以及伴随的躯体和认知障碍。既往研究显示,MDD患者还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受损。元认知能力受损不仅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适应不良,还与更差的心理健康结果相关。
8
近年来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认知发展仍不充分,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生活与学习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其中青少年抑郁、焦虑问题尤甚。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约为28.4%,焦虑情绪检出率约为27%,如果没有早发现早干预,将会严重制约身心发展。
9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近年来,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并且首次出现抑郁症状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有抑郁症状的个体往往存在自杀风险,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中学生抑郁症状及时了解其抑郁症状的特征,是开展中学生抑郁症状干预的重要方向。
6
影响因子:1.472
影响因子:1.133
影响因子:0.977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838
影响因子:1.29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