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5-01-10    5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F)、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和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收集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共95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96例,试验组4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61, 95%CI=(2.39, 5.45), P<0.00001];试验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MD=-0.94, 95%CI=(-1.06,-0.82), P<0.00001];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均优于对照组[MD=0.73, 95%CI=(0.59,0.87), P<0.00001; MD=0.82, 95%CI=(0.77, 0.86), P<0.00001; MD=5.93, 95%CI=(3.10, 8.57), P<0.00001];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30, 95%CI=(0.18, 0.50), P<0.0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9例)较对照组(56例)少,表明针刺疗法安全性更高。结论:针刺是治疗CVA的有效方法,其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减轻咳嗽症状,改善肺功能,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上述结论仅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开展,若要进一步围绕针刺对CVA的治疗效果开展研究、系统性评价其疗效,尚需进一步的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 关键词:
  • CVA
  • Meta分析
  • 咳嗽变异性哮喘
  • 慢性刺激性呛咳
  • 针刺
  • 加入收藏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呛咳,常于清晨、夜间、受到冷热刺激或闻及刺激性气味时加重,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嗽日久则会引起高血压、气胸、心率失常、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1-2]。近年来,CVA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若不引起重视则会发展为典型哮喘[3]。CV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及遗传因素有关[4]。目前,西医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药物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类疗法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停药后易复发甚至引起病情恶化等[5-6],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更多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源远流长,中医疗法在治疗CVA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常用治法有中药汤剂、穴位贴敷、推拿、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等[7]。近年来,为明确针灸治疗CVA的疗效,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对治疗结局尚缺乏系统总结分析。为进一步了解针刺治疗CVA的疗效,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以针刺治疗CVA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针刺治疗CV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和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搜集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中文检索词包括“针刺、针灸、电针、体针、耳针、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过敏性咳嗽”等,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Acupuncture Therapy、Elec‐troacupuncture、Cough Variant Asthma、CVA”等。

1.2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针刺治疗CVA的随机对照试验;

(2)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CVA的患者,患者的来源、性别、年龄、证型不限;(3)干预措施:对照组治疗措施为临床常规治疗CVA的药物,中药、中成药或西药均可,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均视为有效);次要结局指标: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复发情况、不良反应。

1.3排除标准

(1)重复发表的文献;(2)综述性文献、动物实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会议论文等文献;(3)试验组干预措施联合使用了其他治法,如艾灸、刮痧、拔罐、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4)无法获取全文、无明确诊断指标的文献。

1.4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方式、医者与患者的双盲、结果评估中的盲法、结局数据完整性、选择性发表及其他偏倚。评估结果分为高风险、低风险、风险未知。如有分歧,可进行讨论或请第3名研究人员处理。

1.5统计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若P≥0.1且I2<50%,表明纳入文献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说明有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中的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CI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按检索策略共检索到231篇文献,采用NoteExpress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排除重复文献121篇,阅读题名及摘要后排除83篇阅读全文复筛后排除15篇,最终纳入12篇中文文献(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8-19],总样本量1007例,其中对照组503例,试验组504例。干预方案中,5项研究的试验组采用针灸+西药,对照组采用西药

治疗;5项研究的试验组采用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2项研究试验组采用针灸+中药治疗,对照组为中药治疗,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12篇文献中,8篇[8-10,13-15,17,19]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评为低风险,3篇[11-12,16]仅提及随机,未具体描述分配方法,评为风险未知,1篇[18]按就诊顺序进行分配,评为高风险;所有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及是否采用盲法,均被评为风险未知;所用文献均未提及结果评估中的盲法,均被评为风险未知;仅1篇[13]提及脱落并描述了脱落原因,评为高风险,其余文献结局数据完整,均被评为低风险;所有文献中的结局指标全部完整报告,无选择性报告偏倚,均评为低风险;所有文献均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偏倚,均评为风险未知。

图2 偏倚风险分布

图3 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总有效率

纳入的12篇文献[8-19]均报道了针刺治疗CVA的临床总有效率(n=1007),异质性检验χ2=4.89(P=0.94,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OR=3.55,95%CI(2.33,5.39),P<0.00001,合并效应量Z=5.92,表明针刺治疗CVA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2.4.2咳嗽症状积分

5篇文献[11,13-15,17]报道了咳嗽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n=401),异质性检验χ2=12.20(P=0.02,I2=67%),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D=-0.94,95%CI(-1.06,-0.82),P<0.00001,合并效应量Z=15.50,表明试验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

2.4.3 FEV1

5篇文献[9,11-12,15,17]报道了FEV1水平(n=386),异质性检验χ2=25.81(P<0.00001,I2=85%),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D=0.74,95%CI(0.62,0.85),P<0.00001,合并效应量Z=12.68,表明试验组患者的FEV1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

2.4.4 FVC

3篇文献[11,15,17]报道了FVC水平(n=260),异质性检验χ2=0.73(P=0.40,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MD0.81,95%CI=(0.76,0.86),P<0.00001,合并效应量Z=31.57,表明试验组患者的FVC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7。

2.4.5 PEF

4篇文献[11-12,15,17]报道了PEF水平(n=320),异质性检验χ2=181.76(P<0.00001,I2=98%),选择随机效应模型,MD=8.45,95%CI(2.10,14.80),P<0.00001,合并效应量Z=2.61,表明试验组患者的PEF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8。

2.4.6复发情况

5篇文献[8-10,16,19]报道了治疗结束后的复发情况(n=429),异质性检验χ2=2.11(P=0.72,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OR=0.30,95%CI(0.18,0.50),P<0.00001,合并效应量Z=4.51,表明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9。

2.4.6不良反应

纳入得12篇文献中共有5篇[10-13,16]报告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429),其中2篇[10,13]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其余3篇[11-12,16]共报告了56例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9例、对照组47例,异质性检验χ2=0.02(P=0.99,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OR=0.08,95%CI(0.03,0.21),P<0.00001,合并效应量Z=5.13,表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0。

图4 总有效率的森林图

图5 咳嗽症状积分的森林图

图6 FEV1水平的森林图

图7 FVC水平的森林图

图8 PEF水平的森林图

图9 复发率的森林图

图1 0 不良反应的森林图

2.5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结局指标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的方法评估每一项研究对本次研究的影响,分析结果与未剔除之前无明显差异,表明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性较好。

2.6发表偏倚

对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绘制漏斗图(见图11),漏斗图显示左右不对称,其中龚继成2019[12]的研究偏离中心轴较远,提示本次Met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未来尚需更多,质量更高的研究以进一步弥补。

图1 1 发表偏倚风险漏斗图


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具有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及气道慢性炎症等典型病理生理特征,且反复发作,日久不愈[2]。西医治疗CVA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β2受体拮抗剂来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虽然能快速减轻咳嗽症状,但疗程长、易复发、不良反应多[20]。祖国医学认为CVA的病机以外感风邪为主,可夹寒、夹热、夹燥,其病机在于外邪侵袭,肺气不利,依据风邪致病特点,治疗CVA当以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利咽为主要[21]。《灵枢·根结》中载:“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中医理论认为针刺通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2]。针刺尺泽、足三里、鱼际、肺俞等穴位,能疏通肺脏经气,发挥肃肺、宣肺的作用。近年来,针刺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3]。

本研究系统纳入12篇文献,共计953例患者,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总有效率、咳嗽症状缓解及肺功能增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CVA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是气道平滑肌的痉挛,其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表现,并直接影响患者的咳嗽症状和肺功能[4,24-25]。因此快速有效地松弛痉挛的平滑肌以缓解气道阻力是治疗CVA的关键。针刺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在调节神经系统、改善气道平滑肌痉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下调ET-1 mRNA、上调MT-2 mRNA表达,从而改善肺功能,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并可通过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自主神经调节、提高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机制、调节细胞因子等多途径共同调节机制改善哮喘。胡晓京等[26-27]的研究表明,针刺能够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促使其释放乙酰胆碱,并与支气管M胆碱受体结合,从而调控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进而缓解气道痉挛,这一机制为针刺治疗CVA提供了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动物实验进一步表明[28-29],针刺还能够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降低气道阻力并增加肺顺应性,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哮喘气道炎性反应,控制哮喘进展。时宜蓉等[30]研究发现,针刺还可以减少气道平滑肌的增厚,减轻支气管周围的胶原纤维沉积,改善气道的超微结构;针刺“孔最”“鱼际”可改善哮喘大鼠肺功能,松弛气道平滑肌痉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1(内皮素-1)表达、上调MT-2(金属硫蛋白-2)表达有关。这些研究均从细胞和组织水平解释了针刺在缓解气道痉挛和改善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

针刺疗法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也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前人研究普遍报告针刺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或胃肠道轻度不适。例如,张妍等[15]的研究中,针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这与本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本研究中的Meta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药治疗(P<0.05)。既往研究较少系统评估针刺疗法对CVA复发率的影响,而本研究的贡献在于对复发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见解。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刺的短期疗效,而缺乏对其长期维持效果的研究,然而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数据发现针刺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持续效应,可能与针刺能够从神经调控层面改善气道平滑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针刺作为物理治疗手段,与药物治疗的联用能够有效减少药物剂量,进而降低药物相关副作用,这为长期用药的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

此外,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纳入文献的诊断标准、病程、疗程等存在较大差异,易产生选择性偏倚;(2)由于针刺疗法的特殊性,盲法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3)纳入的文献均未实施分配隐藏,使得分配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4)CVA为慢性疾病,但本研究仅5篇文献进行了随访,无法得到更详细的复发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当严格设计高质量、大样本、规范化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针刺治疗CVA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13-46.

[4]孙婧怡,马礼兵.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6):2803-2806.

[6]胡红.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5):361-364.

[7]于海洋,梁嫄,王有鹏,等.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34-37.

[8]刘鲁炯,江淳涓.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6):548-551.

[9]魏巍,欧奇伟,林捷.俞募配穴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7):644-649.

[10]石颖.温阳止咳方针灸治疗小儿肺脾肾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

[11]刘涛涛,郑懿,闫海源,等.补土肃肺针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4):89-91+96.

[12]龚继成.用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针刺疗法对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189-190.

[13]林建荣.温阳降气止咳方针刺治疗“寒饮伏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14]张丽霞,李雪青,石志敏.针药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15-17.

[15]张妍,张磊,李艳,等.补土肃肺针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4):6-9.

[16]李丽璇.中药方剂联合针灸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3):81-83.

[17]朱晓婷,张磊,张妍,等.运用肺胃相关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20-22.

[18]吕金穗,宁飞.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71-72.

[19]董瑞兰.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9例[J].陕西中医,2012,33(7):881-882.

[20]钟剑辉,吴峰.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4,32(6):1-6.

[21]晁恩祥.咳嗽变异型哮喘证治[J].世界中医药,2006,1(1):37-40.

[22]吴焕淦.针灸疗效与穴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452-1457.

[23]李春香,李兆鑫,王鼎,等.针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0,45(2):169-172.

[24]秦晓娟,祁海燕.针刺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39(11):1630-1633.

[25]乔赟,梁燕娣,卓少元,等.针刺松弛哮喘急性发作大鼠气道平滑肌的作用机制[J].中国针灸,2024,44(3):295-302.

[26]胡晓京,邵素菊,华金双,等.“邵氏五针法”配合双侧“足三里”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SP、VIP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1,38(12):26-30.

[27]胡晓京,邵素菊,徐宁,等.“邵氏五针法”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肺与大肠组织中SP、VIP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356-360.

[28]刘慧慧,刘嘉羿,彭美玉,等.针刺对气道重塑小鼠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38(11):1372-1377.

[29]张倩,乔赟,时宜蓉,等.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针刺抗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J].中国针灸,2023,43(6):684-690.

[30]时宜蓉,易蔚,乔赟,等.针刺对哮喘大鼠肺功能及气道平滑肌痉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3,43(8):937-943+958.


基金资助: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Q-2022069);


文章来源:田雪婷,曲一诺,王云东,等.针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医康复,2025,2(02):33-3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465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0779

国内刊号:23-1354/R

邮发代号:14-177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