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针刺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鼠蹊痛)病案举隅

  2025-04-02    2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髋关节伤筋(鼠蹊痛)多由外伤暴力或肌肉损伤引起,小节穴是治疗髋关节伤筋的特效穴。该文通过2则病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笔者的临床经验,对针刺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的疗效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动气针法
  • 小节穴
  • 董氏奇穴
  • 髋关节伤筋
  • 鼠蹊痛
  • 加入收藏

2022年立秋后至初冬,笔者发现髋关节伤筋(鼠蹊痛)患者较多,壬寅年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木旺克伐脾土,而鼠蹊部恰为大腿伸膝及内收肌肉的起点,为筋、肉之所汇,因此髋关节伤筋的患病率升高。小节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补肺金能平肝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小节穴可作为治疗髋关节伤筋的特效穴。本文通过分享针刺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医案2则,分析此疗法的理论依据和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1、病案资料


1.1病案1患者,女,31岁,2022年9月18日初诊。主诉:突发左侧鼠蹊痛2d。现病史: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鼠蹊痛,疼痛在腹股沟靠近左侧耻骨部位较为明显,痛连尾椎,咳嗽时疼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患者自行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效果不佳,故来就诊。入院时无寒热象及异常汗出,无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腹胀、腹痛、腹泻等,平素纳眠可,二便正常。刻下症:左侧鼠蹊部近耻骨联合部位疼痛明显,呈刺痛感,活动时疼痛明显。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左侧腹股沟至耻骨联合部位轻度压痛,活动时明显,未见局部淋巴结肿大,“4”字试验阴性;舌淡红,苔白,脉弦。骨盆CT未见明显骨质及关节异常。西医诊断:腹股沟损伤。中医诊断:髋关节伤筋(鼠蹊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因不经意损伤后出现鼠蹊痛,表现为活动痛,考虑为经络损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以行气通络、舒筋止痛。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针刺小节穴(拇指掌指关节横纹与手桡侧赤白肉际交点,偏掌侧2~3mm处)时,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健侧小节穴,使用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与皮肤成30°~45°角进针,针刺深度为30~40mm,提插3~5次以增强针感,留针20min,留针期间嘱患者行患胯耻骨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拔针后可掐揉手解穴(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触之处)以缓解针刺的疼痛感,拔针后留观30min。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告知针刺1次后未再出现疼痛症状,疗效满意。

1.2病案2患者,男,38岁,2022年11月6日初诊。主诉:右髋部疼痛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从高处跳下,随即出现右髋部疼痛,贴敷膏药及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具体用药情况不详)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1周后疼痛突然加重,故来就诊。刻下症:右髋鼠蹊部位疼痛,呈间歇性刺痛,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且屈曲活动严重受限。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棘突压痛;右髋关节无明显肿胀,右髋股三角区压痛,“4”字试验阴性,髋关节活动诱发腹股沟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CT检查髋关节未见骨折征象。西医诊断:腹股沟损伤。中医诊断:髋关节伤筋(鼠蹊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因墩伤导致鼠蹊部位疼痛,表现为髋关节活动痛,考虑经络损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以行气通络、舒筋止痛。针刺健侧小节穴,针刺方法同前,留针10min。针刺后髋痛消失,髋关节活动痛明显减轻,髋关节屈曲活动正常。后随访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


2、讨论


髋关节伤筋临床发病率较高,《临床骨伤科学》中认为髋部扭挫伤容易损伤腰臀部(偏于后方疼痛)[1]。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鼠蹊部损伤疼痛的患者较为常见,故将损伤后发生于腹股沟部位的疼痛命名为髋关节伤筋。研究指出,内收肌群损伤在腹股沟损伤中较为常见[2],其次为髂腰肌损伤[3]。胡声宇等[4]研究认为,运动中肌肉主动发力、被动拉长及韧带牵拉等动作都会使鼠蹊部受到牵拉而产生疼痛。此外,鼠蹊痛除与外伤相关外,还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5]及妇科、消化系统等疾病相关。

中医认为,鼠蹊痛属“伤筋”范畴,外伤暴力或肌肉损伤是造成伤筋的主要原因,但素体虚弱、风寒湿邪等亦是造成此病的原因。鼠蹊痛初病多责之于气滞血瘀,久伤则应考虑正虚邪恋。对于髋关节伤筋的治疗,《临床骨伤科学》主张卧床休养,并口服中药,亦提倡运用手法治疗[1]。张长江[6]应用推拿疗法治疗鼠蹊部伤筋35例,有效率为100%。部分鼠蹊痛患者属于髋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范畴,如葛凤麟老中医认为该病多为髋关节的过度运动或代偿运动引起的损伤,采用放松肌群、点揉脉位、拍打法等方法治疗该病有效[7]。

小节穴由杨维杰老师发现并命名,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的首选腧穴。如张建立等[8]报道针刺健侧小节穴结合配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良好;金伟等[9]采用针刺小节穴结合外洗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有效率高;杜伟斌等[10]证实针刺小节穴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具有镇痛消肿作用;陶冶[11]针刺小节穴治疗急性踝扭伤亦有良效。依据肺与膀胱别通及手足太阴经相通的理论,在治疗足太阳经筋、足太阴经筋出现损伤所引发的踝关节扭伤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治疗髋关节伤筋尚未见文献报道。

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遵循《黄帝内经》中的学术思想。第一,手足太阴经相通。肺主一身之气,肺经具有调理全身气机的作用,闪挫伤筋多为气机郁滞所致,故可采用肺经腧穴小节穴来调畅气机;脾经循行自“膝股内前廉,入腹”,其处恰为鼠蹊部,故使用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有效。第二,气街论。《灵枢·卫气》记载腹之气街与胫之气街所汇,当为腹股沟区,“气冲部”即鼠蹊处,而肺之寸口能候一身气血,故小节穴可治疗鼠蹊处之气滞疼痛。第三,肾、肝、胃相关论。肾、肝、胃三经均循行于鼠蹊部,且三经均与肺经相关。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气街是胃经汇聚之处;肺经自寅时接续肝经之气血循行;肾经上股内后廉,贯脊,其直者入肺中,故肺经能调节肾、肝、胃三经之气机。第四,部位相关论。①八脉交会穴中,后溪穴与督脉相通,列缺穴与任脉相通,提示手掌尺侧穴位可治疗后背督脉的病证,手掌桡侧穴位能治疗任脉两侧的病证,而鼠蹊部位于任脉两侧,小节穴位于手掌桡侧,因此小节穴可治疗鼠蹊痛。②鱼际与胃相关,《灵枢·经脉》曰:“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根据鱼际络脉颜色可判断胃之寒热。鼠蹊部位亦为足阳明胃经所过,小节穴位于鱼际边缘,故能治疗此处疼痛。③根据取象比类法,股四头肌是人体较丰隆的肌肉群,其起自鼠蹊部,而大鱼际是手部最丰隆的肌肉,两部位其“象”类似,故有效。第五,从针刺手法上看,取对侧阴经穴位,针深达1寸余,属于“从阴引阳,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之法,因此针刺小节穴可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灵枢·经筋》记载与鼠蹊痛相关的经筋主要是足阴阳经筋。如足少阳之筋“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足阳明之筋“直上结于髀枢……上结于髀,聚于阴器……髀前踵”,足太阴之筋“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股引髀而痛”,足少阴之筋“并足太阴之筋……与太阳之筋合……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以上分别说明足阴阳经筋与髀、阴股及阴器的关系。

小节穴位于手太阴经筋上,该经筋“结于鱼后……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此外,足少阳之筋“其直者上乘季胁……结于缺盆”,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脊……至缺盆而结”,足太阴之筋“结于肋,散于胸中”。根据“足少阴之筋并足太阴之筋”“足厥阴之筋络诸筋”可知,足少阴、足厥阴经筋通过缺盆、胸里、季胁间接与手太阴经筋产生联系。通过经筋理论可初步明确,小节穴治疗髋关节经筋损伤部位为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阴经筋循行所过之处,而手太阴经筋又与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阴经筋相互联系,因此采用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效果颇佳。

针刺小节穴前必须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以避免手部感染,预防蜂窝织炎的发生。进针时,持针需稳,进针要快,以避免针刺疼痛感,还可用针管进针器弹击针尾进针;行针以无滞涩感为佳。如进针困难,可能是进针位置或针刺角度不对,需要退针并调整方向重新进针,行针时无需等待得气,这是董氏针灸和普通针灸的不同之处。留针期间,嘱患者运动患髋,以增强针刺效果,此为动气针法,亦是董氏针灸的特色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树椿,孙之镐.临床骨伤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13-614.

[4]胡声宇,钱玲玲,秦岭.鼠蹊部的形态结构基础及其与疼痛产生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3):49-50.

[5]杨卫新,昝云强,章稼.腹股沟疼痛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关系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22):3424-3425.

[6]张长江.推拿治疗鼠蹊部伤筋35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4.

[7]虞成飞,葛凤麟.葛凤麟老中医治疗成人髋关节滑膜炎经验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3):13-14.

[8]张建立,汪利合.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7例[J].中医研究,2018,31(3):53-56.

[9]金伟,汪海东,赵革军,等.针刺小节穴结合上下肢外洗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2):906.

[10]杜伟斌,鲍关爱,全仁夫.针刺小节穴配合理筋手法对踝关节扭伤镇痛消肿作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7):647-650.

[11]陶冶.针刺小节穴治疗急性踝扭伤65例疗效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2):154-155.(收


文章来源:冯宇,冯雷,李海涛.针刺小节穴治疗髋关节伤筋(鼠蹊痛)病案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06):103-10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民间疗法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期刊人气:269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5798

国内刊号:11-3555/R

邮发代号:82-695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