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就知识内容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可引入一些合理的教学思路,切实提升授课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情境—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人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言
在当前这个提倡教学创新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层面,还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思路。为了进一步实现这项教学目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营造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的思维空间,进而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生物教学知识,并试着将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对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学习新的知识,并帮助他们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对于生活情境,教师不妨根据以往的实践展开切实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生活现象,如学生在生活中会观察到酿糯米酒的一些现象,或者饭菜变质、变馊的情况,还有种子堆放时间长了后会有发热的情况等。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些生活情境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这节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种子堆放后发热的生活化情境提问学生:为什么种子堆放久了就会发热?一开始堆放时会发热吗?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就能理解这种现象和堆放的时间有关。由此,教师展开追问:种子在堆放的这段时间内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细胞呼吸概念。其次,教师再列举生活中纸的燃烧,或者家里柴火的燃烧等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思考这些体外燃烧的条件和结果,进而与细胞呼吸这种体内燃烧进行对比。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由事物现象深入探究事物本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养成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习惯,以保证高中生物深度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引入探索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足够的探究欲望,对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自己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探究性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握探索的难度,不要一味求快、求高,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细胞膜的结构探索”这一知识,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针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来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疑问,如“欧文顿采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欧文顿实验结果是什么”“在20世纪初,科学家的分析结果表明膜是由什么组成的”等;在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点完成探究后,教师可以进行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如“脂质在细胞膜上是怎样分布的”“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种?磷脂的结构是怎样的?细胞膜内外都充满着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磷脂分子要怎么排布才能比较稳定?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出发,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实现细胞膜的什么功能?通过解题难度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在挖掘概念过程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含义也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对整体教学节奏的把控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这样的问题设计和引导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使其结合科学家探索历程和结论,尝试生物膜结构模型的绘制;借助问题的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发掘概念中的深层含义,找出其中的疑点,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实现深度教学的目标。
三、强调实验化的教学情境
对于高中生而言,生物知识博大精深,想要理解其中那些抽象化的知识,必须借助实验环节,以更为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创设实践活动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教学情境中,掌握手脑结合的能力,并主动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内容[2]。
例如,在帮助学生了解“渗透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鸭蛋泡醋的方法获取半透膜,再利用自己制备的半透膜设计真正的渗透装置,将实验引入真正的课堂教学,同时设计不同变量的装置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如,在教授“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时,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实验材料要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是否可以选择无色的洋葱鳞片?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它的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植物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植物细胞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其主要部位是哪里?在实验中,如果使用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或者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代替,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结构等。在学生开始实验前,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就实验过程做好规划,借助疑问,对实验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新事物,有利于自身思维从量到质的变化。在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示范、点拨和引导。
四、构建辩论式问题情境
在辩论式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课堂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或者集体方式围绕辩题进行辩驳问难,说出自己的观点,相互帮助和学习,通过辩论主动获取知识。在辩论活动中,教师需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独立、主动开展探索活动,通过辩论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实现人格发展。同时,教师需要做好辩题选择,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例如,在“细胞的癌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的辩论活动。通过辩论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结合社会普遍关注的癌症问题,突出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健康生活和癌症防治的关系等内容。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和组织能力,引入相应的辩题,设计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和引导,让学生提前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癌症治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辩题,并结合收集的病例开展辩论活动,对癌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通过整个辩论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和生物,使课堂充满活力,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化地应用“情境—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性思维,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孔勇,袁国强.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J].中学生物学,2016,32(11):12-14.
[2]陈宝定.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3,29(04):6-8.
许国辉.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J].名师在线,2021(06):37-38.
分享:
健康照护是指在医院、家庭、养老机构等为孕产妇、婴儿、慢性病病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给予的照顾和护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2023-12-12中学历史教材文本历史叙事的逻辑指的是文本历史叙事背后的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学历史教材编撰的逻辑。因为,“中学历史教材编撰的逻辑指的是体现编撰者编写技巧的逻辑”。中学历史教材的文本,具有高度的浓缩性。任何一个词、一句话,编撰教材的专家们都经过了斟酌。
2021-10-19聚焦文本而忽视插图是教材使用中的常见现象,这会导致教材插图在教学中陷入价值失落境况。相对历版语文教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更关注插图设计的教育性与审美性,选编入册的教材插图具有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形象化理解、补充语文教学中的情感逻辑、营造充满美韵的教学氛围等教学价值。
2021-10-19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时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情感教育经常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甚至被忽视。笔者认为情感是教学的重要催化剂,信息技术课也和人的生命一样,既有生命线,也有情感线。笔者从创设具体情境,融入情感;丰富教学方式,内化实际情感;作品展评,给予情感引导,提升情感教育的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笔者认为无论是情感目标的制定,还是课堂情感的渗透,抑或课外情感的拓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技能教学。
2021-08-31本文针对基于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进行分析,介绍了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相关概念,探讨了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践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合理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审美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021-08-30教材是教学的纲要,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考查考试,尤其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出现知识滞后、错误、漏洞或概念不严谨、逻辑不严密、知识不系统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不仅如此,有一些教辅资料编写出了一些难题、偏题、怪题,给学生和教师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2021-04-19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积攒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新时代,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智能化的先进技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在初中的古诗文教学中,仅仅只局限于理清古诗文字面意思,进一步就是会背会默写,应付考试而已,并没有达到教育部门开设古诗文学习的目的。
2021-04-17在当前这个提倡教学创新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层面,还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思路。为了进一步实现这项教学目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营造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给每位学生提供独立的思维空间,进而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2021-03-06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通常是紧密相连的,深度学习主要是针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研究的术语,最初是指在机器学习领域中,对图像、声音等进行识别的方式。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深度学习逐渐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将深度学习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还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1-03-01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迅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尝试。本文以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首先介绍了微课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最后阐述了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以便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2021-03-0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
期刊人气:180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7-8312
国内刊号:11-3866/G4
邮发代号:82-656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