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综合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普职融通的发展探究

  2020-12-24    24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就像人的两只双手,缺一不可。两种教育模式长时间分离严重阻碍了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积极开展普职融通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阻碍高中开展普通融资因素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的突破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促进我国高中教育普职融通的顺利发展。

  • 关键词:
  • 中职发展
  • 人才培养
  • 教育普及化进程
  • 普职融通
  • 高中阶段
  • 加入收藏

在传统的中学教育模式下,普通高中侧重于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产业结构迎来了改革,各就业机构对就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要求,开展普职融通,实现学生的双向选择,加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沟通与交流,为新时代培养出既具有扎实文化基础又具有较高技术性的人才。如何加快我国普职融通进程,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是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


一、普职融通实施模式


(一)课程渗透式

普职渗透式主要指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高中在各自独立办学的基础上,双方的课程进行相应的渗透。普通高中在原有的文化课基础上,适当增加职业教学的内容;中等职业高中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深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普职融通由各自学校独立完成,这种融通形式难度较低,很容易实现,但是融通程度也是最低的。

(二)“综合高中”式

所谓“综合高中”,又叫普职一体式高中,就是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同一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办学整体,进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普职一体式高中通常设立普通班与职业班。高一高二同学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对于高三年级的同学,根据同学们的特点和选择,一部分人进入普通班,一部分人进入职业班,高考后有各自的流向。普职一体式高中兼顾升学和就业两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内资源的共享。这是一种融通程度最高的模式。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综合高中”。

(三)双主体互通式

双主体互通指在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相互独立办学的基础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到中等职业院校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按规定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课程知识。实现两种学校在师资与教学资源方面的融通和共享。


二、影响中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固化

由于传统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认为劳心者管理别人;劳力者被别人管理,人们普遍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对这种培养人动手能力的教育不认同,认为“读书高雅”。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高中考上大学,认为这样才有出息。有不少家长即使知道自己孩子接受普通教育很可能考不上大学,但碍于自己的心理,也不愿将孩子送去中等职业学校读书。打破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对于我国推进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是个很大的挑战。

(二)独立的管理机制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就是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系统,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系统。对应的,两者也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独立管理,互不交叉,互不影响,各自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办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安排和资源设备的引进,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学籍管理设置、考核安排、评估标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高中之间学生的流动性非常低,基本上是两条封闭的,不会相交的管理平行线。

(三)课程分离

基于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不同,在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普通高中以培养学生基础的文化素质为基础,旨在为学生接受更高的教育提供一定的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多为偏理论性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截然不同,是为了培育出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专业劳动者或高技术人才,旨在为学生以后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课程设置多为实训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地操作能力,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相对浅显。普职在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目标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想实现我国普职融通顺利进行,首先要解决课程分离的问题。


三、目前形势如何推进普职融通


(一)推广普世融通,加强宣传力度

人们对于教育还停留在老旧的传统观念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极地,要想从根本上山改变人们的观念想法,就要加强对普职融通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不仅仅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还要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加大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要想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政府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设立优秀生减免学费、奖学金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增加职业学校就业率,让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建立普职高中统一管理机制

政府应出面协调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高中等教育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起统一管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高中的管理机制,打破我国普职管理机制分离的局面,促进我国推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进程。首先,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提升高中教育的管理权限,将高中教育的管理权限由县级机构提升到市级机构,由市级教育机构统一对本地区的高中教育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本地区普职学校的相关利益等问题的出现。其次,政府可以设立独立的高中教育司,专门负责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包括课程设置、评估机制、学籍管理等方面。这就可以直接协调从中央到地方各机构的相关利益,避免各教育部门和各办学机构因为各自利益而造成普职分离的局面。

(三)建立普职融通保障制度,实现普职资源共享

建议政府设置普职融通的保障机制,鼓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高中进行教学场地、硬件设备、实训基地、师资等多种资源的共享,比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室面对普通高中开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相互流动,普职的学生也可以到对方的学校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加强学校双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普通高中通过与中等职业高中的交流实现职业意识的渗透,中等职业高中通过学习更多的文化课程,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努力,实现双方的完美对接。

(四)校企合作提升高中职业教育质量

建议政府鼓励相关企业与中等职业高中进行合作,并出台相关保障政策。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缺乏一定的约束机制,导致企业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大多数企业基于生产成本和生产安全的顾虑,对于高中生参观学习不是很欢迎。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说明各行业企业、学校对于高中职业教育的职责和权力,出台相关福利优惠政策,推进校企合作机制顺利进行。比如针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减税政策,对于每年有实习生的企业,政府进行适当的补贴。校企合作可以保障中等职业高中的优势,同时加大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吸引力,为引进更多优秀生源打下基础,进而促进我国普职融通进程。

(五)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提升普职融通效果

在地理条件具备但教学资源不允许的情况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也可以小范围程度的展开。例如可以开设“普职融通班”代替普职融通学校,使双方学校之间进行小范围的优势互补且能够资源共享。普职融通班能够在资源共享,并不断规避自身的弱点。普通高中主要负责文化知识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则主抓职业教育的部分,明确自身的职责,共同为教育质量负责。针对“普职融通班”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在师资力量方面寻求高等院校的帮助与支持。通过高校的帮助能够使自身的普职融通效果进行全面提升。普职融通班可以请高校教师定期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并合理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学习。普职融通班也应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安排课程,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通过双方学校对学生起到共同促进作用,使普职融通班的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具优势。


四、结语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遍实施的“双轨制”教育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各方面需求。开展普职融通已经成为了当今高中教育的主潮流。本文首先探讨了普职融通的实时模式,主要有课程渗透式、“综合高中”式、双主体互通式等,然后引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实施普职融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传统观念固化、管理机制各自独立、普职课程相对分离等。最后就目前形势,对于如何加快我国普职融通进程展开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四点建议:推广普职融通,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普职高中统一管理机制;建立普职融通保障制度;实现普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万彬,王传喜.普职融通,打造综合成才立交桥——我市部分中学走综合高中办学之路的实践和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3-14.

[2]陈路萍,樊继宽.“普职融通”的动因、机制与实践路径——基于连云港市“普职融通”试点项目改革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8):13-17.

[3]常宝宁.政策工具视阈下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政策研究——基于1978-2018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Z2):57-62.

[4]王玲玲.积极探索普职融通模式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于广西某市普职融通实施情况的调研[J].职业,2017(16):24-26.

[5]张慧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实施普职融通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柳州市普职融通教育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J].职教通讯,2016(11):11-15.

[6]钱文君,李建波.市域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市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18(01):11-16.


陈朝明,张可佳.中职发展综合高中开展“普职融通”分析[J].科技风,2020(36):147-14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广东教育(高中版)

期刊名称:广东教育(高中版)

期刊人气:69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教育杂志社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5-1422

国内刊号:44-1145/G4

邮发代号:46-299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