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这让高中班主任充分认识到以往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规律。基于此,下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了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模式,从而提出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关疏导教育法的具体应用。可以发现疏导教育法应用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效果十分明显。
许多教育工作者有效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对高中班级高效化和高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表明,疏导教育法对提升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为保证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打下了基础。在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高中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落实疏导教育法,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1]。
一、营造疏导教育的班级环境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充分注意整个班级的环境效应,建立起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和谐共存。在学校内部,课程设置模式、学生素质差异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高中班主任要想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水平,必须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如疏导教育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身心需求全面释放出来并得到满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如果学生的心理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其思维意识就常常会受到不良影响。学生存在许多不同的想法,但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因此,应用疏导教育法至关重要。有教育工作者认为,想要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营造一种良好的疏导教育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良好引导作用[2]。
教师在运用疏导教育法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采用精神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能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到孤独或受到冷遇,通过疏导教育,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有效地融入整个班级大环境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意识性和有目的地督促学生和管理学生,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融洽。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很多高中班主任受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将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过于枯燥和乏力。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依照教学的具体标准和相关内容,以教学知识为基础,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班上可以大胆表达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二、构建疏导教育法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以教育教学为引导,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疏导教学法,需要教师对班上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总结,并以此为出发点,既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传输给学生,又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更坚定的信念,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在应用疏导教育与教学法管理班级时,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身体成长变化进行有效控制,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管理工作中得到尊重,充分适应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在此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成长趋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一些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对一些自我意识发展比较缓慢和性格相对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谈心的方法来引导,有效消除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及自信心得到有效提高。
三、疏导教育法和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疏导教育法应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教师在运用疏导教育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这种教育方式的应用价值,将疏导教育法和其他教学案例有效结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在疏导教育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只运用疏导教育法,会造成方法和实际脱节,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应用实践教育法时,教师需要融合理论教育法和心理咨询教育法等一系列工作,有效疏通和解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疏导教育法对自身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及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教育工作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状态会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还能有效提高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美.疏导教育法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8(13):75.
[2]李永.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教育法的特性及当代发展[J].纳税,2017(7):110.
谭晓波.高中班级管理教育理念研究之分析疏导法[J].科学咨询,2020,(7):70.
分享:
现代学校美育体系注重弘扬美育精神,以美育人,让学生通过美育的熏陶和化育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高远的精神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成都市龙泉中学坚持以和合文化为引领,通过优化办学模式,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新时代条件下的学校美育实践,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打造大美育平台,构建美育课程体系,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培育美育新人。
2021-08-31近些年以来,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背景下,初中开始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无法高效有秩序地展开。即便在正实施课程的学校中,教师不及时展开行动,或者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随意行动。下面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
2021-08-30文章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重要性的初步思考,明确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路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体系化资源开发;课中大单元教学设计;课后分层次教学。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合力,要求教学安排紧密贴合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
2021-08-26县域职校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理应型构一种互嵌共生的动态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内在生产力,而且能够助推县域职校的特色发展。在实践场域,县域职校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演绎出两种差异化的嵌入逻辑:博物馆式的占有与展示以及工作坊式的传承与创新。因循不同的嵌入逻辑,县域职校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又生发三种不同的嵌入形态:悬浮式定点式以及融合式。要构建县域职校与民族文化互嵌共生的实践生态,需要分层制定民族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民族文化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民族文化立体课堂模式以及多向发力保障民族文化有机嵌入。
2021-08-18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于班主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而在高中阶段开展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活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培养和锻炼。因此做好高中班级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意义展开论述,然后分析当前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21-06-28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了解之外,更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关键。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文化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为全面加强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021-03-26近几年来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即“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师提升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数学作为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1-02-01研究整群抽样山东某高中高二学生500人,通过统合模型分析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预测学业期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学习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期望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可以通过自我决定动机,正向预测其学业期望,自我决定动机在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期望中起中介作用,非自我决定动机不能预测学业期望。
2021-01-06互联网技术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借助二者发展的产物,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的学科教育都获得了新的发展途径。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不仅可以丰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微课背景下,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展开研究,为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提供建议。
2020-12-31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将对学生日后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校长在高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是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效动力。因此,要想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就必须增强高中校长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让校长在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2020-12-25人气:7187
人气:6171
人气:4266
人气:3805
人气:357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
期刊人气:5674
主管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5872
国内刊号:14-1024/G4
邮发代号:22-10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