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在缓解、改善腹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家属对干预的满意率及患儿止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为(3.1±0.8)d,短于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的(4.6±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0,P<0.01)。结论 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患儿中可使其症状、体征缓解得到改善,并能缩短小儿腹泻患儿的止泻时间,从而保证患儿的护理效果,且整体护理在运用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能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动整体护理方法的实施。
小儿腹泻属于儿科常见病,临床罹患腹泻的患儿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呕吐、发热以及腹痛等症状。临床研究指出[1],腹泻的存在会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其中,腹泻患儿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与低钾血症等并发症。所以在小儿腹泻发生后,临床应及时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临床实践而言,患儿的护理是否科学、有效,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恢复带来直接影响。以往在对患儿护理时,临床多会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但其实际上很难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所以在患儿的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作用开展相关探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月龄3~18个月,平均(9.25±2.26)个月。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月龄3~19个月,平均(9.78±2.15)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者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儿;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跟踪患儿;诊治资料有缺失患儿。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抗感染、肠道保护、调整菌群紊乱等。在治疗的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按照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护理,并对患儿进行病情护理、补液护理,同时通过口头宣教的方式,告知患儿家属相关的健康知识等。
1.2.2观察组患儿采取整体护理
(1)前期护理:入院后要根据患儿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并且关注患儿的症状、体征以及病程变化,同时要对患儿实施消毒隔离,避免发生传染的情况。其次要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防止患儿出现口腔干燥的情况。(2)饮食护理:要保证患儿疾病治疗期间的营养供应,所以要结合患儿病情的轻重程度等,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以及高热量的食物,以满足患儿的日常营养所需。母乳喂养的患儿不宜断奶,但要适当减少母乳喂养的时间。(3)臀部护理:患儿排便后要采用温水对臀部进行擦拭,确保臀部的清洁,同时还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其次要注意确保患儿肛周的干燥,防止红臀的发生。(4)呕吐护理:呕吐是腹泻患儿常发生的症状,患儿发生呕吐后应及时指导家长立即应用温水对患儿的口腔进行冲洗,医护人员可结合患儿情况,采用含漱液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5)体温护理: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存在发热症状的患儿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体温≥38.5℃,可按照医嘱采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患儿发生高热惊厥。(6)心理护理:在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家属的心理建设,期间注意态度温和,语言舒缓,避免不耐烦等情况的发生,使家属的情绪可以充分得到保障,并使其可以积极配合临床工作的开展。(7)出院护理:出院前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预防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规范患儿的饮食与用药,嘱咐患儿家属在发生相关症状后及时前来医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家属对干预的满意率及患儿止泻时间。显效:干预后的3 d内,患儿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排便次数≤3次/d;有效:干预后患儿3 d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排便次数4~5次/d;无效:干预后患儿3 d内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排便次数>5次/d。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率指标为患儿康复后,指导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主观评价,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指标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干预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比较[n(%)]
2.3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止泻时间为(3.1±0.8)d,对照组止泻时间为(4.6±1.1) d,观察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0,P<0.01)。
3、讨论
小儿腹泻属于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急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为主,若治疗不当会导致患儿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继而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指出[3],小儿腹泻本身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多见于夏秋季节,而在病理学划分上则可以分为非感染性腹泻与感染性腹泻两种类型,此类疾病多因饮食不当所致。另外,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也会导致小儿腹泻的发生,其中,临床以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最为多见。除病原微生物感染外,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也是造成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长期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药物,会对肠道植物神经造成影响,并使肠道菌群失衡,以致一些病原菌在肠道大量繁殖,继而引发小儿腹泻。目前临床以感染性腹泻较为多见,但亦有部分患儿发病与体质因素、消化功能有关。有研究指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所以酶的活性较低,而婴幼儿自身则对营养物质有较高需求,这种情况的存在便会导致婴幼儿的消化负担增加,继而引发腹泻。另外,婴幼儿本身的免疫功能较低,所以更容易发生大肠杆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但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大肠杆菌肠炎的概率更低,这主要是因为初乳中的蛋白质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抗病能力。小儿腹泻的发生还与饮食有关,包括饮食喂养不规律、食物过敏等,均属于造成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小儿腹泻发生后要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目前临床对腹泻患儿治疗时,应用的主要是抗感染药物、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剂等。抗感染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如黄连素等药物也在患儿治疗中得到应用,此类药物可在保证患儿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其次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则为蒙脱石散,其药理学作用主要在于固定、抑制病原菌,强化肠道的屏障功能等。肠道菌群调节剂则是活菌制剂,其应用后有助于改善患儿肠道菌群,调整消化道紊乱。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即对导致患儿腹泻的病因加以确认,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此来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但临床实践表明,小儿腹泻患儿的干预效果与预后恢复,通常与患儿的护理密切相关。所以在对小儿腹泻患儿治疗期间,还应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既往的临床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此种护理模式整体应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因为常规护理仅强调了对患儿的基础护理,所以很难完全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4]。因此在对患儿护理时,临床可以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通过整体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并能为其更快地恢复提供良好的支持。其中,整体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并且在其应用后还能对患儿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
整体护理的模式,并不仅局限于患儿的护理,其同时还强调了对患儿家属的指导,这样能减轻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并使患儿家属可以密切配合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另外在整体护理干预后,临床还可以强化对患儿各个临床症状的护理,从而起到促进患儿症状改善的作用。此外有报道指出,在整体护理实施后,患儿止泻时间、止呕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同样也可以得到保证,提示整体护理对于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有明显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整体护理对于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同样有积极作用,表明在此类患儿的干预中采用整体护理对于辅助患儿治疗有肯定的价值。要在腹泻患儿的护理中应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的干预计划,确保护理工作本身可以贴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这样便可以确保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对患儿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以便及时应对患儿的病情,确保干预的合理、有效。大量临床报道表明[5],整体护理的应用有重要意义,故而临床应对患儿进行科学评估,并制订整体护理干预的计划,以此来辅助疾病的恢复,继而起到促进患儿恢复的作用。而在患儿得到有效的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也能得到相应提高。因此,临床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患儿疾病治疗和恢复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比较存在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比较有差异,观察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小儿腹泻患儿的护理中,仅依靠常规护理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对患儿护理时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通过整体护理能够对患儿护理效果的提高发挥作用,另外还有报道显示,整体护理还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但因此次研究并未涉及此类指标的探究,所以还有待日后开展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应用能提高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且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缩短患儿止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雪花,邢孟琴.责任制护理在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384-385.
[2] 施琳,穆秀丽.舒适性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5):187-189.
[3]张玲.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6):151-153.
[4]孙金丽.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619-1620.
[5]关小竹,牛彩霞.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3);242-243.
文章来源:渠倩梅,桑红艳,孟芬芬.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效果及满意度[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9):68-70.
分享:
脑梗死(CI)是临床患者数量较多、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患病早期由于机体脑组织局部出现缺氧缺血,导致梗死病灶中心无血液供应,病灶周围神经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极易诱发癫痫[1]。如果不能在癫痫发作初期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会增加患者发生残疾、死亡的风险。
2025-03-31睡眠障碍是呼吸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体表现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咳嗽、夜尿增多等,这些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2]。
2025-03-17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疾病,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1]。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与年龄是腹股沟疝的常见诱因。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的常用治疗方法,其可对腹壁缺损或薄弱部位进行修复,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3]。
2025-03-16甲状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2]。甲状腺微波消融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甲状腺结节也能明显检出,所以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成熟[3-4]。
2025-03-12颅脑损伤简称脑损伤,其是由外力原因造成脑部器质性损伤的疾病,患者脑部在受到外力损伤后会出现头痛、头晕、昏迷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运动、认知、行为、心理等功能障碍[1-2],多数患者由于脑部疼痛,而出现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的现象[3]。
2025-03-11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较高,其中以心肌梗死死亡率最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重建血流,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需要良好的护理配合。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后普遍存在自我护理能力差、出院准备不充分等情况,影响后期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不利于心血管事件预防[2]。
2025-03-11介入治疗是临床针对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所开展的微创治疗措施[1],可经介入治疗操作重建或恢复患者脑循环血运[2],延缓脑循环血运障碍所致脑组织、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进展,维护患者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具备微创、耐受性强等特点[3]。
2025-02-18在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生于老年群体,因为患者的心脏排血量不够[1],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会造成血流灌注不足,造成患者的体循环静脉瘀血,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这种疾病的治疗周期很长,治疗费用也很高,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
2025-02-18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1]。该病的发病原因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心理压力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治疗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加强优质的护理干预。
2025-02-07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使心脏在足够静脉回流条件下,心搏出量仍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或有赖于充盈压升高来补偿,从而形成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状态。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液体潴留、乏力等症状,心功能降低。
2025-01-27人气:16537
人气:15878
人气:15192
人气:13360
人气:116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3937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8933
国内刊号:34-1251/R
邮发代号:26-203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