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的辽西地区,在抗旱造林中采用油松营养杯技术,解决了当地土壤贫瘠、干旱缺水等造林困难的问题。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时,要做好幼苗的培育与移栽等工作,提高了油松育苗、造林成活几率,发挥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的优势,提高当地荒山绿化的效果。并对当地林地覆盖状况等具有很好地改善效果。
辽西地区每年的降水量有限,而且降水时间比较集中,加上常年受到风沙侵蚀,所以当地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因此,科学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将改善当地荒山抗旱造林的效果。
1、辽西地区油松营养杯育苗关键技术
1.1 确定育苗地,开展做床工作:在挑选育苗地时,应坚持选择“通风顺畅、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光照好、水源充沛、交通便利”的林地进行育苗。育苗床长根据育苗数量而定,宽控制在1m,深和育苗杯高度相同。同时,还要在每个苗床之间制作0.5m宽的通道,供人行走。
1.2 确定营养杯大小:要选择塑料制的材料制作营养杯,营养杯高应控制在11cm、半径应为4cm、厚度应为0.8mm。同时,使用前要用打孔器在杯子底部戳0.5cm直径的小孔,3个左右,从而改善营养杯透气透水效果,防止幼苗憋死[1]。
1.3 合理装袋:播种时间应选择在前一年春季,播种时要通过消毒、催芽的方式处理种子。次年春季树苗萌动初期将树苗装袋。起苗后,要剔除老弱病苗,挑选根系完整、直径粗实、顶芽饱满、生长旺盛良好树苗进行栽种;起苗后,要马上装入袋中,具体操作为“铺、盖、提、满、墩、靠”。铺是指把袋子铺平,倒入原体积2/3的土壤,接着将树根均匀摊开;盖指将树根用1/3的土壤盖住;提指用手扶正、轻提树苗,让土壤均匀地和根系接触;满指向杯内倒满土壤;墩指双手拎起袋子下墩,让营养杯内土壤夯实;靠指将营养杯按照顺序逐一放在育苗床里。
1.4 管理育苗床:在育苗床中整齐的摆放营养杯后,用剩余的土壤均匀填充在营养杯间的缝隙里,防止透风现象。然后,浇灌清水,浇水时要坚持浇透原则,对于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与此同时,可将农家肥、有机肥混合物均匀撒入营养杯中,为树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辽西地区油松营养杯移栽造林抗旱技术的分析
2.1 确定造林最佳时间:采用营养杯技术培育,油松苗需要花费3个月时间,因此,3个月后将实施造林。虽然营养杯育苗技术除冬季外都可以使用,但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在7月下旬及雨季前3个月育苗,这样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满足树苗成长所需的水分、热量等[2]。
2.2 挑选苗木:挑选20cm以上高度的、健康的、无病虫害的树苗进行移植,这样有助于提高树苗的成活几率,还能降低造林投资。
2.3 挖坑:造林之前应预先挖掘大坑穴,树坑的直径应超过营养杯直径的两倍以上,树坑的深度应略比营养杯深即可,栽植时要通过深栽的方式栽植树苗,同时,坑壁要保持垂直,坑口直径与底部直径保持相同。
2.4 移植栽种:在辽西地区种植油松时运用营养杯技术,将确保土体整体性不受影响,还能避免出现断根情况,有效提高了根系完整性。在移栽中,应先装载树苗,然后运送到造林地中卸下,期间要坚持轻拿轻放原则;要将营养杯的塑料壳去掉,双手扶正树苗后,将其缓慢的放入大坑穴之中,之后缓慢填土,待填满后,压实、浇水即可。
2.5 抚育管理:完成油松营养杯移植栽种后,若辽西降水量适宜,则少量浇水即可。另外,不用再开展两年培土防护工作,其原因是营养杯育苗技术本身的抗旱能力已经很强,进入冬季后也可以保证水养供应的充足性。在林地抚育中仅需定期的清除杂草即可,无需进行大面积中耕除草,这将使幼林抚育投资减少,提高造林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另外,若造林地中存在其他自然生长的树种,在油松造林期间不可伤害其他树种,同时还要提供相应的保护。
3、辽西地区采用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的优势
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在辽西地区的运用存在四大优势,一是育苗的成活率提升了20%~50%,同时使移栽的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二是使树苗的保存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实现了平均保存率>90%以上的目标;三是避免了后期补苗、补植工作的开展,保证了造林的完整性与整齐性,使林木生长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四在移植栽种油松苗时,会携带营养杯内的土壤一起栽入栽植坑内,因此,移植栽种的时候省略了缓苗的过程,实现了缩短造林用时的目标,同时,由于营养杯自身养分充足,能够满足前期幼苗生长的基本需求,所以使幼苗移栽与造林的成活率大大提升[3]。
4、结语
在辽西地区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时,要做好幼苗的培育与移栽等工作,发挥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的优势,提高当地荒山绿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凤云.园林化有型油松大苗培育配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04):57.
[2]张登平.浅谈油松造林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3):190+192.
[3]黄耀娇,徐艳,谢美荣.油松育苗与管理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8(09):92.
吕树成.科学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9,(1):80.DOI:10.14025/j.cnki.jlny.2019.01.040.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人气:7408
人气:5947
人气:5272
人气:5038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人气:995
主管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学会
主办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0018
国内刊号:35-1327/S
邮发代号:34-62
创刊时间:196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