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今,林业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体系起着重要作用,而整个林业发展中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占有主导地位,因为林木生长全过程是种苗质量的好坏直接造成的,所以通过对林木种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可以使我国林木种苗技术应用体系得到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林业资源是整个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要想提高林业建设效率,不仅要扩大林地种植面积,还要保障造林质量,才能确保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升。林业建设单位应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管理理念,加强林业树种质量的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种苗繁育技术,才能进一步地提升造林质量。
1、种苗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
林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林业经济效益。林业种苗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林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种苗技术的支撑,优质的种苗会直接影响林区树种的生长周期、质量、木材功能等。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稍显落后,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越是具备丰富的林业资源,在科研发展方面的水平也就越高,也更便于研究和开发出新技术和新品种,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我国还需要大力加强林业技术培育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
2、种苗培育
2.1 种子筛选处理技术
种子筛选和处理是保证优质种苗的基础,挑选种子时要选择无病害、生长力强、植株比较粗状的母树进行。选择树种要遵循造林地的自然与气候条件,选择当地优势树种,确保后期苗木的成活率;山地造林则应选择油松、马尾松、杨树、杉木等树种。进行种子处理时,要科学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对含水量较大的种子要注意防潮处理。如需跨地区调配,还应根据种子自身与运输时间等特点,合理地调节运输过程中种子的湿度和温度。在育苗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消毒后浸泡在干净的清水中,定期更换清水,直到种子的表皮开裂。进行催芽处理不仅可以有效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树苗的抗病能力。
2.2 种植密度的选择
种苗的种植密度与其生长质量和产量息息相关。种植密度小,种苗吸收的养分与光照充足,株苗才会生长旺盛;如果种植密度过大,虽然种苗数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各植株间的相互影响较大,光照与养分吸收都会受到阻碍,就会造成苗木质量下降。一般种苗种植的行间距要保持在10~70cm、株间距要保持在10~20cm。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苗木产量与质量的前提。
2.3 种苗培育常用技术
在目前的林业育苗培育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有生物育种、无土栽培、控根技术、营养钵育苗4种。
①生物育种技术是人工造林生产中比较常用的种苗培育技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种苗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成熟,目前有多种生物育苗方式,例如基因工程、诱变育种、单配体育种、杂交育种等都是比较好的育种方式。
②无土栽培技术是针对于当前日渐稀缺的土地资源而研发的,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森林草炭、腐烂叶子、膨胀土等材料加以培育,形成一种营养液,营养液可以取代土壤进行种苗培育,从而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使用。
③控根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种苗培育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缩短培育时间,有效地提升种苗培育的效率。该技术还可以对根系的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
④营养钵育苗技术主要使用的是营养土与营养钵,在使用该技术时对营养土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都较高。在使用营养土的过程中不仅要适当添加肥料,还要科学地配比出合适的营养土,以有效保证营养钵的土肥力,操作人员还要控制好营养钵内的干湿度,确保育苗工作的正常开展。
3、种苗管理
3.1 温度管理
种苗的最佳培育温度为20~26℃,这种温度条件比较适合种苗的生长,因此在整个培育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此温度育苗。除了要参考造林地的气候条件和科学选择种苗培育时间外,还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温控设备与技术进行控温,适宜的温度才能保障苗木的正常生长。
3.2 水肥管理
肥料与水分是种苗生长过程中必须的两种养分,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在给种苗补水时,应根据苗木的吸水性、生长阶段、外界环境等条件控制灌溉次数与用量,水分多与少都会影响种苗的正常生长,采用滴灌方法进行补水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要根据土壤养分与种植密度等情况选择肥料,一般使用的基肥为农家肥与复合肥,使用时先将肥料搅拌均匀,以防肥料过于集中从而烧坏种苗。
3.3 控制和调节光照
任何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离不开阳光的照射,种苗更需要阳光的滋养,充足的光照才能确保苗木长高、长大。因此,在种苗栽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光照时间,不同苗木种类需要的光照时间也不同,必须正确掌握各类苗木的光照时间。
3.4 种苗的日常管理
除了前期培育还要注意种苗中后期的管理,以确保种苗正常生长。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定期观察种苗的生长情况;其次还要对日常的松土、补肥、灌溉、施药除虫、移植等工作做到全面监督,松土时注意保护苗木根系不要受到损害,浇水时注意节水,施药时注意药物浓度比例与品种选择;最后,还要加强除草与排水工作管理。
卢明革.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与管理维护[J].种子科技,2020,38(4):67-67.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人气:7409
人气:5949
人气:5041
人气:4725
人气:466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527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5382
国内刊号:23-1268/S
邮发代号:14-66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