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落叶乔木,适应性非常强,而且用途广泛,在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在造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践总结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为林农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落叶松造林绿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落叶松树干笔直且枝叶繁茂,生长速度较快,在造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落叶松材质比较坚韧,是常用的用材林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落叶松造林绿化水平,加强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研究尤为重要,这也是大面积培育落叶松、提升其造林效果的重要基础。
1、落叶松育苗技术
1.1选地与整地
为了有效提高落叶松成活率,保证落叶松健康生长,应充分重视选地与整地工作。选地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排水条件及交通条件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通透性较好、偏酸性的沙性土壤更适宜种植落叶松。同时,针对落叶松种植地块,需要在种植前一年进行翻地,保证翻耕深度控制在40cm左右,并施入充足的有机肥,施肥量控制在11250kg/hm2。另外,播种之前,对土壤喷洒一定浓度的硫酸亚铁溶液,调节土壤酸碱度,为落叶松生长营造适宜的土质条件[1]。
1.2种子处理
落叶松种子包裹在球果中,种子为卵圆形、灰色,合理筛选种子并做好晾晒、浸泡工作,能有效提高种子萌芽率,促进幼苗生长,还能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可将高锰酸钾溶液与水按照1∶200的比例进行配比,对经过筛选的种子浸泡3h。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药剂对种子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其萌芽率;浸泡时间也不能太短,以免达不到良好的消毒作用。消毒之后的种子利用温水(40℃)浸泡催芽,时间为24~36h。在此过程中,开展挖坑作业,选择温度较高、背风向阳的区域挖坑,坑穴深0.5m。将经过浸泡的种子放入坑内,利用塑料膜进行封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每天对种子进行翻动,当种子达到1/3裂口时,即可进行播种[2]。
1.3播种
要适时早播,但不能太早,一般在地表温度达到10℃进行即可。山地相比平原升温较慢,所以可以适当延期播种。播种时要适量播种,落叶松种子发芽率相对较低,可以根据发芽率来确定用种量,一般发芽率在40%~50%,667m2用种量在6kg左右;如果发芽率低于这个范围,则要增加1kg左右的种子;如果发芽率高于这个范围,则用种量减少1kg左右。播种后要进行覆盖保温,在苗床表面覆盖一层细沙,一般厚度在0.5cm左右,细沙上面盖草帘等遮盖物,防止种子被风吹走。
1.4苗期管理
油松种子发芽后,应合理控制苗床温湿度,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对于出土前的幼苗,需要保持合理的水分供应,避免苗床干裂,同时浇水量不能过大,可以少量多次进行浇水。对于出土后的幼苗,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根据落叶松幼苗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进行浇水。幼苗阶段的落叶松不适应强烈的日光照射,强烈的日光照射会对幼苗造成日灼伤。可以架设遮阴棚,对强烈的日光进行阻隔,保持60%左右的透光度,为落叶松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春季遇到低温天气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温度较高时应合理进行降温,为落叶松幼苗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3]。当幼苗长出5片针叶后,对于幼苗生长情况展开全面分析,并做好间苗工作。间苗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株距,确保密度为700株/m2,并拔除弱苗、残苗及病苗,为健康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当落叶松幼苗生长一段时间后,进行第2次间苗,密度控制在600株/m2为宜。间苗过程中开展除草工作,除草时首选人工除草方式,即将落叶松幼苗之外的各种植物全部清除,避免其与幼苗抢夺营养,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幼苗处于稳定生长状态时,应结合土壤情况合理进行松土,松土过程中应合理保护幼苗根系,避免对幼苗根系造成伤害,避免对幼苗后续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这样可为落叶松幼苗生长创造温暖湿润、营养充足且松软的土壤环境,促进幼苗健康生长。
2、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
2.1造林前整地
整地应在雨季进行,整地深度一般在30cm左右,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周围土壤要踏实,形成内低外高的反坡型,清除穴周围的杂物。
2.2起苗和运输
起苗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来定,一般在10月下旬,如果苗木全部封顶且出现黄叶,即可进行起苗。起苗前几天做好起苗准备工作,适当浇水、活动土壤,保证起苗过程中不伤害苗根。运输过程中将苗木捆成一捆,苗根要沾浆,用湿草包裹,防止根部受到伤害。
2.3栽植苗木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确认栽植密度,一般控制在3300株/hm2左右。栽植过程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窝根,二是要扶正、踩实、不能栽靠山苗和顺山苗等。并且为了防止“冻拔”现象发生,栽植第2年化冻后要进行复踩,提高苗木成活率。
2.4幼林抚育
一般栽植后要连续5a开展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8~10a后也就是林分郁闭后,对幼林进行修枝抚育,调整林地光照,改善林分生长环境。15a后进行除伐定株,再次调整林分密度,使林分加快生长。
2.5病虫害防治
2.5.1落叶松褐锈病。
落叶松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褐锈病的影响,该病是落叶松感染担子菌亚门落叶松拟三胞锈菌所导致的。落叶松感染该病后,叶片尖端及中部会出现褪绿小斑,并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大,6—7月夏孢子堆形成于叶背面。夏孢子堆一开始在叶表皮下进行寄生,颜色主要为赭黄色或者奶油色,表现为小丘状圆形,夏孢子堆在叶表皮裂开后,有血红色或者铁锈色的粉状物露出,成熟后的夏孢子会不断飞散。8—9月会有黑褐色凸起(3~5个)形成于叶背面,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危害不断加剧,冬孢子堆数量越来越多,落叶松的针叶呈黄色并不断干枯脱落,影响树木长势,甚至导致落叶松死亡。
对于落叶松褐锈病,可选择百菌清油剂对苗圃及落叶松幼林进行喷洒防治,防治效果在58%左右。5—6月,发现该病后,可以利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进行喷施防治。同时,在春秋两季,对苗圃地及林地展开清理工作,集中烧毁收集的落叶松枯枝败叶,保持地块卫生,减少病菌传播。对于苗圃地,应确保苗木栽植密度适宜,同时加强通风除湿,避免苗木过度徒长,增强其抗病性。对于郁闭的林分,可以选用百菌清烟剂进行放烟防治,提升防治效果。
2.5.2落叶松松皮小卷蛾。
此类害虫主要对落叶松枝干造成危害,影响落叶松正常生长,此类害虫每年发生1代,幼虫(六七龄)在落叶松皮下卷曲并吐丝制作薄网越冬。次年4月左右,落叶松发叶时对落叶松枝干造成危害。
为了防治落叶松松皮小卷蛾,优选抗病树种进行种植,并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营造混交林,促进树冠早日郁闭;对寄生蜂及相应的天敌进行保护;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
3、结语
为了有效提高落叶松育苗及造林效果,必须充分把握落叶松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为落叶松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武琼.大力加强林业绿化养护管理、提升景观效果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8(8):39-40.
[2]郭志红,王惠君.华北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J].图书情报导刊,2011(26):215-217.
[3]张喜红.落叶松的育苗及抚育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8(3):37.
武平.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20(09):93-94.
分享:
育苗是林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有效的育苗技术则是育苗工作展开的前提,也是提高苗木质量与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育苗工程中,由于需要考虑到育苗、造林、经营等各个环节,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让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不断进步。
2022-04-29任何类型的树木都有其生长特点及自然规律,在培育和移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并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如果栽培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影响树木存活率,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浪费种植成本。因此,林业人员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切实提升苗木生命力,合理应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1-11-19当年秋季,选择品质好且保管良好的种条,留作第二年育苗使用,应选择一年生、芽片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一级苗或二级苗中下部分的种条作为扦插条。绝对不能从大树或幼树上去采集枝条来扦插繁殖,否则扦插会产生明显的侧枝效应,繁殖出的苗木长势较差,原无性系的特征均不能保持。
2021-09-08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侧柏树干高直,最高可达20m。适应性极强,在酸性、石灰性及轻度盐碱性土壤中均可生存,耐寒、耐旱、耐高温性均较强。在海拔300~3000m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的阳坡均能生长,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和观赏绿化树种。其枝、叶、种子皆可入药,木材可作为建筑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021-09-08随着中国环保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工程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中国植树造林的工程水平不断提升,但在绿化造林中依然存在着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原则进行梳理,分析绿化造林模式的弊端,提出优化中国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2021-09-02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密度一般为2 m×2 m,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苗木大小、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栽植密度。做行道树栽植时需用工程大苗,一般株距3~5 m。造林后,初栽幼树要做好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金叶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繁殖容易、树形优美、观赏性好,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营建风景林等。金叶榆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造林后要加强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等抚育管护工作,尤其要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造林及景观效果。
2021-08-20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栽培管理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加强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林业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具体的林业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究。
2021-08-18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预期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定期进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效监测评估,进而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林地的目的。
2021-08-14节水造林技术能够促进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并提升苗木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通过对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分析探讨,包括节水造林技术的优点、面临的问题及相关的推进策略等,同时提出了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
2021-08-14金叶榆春季嫩叶娇黄,夏季叶片金黄,树干通直、树形高大,观赏性好,可用做城市行道树、公园(游园)景观树。另外,金叶榆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轻度盐碱(含盐量0.2%左右),耐瘠薄土壤,但生长状况不如肥沃湿润土壤。金叶榆萌芽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抗风、保土能力强,也可用于“四旁”绿化和营建防护林。
2021-08-04人气:7409
人气:5949
人气:5274
人气:5041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1746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5-0756
国内刊号:33-1370/S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1.826
影响因子:0.14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