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对蝉花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野生蝉花,还是人工培养的蝉花菌丝体、子实体及从中分离得到的蝉花多糖等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对人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细胞系,小鼠肉瘤、结肠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还不够清楚。
858
0
黑色素瘤的基因突变发生率比较高,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BRAF、MAPK和NRAS等,其中BRAF是一种原癌基因,约50%黑色素瘤患者携带BRAFV600E突变。BRAF突变后可激活RAS/RAF/MEK/ERK通路,从而促进肿瘤发生。虽然黑色素瘤在早期局部发现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转移性黑色素瘤在治疗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651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我国治疗性重组生物制品的重要产品之一,为小容量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放疗、化疗以及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安进公司生产的rhG-CSF首先于1991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目前我国有15家制药企业生产rhG-CSF,10个规格,69个批准文号[2]。国内生产的rhG-CSF均由含hG-CSF基因质粒的大肠埃希菌表达,经发酵、分离、高度纯化后获得原液,再经制剂和分装等工艺获得成品。
661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目前,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作为一种新型载药栓塞系统被应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与传统介入栓塞治疗比较,聚乙烯醇载药微球的作用更具多样性和彻底性,载药微球规格多样,大小均匀,不易粘附,是一种永久性栓塞剂。
169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 PTE)。VTE是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VTE风险是非肿瘤患者的4~6倍。肿瘤的病理生理学以及相关治疗措施如化疗药物、外科操作等均是增加VTE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1112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氟比洛芬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等作用,主要用于疼痛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目前使用的氟比洛芬酯以脂微球作为载体,具有靶向性,不仅能增加药效,也能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和控制术后疼痛。
634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非皮肤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发病原因。骨转移造成各种骨相关事件(SREs),包括骨折、高钙血症、脊髓抑制及严重疼痛。这些骨相关不适增加了姑息性放疗及骨手术的可能,降低了病人生活质量。唑来膦酸(ZA)为第3代磷酸盐咪唑衍生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阻断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基质的吸收,同时可以抑制疼痛介质释放,缓解疼痛,降低SREs的发生率。
1241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宫颈癌。其病理类型以上皮性卵巢癌为主,因临床症状出现晚,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疾病晚期,病死率高居妇科肿瘤前列。对患者给予有效的二线化疗,对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院在晚期复发性铂耐药型卵巢癌治疗过程中使用脂质体阿霉素与依托泊苷进行治疗,均取得较满意效果。
771
EMT过程在恶性肿瘤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增强细胞运动能力和细胞耐药性。EMT在卵巢癌的发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深入研究EMT及EMT驱动过程中的关键分子节点,为卵巢癌提供新的可靠的特异性治疗靶点。
580
大肠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也是消化系统疾病,涉及直肠癌、结肠癌两种,现阶段这一疾病出现老年化趋势。大肠癌患者通常会出现肠道不适等现象,确诊时已发展至晚期,不能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有效治疗。因此,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静脉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但临床效果一般,需要对临床治疗药物进行深入研究。
1191
膀胱癌患者在进行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之后,灌注吉西他滨以辅助治疗膀胱癌。就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膀胱灌注的常用药物如卡介苗、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以及表柔比星等。其中国外常用且有效的灌注药物为卡介苗,但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在5年之内肿瘤复发,另7%~30%的患者疾病最终恶化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灌注药物,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定论。
752
癌症给患者机体带来急剧恶性的影响与变化,临床治疗困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还会导致患者晚期阶段痛苦不堪,遭受极大的生理折磨与心理折磨。临床上有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失去手术治疗的意义,需应用保守治疗,而其治疗护理工作则强调最大程度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1472
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研究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学科。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或由于肿瘤本身以及抗肿瘤治疗引起。抗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发生风险主要与化疗方案(药物种类)、药物累积剂量、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有关。本文就常见抗肿瘤药物治疗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584
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上尚未攻克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对各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的运用、疗效、不良反应展开分析,为后期恶性肿瘤化疗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292
癌痛是指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疼痛产生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肿瘤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压迫、浸润所造成的疼痛;癌症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如肿瘤切除术,术后伤口疼痛等;治疗方面的疼痛,如化疗过程中,由于对患者机体相应部位造成损伤所产生的局部疼痛。癌痛影响患者情绪,消耗患者体力,进而降低其体力活动能力。
873
影响因子:1.535
影响因子:0.962
影响因子:1.580
影响因子:1.148
影响因子:0.986
影响因子:3.29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