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析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临床价值

  2020-01-11    3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常规开胸手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为(45.21±6.62)cm,手术时间为(125.24±25.14)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4±12.44)ml,引流时间为(2.65±0.45)d,住院时间为(7.65±0.45)d,镇痛药物应用率为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对纵隔肿瘤患者来说,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关键词:
  • 临床价值
  • 纵隔肿瘤切除术
  • 胸腔镜微创手术
  • 加入收藏

纵隔肿瘤属于外科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多表现为干咳、胸痛、胸闷,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常用手段,患者多预后良好。但传统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欠佳,并发症多且创伤大,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为2011年11月~2014年10月25例纵隔肿瘤患者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颇佳,手术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5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实验组:男女比例12:13,年龄35~76岁不等,平均(46.22±3.25)岁,病理分型:畸胎瘤10例,胸腺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纵膈囊肿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35~77岁不等,平均(46.47±3.74)岁,病理分型:畸胎瘤11例,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纵膈囊肿1例。两组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规定,排除巨大肿瘤患者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比较两组纵隔肿瘤的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开放手术,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平卧位,按常规开胸手术流程切除纵隔肿瘤,冲洗腹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术毕。

1.2.2 实验组 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左侧30度斜坡卧位。选用三孔法治疗,于患者腋中线第5肋间做切口,长度以2cm为宜,此切口作为观察孔;于腋前线第6肋间水平做第2个切口(2cm左右),将此切口作为主操作孔;于腋前线第4肋间水平做第3个切口(2cm左右),将此切口作为副操作孔。置入胸腔镜系统,用电灼分离粘连,手术视野清晰后,分离血管、组织,并在监视系统下了解解剖关系,解剖关系明确后结扎、切割、缝合血管及组织,将病变组织取出,置入取物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确认切面和吻合口无出血后,将胸腔镜退出,常规放置引流管,术毕。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镇痛药物应用率。

1.4 数据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1.0录入、处理各项资料,计量数据,t检验,以(±s)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切口长度为(45.21±6.62)cm,手术时间为(125.24±25.14)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4±12.44)ml,引流时间为(2.65±0.45)d,住院时间为(7.65±0.4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s)

2.2 两组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 实验组镇痛药物应用率为12.0%(3/25),低于对照组的28.0%(7/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8.211,P<0.05)。


3、讨论


纵膈位于胸腔中部,内含心脏、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此处发生病变可对机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纵隔肿瘤为外科常见疾病,包括畸胎瘤、淋巴管瘤、纵膈囊肿、胸腺瘤等,患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气促、干咳、声嘶、咳血,给予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可促进疾病转归,提升生存质量[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2],进一步表明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纵隔肿瘤多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肿瘤的常用方法。开胸切除手术切口可达10~30cm,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恢复慢,且术后恢复不美观。近年来,微创技术有所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优势也越来越凸显。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且美观的优点,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3],多数纵隔肿瘤患者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 实验组镇痛药物应用率为12.0%(3/25),低于对照组的28.0%(7/25),说明胸腔镜微创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利,但在操作中我们体会到:为保证手术效果,应细心进行各项操作。且需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纵隔肿瘤患者都适合应用胸腔镜治疗,临床一般认为,胸腔镜微创手术适用于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的良性纵隔肿瘤患者。若患者肿瘤直径>10cm或为恶性肿瘤,则建议行传统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智文,郎均荷,周客华.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02):255-256.

[2]马跃峰,孔冉冉,周斌,等.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效果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4,08(02):358-360.

[3]葛亮.胸腔镜在胸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3(12):52-53.

[4]殷家永,薛瑞金,亢延彩.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4,11(26):88-89.

[5]肖海波,梅举,张辅贤,等.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66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02(01):23-25.

[6]王强,郭剑波,马旺扣,等.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1(06):486-487.


张新明,高岚.胸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6):83-8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人气:148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692

国内刊号:33-1074/R

邮发代号:32-8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