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常规开胸手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为(45.21±6.62)cm,手术时间为(125.24±25.14)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4±12.44)ml,引流时间为(2.65±0.45)d,住院时间为(7.65±0.45)d,镇痛药物应用率为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对纵隔肿瘤患者来说,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纵隔肿瘤属于外科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多表现为干咳、胸痛、胸闷,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常用手段,患者多预后良好。但传统开胸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欠佳,并发症多且创伤大,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为2011年11月~2014年10月25例纵隔肿瘤患者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颇佳,手术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5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实验组:男女比例12:13,年龄35~76岁不等,平均(46.22±3.25)岁,病理分型:畸胎瘤10例,胸腺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纵膈囊肿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35~77岁不等,平均(46.47±3.74)岁,病理分型:畸胎瘤11例,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纵膈囊肿1例。两组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规定,排除巨大肿瘤患者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比较两组纵隔肿瘤的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开放手术,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平卧位,按常规开胸手术流程切除纵隔肿瘤,冲洗腹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术毕。
1.2.2 实验组 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左侧30度斜坡卧位。选用三孔法治疗,于患者腋中线第5肋间做切口,长度以2cm为宜,此切口作为观察孔;于腋前线第6肋间水平做第2个切口(2cm左右),将此切口作为主操作孔;于腋前线第4肋间水平做第3个切口(2cm左右),将此切口作为副操作孔。置入胸腔镜系统,用电灼分离粘连,手术视野清晰后,分离血管、组织,并在监视系统下了解解剖关系,解剖关系明确后结扎、切割、缝合血管及组织,将病变组织取出,置入取物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确认切面和吻合口无出血后,将胸腔镜退出,常规放置引流管,术毕。
1.3 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镇痛药物应用率。
1.4 数据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1.0录入、处理各项资料,计量数据,t检验,以(±s)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切口长度为(45.21±6.62)cm,手术时间为(125.24±25.14)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4±12.44)ml,引流时间为(2.65±0.45)d,住院时间为(7.65±0.4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s)
2.2 两组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 实验组镇痛药物应用率为12.0%(3/25),低于对照组的28.0%(7/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8.211,P<0.05)。
3、讨论
纵膈位于胸腔中部,内含心脏、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此处发生病变可对机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纵隔肿瘤为外科常见疾病,包括畸胎瘤、淋巴管瘤、纵膈囊肿、胸腺瘤等,患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气促、干咳、声嘶、咳血,给予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可促进疾病转归,提升生存质量[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2],进一步表明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纵隔肿瘤多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是治疗纵隔肿瘤的常用方法。开胸切除手术切口可达10~30cm,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恢复慢,且术后恢复不美观。近年来,微创技术有所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优势也越来越凸显。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且美观的优点,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3],多数纵隔肿瘤患者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镇痛药物应用率比较 实验组镇痛药物应用率为12.0%(3/25),低于对照组的28.0%(7/25),说明胸腔镜微创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利,但在操作中我们体会到:为保证手术效果,应细心进行各项操作。且需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纵隔肿瘤患者都适合应用胸腔镜治疗,临床一般认为,胸腔镜微创手术适用于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的良性纵隔肿瘤患者。若患者肿瘤直径>10cm或为恶性肿瘤,则建议行传统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智文,郎均荷,周客华.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02):255-256.
[2]马跃峰,孔冉冉,周斌,等.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效果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4,08(02):358-360.
[3]葛亮.胸腔镜在胸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3(12):52-53.
[4]殷家永,薛瑞金,亢延彩.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4,11(26):88-89.
[5]肖海波,梅举,张辅贤,等.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66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02(01):23-25.
[6]王强,郭剑波,马旺扣,等.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1(06):486-487.
张新明,高岚.胸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6):83-85.
分享:
现代研究显示,肿瘤相关性失眠[3]、癌性疼痛[4]、肿瘤相关性抑郁[5]、化疗相关性消化道副反应[6]等多种肿瘤并发症均与情志有关,情志抑郁不仅会引起甚至加重肿瘤并发症,而且对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吴勉华教授在肿瘤临证中,常用到合欢花和合欢米,认为合欢米含苞未开,轻清上浮,擅解心肝郁结,开达心神。
2025-04-18垂体瘤(pituitaryadenoma,PA)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属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张光敏等[2⁃3]研究报道,垂体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病人身心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关注垂体瘤病人近况的同时应注重病人疾病远期发展,并发症是否产生或疾病是否复发等因素致使病人处于被动状态。
2025-04-10研究发现,放射线猛烈冲击可导致肺部组织出现瘀血水肿、细胞变性坏死、肺泡张力减弱,严重影响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1]。放射线损伤是近代才出现的致病因素,目前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尚未完善,且在辨证论治方面没有成体系的明确认识。中医根据放射线的致病特点,将其归于“放射毒”范畴。防护是放射生物学及临床医疗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
2025-03-3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肺癌已成为一种极具危害力的恶性肿瘤,2022年世界范围内,肺癌新发病例248万,死亡病例181.7万,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的首位〔1〕。胸腔积液在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十分常见,干预不及时将进行性加重,是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2025-03-12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及病死率也位居前列,且呈上升趋势[2]。此外,直肠癌发病年龄趋于青年化,早期直肠癌可通过手术进行有效治疗,但由于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已处于进展期(即Ⅱ/Ⅲ期),这一阶段的直肠癌因未发生远处转移,也被称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rectalcancer,LARC)[3]。
2025-02-08全麻是腹腔镜手术首选麻醉方式,但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较大,不仅影响术后康复,还可能在术后出现阿片类药物快速耐受,镇痛效应较差。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是多模式镇痛方案重要组成部分,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2]。超声下实施区域阻滞,可提高药物注入精准度,保证麻醉效果[3]。
2025-02-06严重的CINV会引起患者体液失衡、营养不良,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亦可能导致患者的治疗中断或剂量减少,影响治疗效果[4-5]。因此,有效防治癌症患者CINV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姜,作为一种古老的调味剂,2500年以来亦用作治疗各种肠胃不适,如恶心、呕吐、便秘和胃肠胀气等[6-7]。
2025-02-06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指持续的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且这种疲乏与自身活动量不相符,也不会因休息或睡眠而改善,而是与癌症及针对癌症相关治疗的痛苦感受。有调查研究指出 ,60% ~ 90% 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 CRF,对患者正常生活及临床治疗均带来较大影响。
2025-02-05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整体发病中约占85%,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其癌细胞扩散速度较慢,但患者早期发病缺乏特异性症状,难以察觉,导致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通常不具备手术条件。目前,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主要采取含铂双药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控制病情进展。
2025-01-20外科手术是早中期食管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尽管近 20 年来,外科手术条件、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管理等都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但食管癌术后仍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3]。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达 7. 3% ~30. 2%[4⁃6],其相关死亡率在 7. 2% ~ 35. 0%[7],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术后康复。
2024-12-20人气:18558
人气:16014
人气:14853
人气:14032
人气:116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肿瘤杂志
期刊人气:148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692
国内刊号:33-1074/R
邮发代号:32-87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